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2017-09-21 12:57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活菌片四联双歧

马 健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马 健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5%、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与P物质(SP)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且安全性较高。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脑肠肽;临床疗效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疾病,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该疾病患者多伴有慢性反复性腹泻现象,可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质量[1-2]。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通常认为脑肠肽水平异常是引发该疾病的一项重要因素[3]。本研究就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32~63岁,平均(36±4)岁,病程10个月至7年,平均(3.2±0.5)年;观察组患者中,男 27例,女19例,年龄31~63岁,平均(35±4)岁,病程10个月至6年,平均(3.8±0.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②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③均无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排除标准:①伴精神疾病不能配合研究的患者;②治疗前1个月行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增强剂、微生态制剂等药物治疗的患者;③伴有肝胆及胃肠系统疾病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即给予患者饮食调整、止泻、消化道解痉药物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进行治疗,1.5 g/次,3次/d,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2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脑肠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脑肠肽包括血管活性肠肽(VIP)与P物质(SP)。所有患者检测当天清晨均空腹,并抽取3~5 ml静脉血,经离心提取血清,置于-70 ℃环境下保存。血清VIP与SP水平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试剂盒由解放军总医院技术开发中心、伊莱瑞特生物公司提供。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大便频率、形状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大便频率降低,形状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大便情况均未好转,甚至恶化[4]。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治疗前后血清VIP与SP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IP与S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VIP与SP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IP与SP水平变化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IP与SP水平变化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VIP(ng/L) SP(pg/L)对照组 46 40±5 50±5 130±14 102±9观察组 46 41±5 62±6 130±15 78±10 t值 0.972 9.507 0.162 11.887 P值 0.333 0.000 0.871 0.000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4/46),其中恶心2例,腹部不适2例;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3/46),其中恶心2例,腹部不适1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5,P=0.694)。

3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功能性胃肠病的一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或腹部不适,部分患者还可见大便形状改变、排便习惯改变等现象[5]。该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临床上必须予以重视[6]。现阶段,临床尚未明确该疾病的发病原因,通常认为脑肠肽水平异常、胃肠道菌群紊乱、胃肠道动力紊乱、心理-社会因素等是引发该疾病的重要因素[7]。而脑肠肽分泌异常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因。VIP属于抑制性脑肠肽的一种,可有效抑制消化道平滑肌收缩,从而达到减慢胃肠道蠕动、抑制胃肠道排空的效果[8]。而SP则属于兴奋性脑肠肽,可通过促进消化道平滑肌收缩方式提高兴奋性,进而达到促进胃肠蠕动的效果[9]。临床上通常将调节脑肠肽 VIP与SP水平、减慢胃肠道蠕动作为治疗腹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关键。

以往,临床上通常将饮食调整、药物综合治疗、精神及心理干预等作为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方式,但其效果并不理想[10]。近年来临床逐渐将益生菌制剂应用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中。临床研究显示,益生菌制剂在炎症性肠道疾病的治疗中可产生竞争性排斥效果,能够竞争性与细菌病原体受体结合,达到抑制细菌病原体的作用;且该类药物还能发挥较好的抗菌及抑制病原体生长的效果,并能提高肠道屏障作用,起到肠道保护功效[11-12];该类药物还可有效诱导 T细胞在黏膜免疫层中凋亡,从而发挥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属于新型四联益生菌的一种,该药物中含有蜡样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粪肠球菌4种物质。其中蜡样芽孢杆菌可有效消耗患者肠道内氧气,降低肠道内氧化还原趋势,有利于双歧杆菌等厌氧菌生长,进而达到促进肠道内微生态平衡的效果。嗜酸乳杆菌有利于对不良微生物的增殖进行抑制,且其还能拮抗致病微生物,具有良好的肠道菌群平衡调整功效。粪肠球菌是一种过氧化氢阴性球菌,其可产生天然抗生素,对促进机体健康具有重要帮助;粪肠球菌还可产生细菌素等抑菌物质,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病原菌的生长有帮助作用,对改善患者肠道微环境有重要价值;且该物质还可对肠道内尿素酶细菌与腐败菌的繁殖进行有效抑制,进而减少患者体内尿素酶与内毒素含量。而双歧杆菌则可对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刺激,促使抗体量产生增多,尤其是增加SIgA及细胞因子的分泌量,从而形成免疫屏障,对患者肠道产生保护作用。因此,将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应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可以发挥较好的肠道保护作用,对促进肠道内微生态平衡、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VIP与SP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给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效果显著,对改善患者病情有重要价值,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1]占道伟,孙建华,罗开涛,等.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及其对患者血清5-羟色胺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4,34(2):135-138.

[2]陈跃华,陈兴奎,尹小君,等.电针与益生菌合用黛力新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5):594-598.

[3]刘美荣,肖瑞飞,彭芝配,等.针刺“足三里”“太冲”穴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2,37(5):363-368.

[4]沈哲,马良.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2):234-236.

[5]梁育飞,田树英.氟哌塞吨美利曲辛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免疫指标的变化及意义[J].临床荟萃,2013,28(5):559-561.

[6]吴银伟.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4):438-440.

[7]彭涛,刘玉兰,夏志伟,等.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布拉酵母菌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评估[J].中华消化杂志,2015,35(2):122-126.

[8]赵梁,宋雯,朱萍,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胃肠激素的相关性[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2):88-92.

[9]钟英强,夏忠胜,吴新环,等.文拉法辛缓释片与匹维溴铵治疗无明显情绪障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初步研究[J].胃肠病学,2013,18(11):658-662.

[10]李丹,顾志坚.枫蓼肠胃康胶囊联合曲美布汀与单剂曲美布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比较[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1):17-18.

[11]余建华,劳辉.黄连素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6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30(4):427-428.

[12]肖琦凡,张艳丽,姚树坤.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2):857-861.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9.035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沈阳 110031

猜你喜欢
活菌片四联双歧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适怡)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思连康)在小儿胃肠型感冒的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益生菌产品中双歧杆菌计数培养基的比较研究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价值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用药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
绿色四联新能源 缔造智能新家园
儿泻停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分析
左氧氟沙星三联方案与常规四联补救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探讨构建
口服补液盐Ⅲ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效果观察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