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湿未退 小心护“脾”

2017-09-21 00:58张会永
乐活老年 2017年8期
关键词:水谷水湿水液

文/张会永

“手把手”教你学中医

暑湿未退 小心护“脾”

文/张会永

脾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之下,与胃以膜相连。中医古籍中描述的脾,“扁似马蹄”“形如刀镰”“形如犬舌”“状如鸡冠”,从位置和形态上来看,与解剖学中的脾脏、胰腺相对应,但从生理功能上,中医的脾远非西医的脾脏、胰腺所能囊括。

中医讲脾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故有“脾为后天之本”之称。中医的脾不仅涵盖了西医的整个消化系统,还兼及内分泌、免疫等。理解中医概念时,千万不可将中医的术语与西医的名词直接画等号。

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实际上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运输是在脾、胃、大肠、小肠、肝、胆等多个脏腑共同作用下完成的,但脾起到了主导作用。胃好比一口锅,脾就好比是锅下的柴火。没有脾的作用,食物在胃里很难吸收。脾气虚弱的人,常常感觉吃进肚子里的食物不消化,吃完饭就觉得胃胀、腹胀,等到下顿饭时还不觉得饿。如果脾气亏虚到一定程度,影响脾阳,出现脾阳虚时,不仅饭后胃胀,排出的粪便甚至都会有食物的形状。这就是因为脾阳虚,不能消磨水谷造成的,好比火候不够的锅做出来的饭夹生一样。脾的运化功能主要依赖脾气与脾阳。脾的运化功能又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运化水谷

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步,一是通过脾的磨谷消食作用,将吃入胃肠内的食物化为水谷精微。二是吸收水谷精微并将其转输至全身。三是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进而化为气血。脾主运化水谷,包括了消化水谷、吸收转输精微并将精微转化为气血的整个过程。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因此中医有“脾主生血”之称。

脾是气血化生的源头及原动力,中医还称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强健,气血充足,脾气亏虚,人体气血也随之亏虚,因此脾虚之人,常常伴有头晕眼花、面唇苍白等表现,就是因为脾虚不能化生气血导致了气血亏虚。由此可知,五脏六腑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水谷精微,都有赖于脾的运化作用。由于饮食水谷是人出生之后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饮食水谷的运化则是由脾所主,所以中医将脾称为“后天之本”。

运化水液

运化水液是指脾吸收、转输水液,具有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人体水液代谢是在肺、脾、肾、三焦、膀胱等脏腑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水液代谢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前提,水液代谢紊乱,人体会有生痰、生饮,甚至出现水肿。脾在运输水谷精微的同时,还把人体所需要的水液,通过心肺运送到全身,以起到滋养濡润作用,同时又将各组织器官利用后的水液,及时地转输给肾,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形成尿液,输送膀胱,排出体外。人体水液的多寡,均需要脾的调节,脾在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健旺,人体各组织均能得到水液的充分濡润,又不致使水湿过多潴留。反之,如果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水液在体内停滞,停滞的水液,就会变成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脾虚之人,常常会吐痰,而且会感觉身体沉重,这些都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水液,多余的水液在体内停留产生的。这就是脾虚生痰、脾虚生湿的发病机理。有形之痰,虽然多经肺咯出,但痰产生的原因,确是脾不能正常运化水液所致,也正因此,中医才有“脾为生痰之源”之称。脾统管人体水液,一旦出现水湿问题,必责之于脾,所以《内经》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同样也是因为脾的这种特殊性质,中医还总结出“脾喜燥恶湿”的说法。脾最怕湿困,中医在治疗脾病时,常常加入草药中的干燥剂,例如白术、苍术等,以燥湿健脾。

张会永,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副主任。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本硕连读中医学专业。2004年拜国医大师李玉奇先生门下,随学8年,系统学习传统中医理法方药,并研习舌诊、脉诊。2007年起,师从杨关林教授学习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研究。2008年始,从事血液科临床工作至今。临床之余,整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并从事生存质量及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猜你喜欢
水谷水湿水液
华池林区水湿盐碱地及适生树种调查
背后七颠百病消
益肾散结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探讨
好事近·中秋感怀
水谷隼接抢段技战术分析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基于气化论浅述水气病辨治
饮水
水谷雅子的草根儿“驻颜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