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潮暗涌 教育部降温

2017-09-21 15:50卫佳铭
南方周末 2017-09-21
关键词:私塾南方周末上学

2017年9月,十岁女孩张易文在家上学考入大专引发公众热议。此前教育部曾明确表态,认为“在家上学”违背义务教育法。不过,家长们对体制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查,截至2016年2月,中国已有约6000人实践了“在家上学”,约5万名家长有意尝试这一教育模式。

南方周末记者 卫佳铭

南方周末实习生 魏晞

2017年9月13日,河南商丘工学院2017级新生军训队伍里,10岁的商丘小女孩张易文很显眼——她站在队列的尽头,绿色军帽罩住了半颗脑袋,最小号的军训服穿在她身上仍显肥大。而校门外,正蹲守着从全国各地赶来、等待采访她的媒体记者。隔着电脑屏幕,网络上的讨论同样火热:人们试图了解这个10岁考上大专却自称从未接受过学校教育的“女神童”是如何炼成的。

这已经不是张易文第一次成为大众媒体关注的焦点。一年前,9岁的张易文首次参加高考,最终以172分落榜。一年后,她在父亲张民弢的安排下参加商丘工学院单招考试,最终以353分收获了该校“电子信息科技”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在张民弢眼里,这是他多年来坚持让女儿“在家上学”的巨大成功。

“神童”背后的私塾

“十二上大专,十七包考研”,培养出10岁女大学生的张民弢用一句话陈述他的教育目标,还将此设置了自己的微信头像。张民弢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和妻子对张易文实行的是“私塾式”教育。

他声称自己也有着不同寻常的学习经历:8年完成中小学全部课程,16岁考上国内一所知名大学并于1990年代赴香港深造,直到2005年回到内地,游走多地投身教育事业。但当记者要求其出示相关学历证明或学位证书时,张民弢却婉拒了。

自打女儿出生开始,张民弢就拟定好了一套学习方案。在他规划的时间表里,女儿在20岁时理应博士毕业,进入研究机构或高校工作。于是,4岁那年,张易文进入了父母开设的“私学”,接受双亲的“手把手”教学:妈妈教英语,爸爸教语文和数学。

2016年,张易文首次参加高考,彼时商丘市招生办工作人员一度以考生年龄太小为由而拒绝为其报名,直到张民弢向招考工作人员出示女儿取得的同等学力证明后,才成功拿到了准考证。

然而,张民弢口中的同等学力证明,颁发单位其实是一家注册地在我国香港地区的“美国圣童教育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童教育”)。在香港政府网站查询可知,该公司成立于2013年,实为一家私人股份有限公司,而张民弢本人就是该公司的技术股东。

在圣童教育的官网上,张民弢上传了他自行编写的各科教材,并在招生简章中许下承诺,可以让学生“十三岁掌握高三各科知识,高中毕业学业水平测试合格,高考超过大学专科线”,且“复读一年包上二本,复读二年包上一本,复读三年包上重点大学。”

有趣的是,在易文第二次参加高考前,一向自信的张民弢却花5000元将女儿送到了商丘市一高考复读培训机构参与为期四个月的集中训练。他说培训机构听闻女儿年仅10岁要再战高考,还为他打了折,便宜了3000元。张民弢表示,此举并非让孩子“融入应试教育”,而是社会大环境下的必需。

张易文第二次参加高考即成功考上大专,无疑让张民弢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充满信心。他说,希望女儿大专毕业后通过专升本取得本科学历,还称如此可让孩子花更多的时间提升“专业造诣”。

多年来,张民弢从未放弃努力将自己的教育实验推向市场。他自称曾在同学、同事处筹集到一笔“创业资金”创办“圣童私学”,对方还承诺如若张民弢办教育赚钱,则利润全归其自己所有,若亏损亦不会追究。

2016年,张易文首战高考走红网络的同时,也引来了人们对于圣童私学办学资质的质疑。商丘市睢阳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回应媒体称,2013年张民弢到当地教育局申请全日制私塾时,因条件不符合规定未予批准。截至目前,张民弢的“私学”里仍有9名学生在读。

“来上的学生不多,是因为认可我理念的家长太少。”张民弢总觉得,自己的“私学”一直无法为大众接受,是因为传统的学校教育理念太根深蒂固。在张民弢看来,传统学校教育的节奏过缓,会让孩子在中小学知识习得过程中耗费太多时间。

同时,他认为学校教育过于应试。“应试教育出来的学生都有点蔫,没有敢想敢干的精神”,张民弢坚信,女儿比学校教育出来的孩子更有想法。在送易文去大学报到前,张民弢准备了一块可通话的儿童手表送给女儿,但却不允许学习“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女儿使用手机。张民弢解释称,隔绝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是想让女儿更专注于学习。

悄然增长的“少数派”

在我国,张家父女并非实践“在家上学”的孤案。

千里之外的四川泸州,20岁姑娘李婧磁面对媒体,声称其在父亲带领下进行多年的科研项目已取得成果。11年前,她被曾是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筑有限公司工人的父亲李铁军以“娃娃到学校学不到东西”为由领回家,从此再未踏入校园半步。多年来,李铁军坚持自己在家“培养女儿成为科学家”,但女儿至今都做不完一套完整的初中试题。

早在2004年,北大历史学硕士、浙江嘉兴人袁鸿林对女儿袁小逸进行“私塾教育”的故事就曾见诸报端。2017年9月18日,袁鸿林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从学前阶段开始,他就对女儿进行古典文学、历史和英语教学,并且坚持“以语言教育为核心,培养孩子强大的思维能力”。其后数年间,袁鸿林亦不遗余力地推广自己的教育模式,先后辗转绍兴、嘉兴、深圳、惠州等地开办私塾,顶峰时期学生人数曾多达百人。纵使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反对,袁鸿林仍在深圳成立了“天行健少儿教育中心”,倡导从早教阶段开始直到14岁的一贯制私塾教育,目前只剩下8名学生。

“通过我的教育,只要一百天,语文英语零基础的孩子就能得到质的飞跃。”袁鸿林扬言,他的教育模式是集“超前”和“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其发表在博客上的“招生简章”描摹了袁鸿林的“袁小逸模式”的雏形:语文和英语学科分别以《史记》和《新概念英语》为主要课本,数理学科则通过观看由孟加拉裔美国人、麻省理工学院硕士萨尔曼·可汗创立并亲自授课的免费网络视频学习平台“可汗学院”发布的网络课程来进行学习。

和张易文父女一样,袁小逸在袁鸿林指导下的求学路一样毁誉参半。2017年9月18日,袁小逸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自2012年参加自考起,她也曾在河北省清河县某高中插班学习两年,借此证明自己能与接受学校教育的孩子和谐共处。但在父亲袁鸿林看来,这段曲折经历是源于他缺乏对女儿在青春期渴望寻求同龄人陪伴的预估。刚入学时,袁小逸还因为不理解课堂规则,无法融入学校的教学氛围,也无法凭借在家简单背诵的知识去解高中化学问题。

但袁小逸坚信,无论是建构学生知识体系还是引导学生社会化的层面,学校教育并不比在家上学更胜一筹,“我从小接触从全国各个地方来爸爸私塾的学生,还有媒体记者,也提前进入专业领域,这让我比起学校里的那些学生更加了解现实。”

据袁鸿林说,袁小逸最终通过努力追赶上了班内绝大部分同学,而袁小逸也称这段学校学习的经历一定程度上帮助她叩开了大专的校门。如今,18岁的袁小逸已通过自考拿到了浙江师范学院英语专业的大专文凭。她还把自己的求学经历整理成书,于2008年出版。

“在家上学”的成功案例经过传播,也吸引来了大批望子成龙的家长。仅在袁鸿林成立的“体制外教育公会”微信群内,就集结了近三百名“在家上学”的支持者和实践者。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家上学”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截至2016年2月,中国已有约6000人实践了“在家上学”,此外,全国有约5万名家长有意尝试“在家上学”的教育模式。

如何走出灰色地带

多年来一直关注“在家上学”问题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家上学”火热的背后其实是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与学生、家长多方需求之间的矛盾。熊丙奇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体制内学校单一的评价方式和办学模式无法满足受教育者日益多元的需求,这是在家上学兴起的主要原因。

而在我国,“在家上学”主要分为父母教授、家庭互助和微型学校三种形式(前两者时常合并为一种)。而在调研过程中,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家上学”课题组发现以语言、传统文化教育为基本内容的私塾式、书院式教育,已被不少选择了“在家上学”的学生家长所接受。

课题组还发现,我国私塾式教育从内容到方法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教与学更多是老师和学生家长的自主选择。

2017年9月16日上午,南方周末记者在走访位于广州白云区黄边一居民区底层的金山书院时看到,4名孩童跟随老师一句一句地诵读《孟子·梁惠王下》,而课堂内容却仅仅是简单且机械的复述,有摇头晃脑的孩子竟忘记翻书。当被问及读经的授课方式是否科学有效,金山书院负责人温某表示,家长不用过分担心孩子不能理解,并强调“读书千遍,其义自现”,“其实真正的四书五经什么都包含了,包括数学,如果小孩把经典读好,再学什么都是非常简单的”。

相比之下,“在家上学”在部分西方国家的教育实践模式更为成熟。21世纪教育研究院研究员、江苏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佳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美国目前已有多达200万适龄学生在家上学,家长可以在既有的多种“在家上学”教育模式中进行选择,根据家庭的实际做出调整。

据熊丙奇介绍,美国各州对于在家上学的父母的教师资质、在家上学的教学内容、在家上学的质量评价等方面均有明确的规定,“简单来说,就是把在家上学作为一所微型学校,孩子即使在家读书也要完成义务教育,并接受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的教学效果评估。”

同时,“在家上学”学生的表现也逐渐得到了国外许多高校的认可。王佳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13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已有四分之三的美国高校制定了专门针对“在家上学”学生的招生政策。

“在家上学”在西方历经几十年探索和发展后,正在成为一种常规、成熟、可选择的教育模式。

然而,就在2017年9月5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发布会上公开表示,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应该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在家上学和义务教育法两相抵触。

同一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也专门提出要求:针对在家上学的孩子,要求劝返、责令改正、敦促学生尽快复学,情节严重或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家长的法律责任。

对此,熊丙奇指出,按照当前的法律法规,我国“在家上学”处于危险的灰色地带。“各种形式的在家上学都涉嫌违反义务教育法,私塾只能提供课外培训”,而针对“在家上学”的现实需求,熊丙奇建议,我国应尽快启动义务教育法的修订,允许学生在学校教育之外接受家庭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一种补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指出,在我国目前的招考制度下,选择在家上学的孩子未来升学存在一定风险——缺乏各科教师全面教授,参加高考即便能够考上,得分也普遍较低。对于“在家上学”的风险,王佳佳也指出,这一模式实际是对家长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他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组织教育活动。此外,在家上学的孩子由于缺少与同龄人交往的平台,将来融入社会时面临的问题可能会更突出。

“在家上学不能够只凭一腔热情,而更应该要评估好自己是否有能力把孩子教育好。”储朝晖建议,对实践“在家上学”家长的教育教学能力建立规范的评估体系是放开管控的前提。王佳佳则认为,在借鉴国外监管体系的同时,可以在国内小范围试点“在家在校混合制”改革,有条件地放开“在家上学”,让在家上学的学生在学校注册,定期到学校学习,以保证教育质量,同时满足个性化教育需求。

猜你喜欢
私塾南方周末上学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上学啦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