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

2017-09-21 16:38
南方周末 2017-09-21
关键词:刻字汉服文科

南方周末评论版“读者来信”及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欢迎新老读者回应报道内容、交流热点话题、分享现实感悟,来稿请发review@infzm.com。

支教工作当如涓涓细流

回应“大学生支教不能虚应故事”

2017年9月14日《南方周末》评论版

根据我曾支教一年的体会,总体而言,支教对贫困地区缓解师资紧张、引进新教学理念、开阔学生眼界等方面无疑有着巨大的正面意义。但是就支教教师个体而言,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个体的力量有限,期望短时期内带动整个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对所教学生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是不现实的。同时,支教教师也不要将贫困作为一种奇观来追逐,把学生看作物质与精神都需要可怜的对象,表现出一种施与者的姿态,使支教行为变为一种爱心秀场。

每个支教老师的工作并不惊天动地,但是如涓涓细流汇聚起来也蔚为壮观。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育本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过程,与个体成长同步,支教如要发生效果,非脚踏实地沉下来一段时间而不可得。如短期支教,匆匆而来,匆匆而过,大约也只能是为了满足所谓社会实践指标的需要了。

上海❘陆正东❘市委党校公务员

文科不等于“无用”

回应“素质教育是宽松教育?”

2017年9月14日《南方周末》方舟评论

当物理遇冷,我们更应该反思物理教育自身的问题,而不是一味要求强制选择物理或者在智商上鄙视文科寻找物理的优越感。空喊“何不选物理”无异于一句现代版的“何不食肉糜”。物理,一门在好奇、实验、探究、惊叹中诞生的学科,在高中基本等价于题海和令人脱发的计算,如何让普通学生真正体验到物理与理性之美呢?

物理难,物理考高分更难,这与选择物理的人数减少形成恶性循环。也许,物理受到冷落会导致人才配置的部分失衡,但传统的文科成为热门绝对不是一种“人才流失”,因为人文科学不等于“容易的背诵”,选择文科的同学们也不是“满脑子想着玩耍、放松与自由”。如果物理是最重要的,那么什么是不重要的呢?对物理遇冷现状的批判,背后往往是一种文科无用论的变调泛滥,以“惰性”揣测学生的动机,以“有用”判断学科的价值,在我看来,这是比物理遇冷更悲哀的现实。

杭州❘徐涵❘学军中学高三学生

让被浅俗化的文化回归本真

回应“你不穿出去,谁知道这是汉服”

2017年9月7日《南方周末》关注版

虽然汉服文化受到关注并掀起了汉服作为视觉消费品的热潮,但热潮过后遗留下来的汉服文化与汉服现状才是值得担忧的。我们一直在为韩国申遗成功做网上的键盘侠,为中华文化“被占为他有”而愤愤不平,但到应该为中华文化宣传、发扬、学习时,却又甩锅说这是国家的事,仅靠势单力薄的社会人士、文化群体去呼吁关注汉服文化,更多的是无能为力。我认为若是想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汉服文化,应该将汉服以及其他传统文化融入语文的教学中,比如从古文学习中去理解汉服以及像汉服文化一样正在被埋没的中华传统文化。也许汉服只是一个缩影,让正在变成视觉消费品或是被浅俗化的文化回归本真才是如今应该急需去做的。

上海❘王一晗❘徐汇中学高一学生

乱刻字太不文明了

我和爸爸去贵州旅行时,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但是也看到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景区里的一些竹子、树木,上面被刻上了某某某到此一游、谁谁谁最牛之类的字样。那些人怎么可以在树木上乱刻字呢?树会痛的!他们就不能将心比心一下吗?如果在你身上刻字你会怎么样呢?这样做太不文明了!其实,这些地方是有警示牌的,上面写着“刻字者罚款”,可是这些警示牌仿佛没有用,可能没有人真正来罚款吧。我觉得游客要提高自己的素养,景区还得加强管理,该惩的惩,该罚的罚。

嘉兴❘顾徐天❘辅成小学北校区六年级

(栏目主持:温翠玲)

猜你喜欢
刻字汉服文科
Viral Revival
智海急流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商朝——在龟甲、兽骨上刻字的朝代
留学生创办汉服社让外国人爱上汉服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上台说汉服
李贵阳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莫让景区刻字成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