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7-09-22 05:51沈晓霞王志安
中国现代中药 2017年3期
关键词:铁皮石斛中药材

沈晓霞,王志安

(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3)

·专题·

浙江省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研究现状与展望△

沈晓霞,王志安*

(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3)

概略性说明“十二五”期间浙江省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研究的进展状况,分析浙江省中药材育种面临的问题,并阐述了“十三五”期间中药材育种展望。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研究者关注中药材育种发展。

浙八味;珍稀特色药材;中药材;育种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属典型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平原、盆地、丘陵和山地等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系统丰富,动植物资源丰富[1]。浙产中药材历史悠久,“浙八味”作为浙江省道地药材种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2],近10年浙江省中药材育种发展迅速,新育成中药材新品种20个,占全国中药材新品种9%,在全国中药材育种领域有着重要地位[3]。2011年浙江省农业科技大会首次把中药材育种纳入浙江省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协作组按照“浙江省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的总体要求,充分调动研究所、高校和企业各方面的积极性,尤其是企业的积极性,建立起以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实现长期稳定的合作。浙江省中药研究所王志安所长任中药材育种协作组组长(首席专家),协作组核心成员单位共24家,其中高校及科研院所10家,企业8家,推广部门6家;协作组成员共67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0人,具有副高级职称的28人,具有中级职称的18人,其他人员11人。协作组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科研院所和高校为技术依托,以“浙八味”等道地药材和浙产珍稀特色药材为主线,开展新品种选育研究、资源圃建设、育种共性技术研究等。

1 新品种选育主要成果

1.1 育成一批优良新品种

1.1.1 育成新品种14个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共育成14个中药材新品种,具体信息见表1。

浙江省“十二五”期间,育成2个药用菌新品种,12个药材新品种,铁皮石斛育成3个新品种,菊花新品种“金菊3号”是首个加工保健食品专用品种[4],浙贝母新品种“浙贝2号”结束了浙贝母没有抗病品种的历史[5],白术新品种“浙术1号”[6]、西红花新品种“番红1号”[7]、山药新品种“温山药1号”[8]是国内首个通过审定的同类品种,薏苡新品种“浙薏2号”是首个辐射育种而成的薏苡新品种[9],铁皮石斛新品种“晶品1号”是国内首个杂交选育成的铁皮石斛新品种。其中7个新品种列入2015年浙江省农业厅主导品种。

表1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育成中药材新品种名录

1.1.2 建立育成品种的良种繁育及推广基地 5年来累计建立中药材新品种推广基地近2500 hm2,良种繁育和示范基地超过133 hm2。加上药用菌“仙芝2号”的推广和良种繁育面积,浙江省在“十二五”期间累计推广药材新品种基地超过2733 hm2。具体推广和良种繁育基地面积见表2。

表2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中药材、药用菌新品种良种繁育及推广基地面积

1.2 育种新材料的创制

1.2.1 收集种质资源 收集整理白术、延胡索、薏苡、铁皮石斛等药材种质资源980份,建立药材种质资源圃2.6 hm2。

1.2.2 筛选优良品系 通过纯化、杂交、辐射、航天育种,筛选出优良品系39个,其中白术3个,浙贝母2个,温郁金2个,铁皮石斛3个,延胡索13个,薏苡5个,益母草2个,玄参等优良品系6个,温山药3个。

1.2.3 创制特色种质 选育浙贝母杂交后代7份,选育铁皮石斛杂交后代360份,选育薏苡辐照后矮杆多穗多分蘖材料32份,选育延胡索辐照后代叶形、花色等变异株系28份,共创制特色种质421份。

1.2.4 育成定型新品系 育成了1个浙贝母新品系“浙贝3号”(暂名),繁殖系数比对照增加30%以上,抗病强;育成1个麦冬新品系“浙麦冬1号”(暂名),该品系产量增加18%左右,叶宽、叶色浓、适应性好。

1.3 育种技术的创新

1.3.1 构建了浙八味药材道地性及质量评价技术体系 对“浙八味”药材中的玄参、白术、延胡索的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种质资源基地和道地性质量评价技术体系。从种质遗传和化学质量两方面探讨其道地性,确立了药材道地性的遗传和环境指标,明确了野生种和栽培资源之间的遗传关系,选育出可供新品种选育的优良野生种源和栽培品种(系),为新品种选育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10-12]。

1.3.2 铁皮石斛功能基因发掘和专用化品种选育 开展了铁皮石斛抗寒基因、多糖合成基因的筛选,筛选到11个与铁皮石斛抗寒相关的基因。建立了铁皮石斛多糖、甘露糖、生物碱等主要活性成分定量测定方法。筛选出特异种质170份,制订铁皮石斛良种繁育技术规范。基于铁皮石斛分布广、遗传多样性丰富、药材安全性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了“全分布区种质资源搜集→农艺性状、功效成分、功能基因系统评价→种内杂交与分子辅助育种结合→选育专用化品种(无性系、家系)”的铁皮石斛品种选育新方法。明确品种专用化,包括用途(功效)的专用化、用法的专用化、栽培条件的专用化[13]。

2 中药材育种存在问题

2.1 新品种覆盖面不广

尽管浙江省中药材育种走在全国前列,但与本省规模化种植药材近50种相比,大部分药材还未育成新品种,通过审定的新品种相对不足,品种专用化选育进展不快,缺少适合市场急需的专用品种,生产效率低,药材品质一致性难于保证,另外由于药材生产有区域性,每种药材至少需若干个优良品种才能覆盖全部生产区域。

2.2 育种技术创新力有待提高

中药材育种工作起步晚,资源和育种材料积累有限,资源收集保存工作急需加强。育成品种以系统选育为主,运用现代育种技术育成的新品种比例偏低,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从总体来看,浙江省内中药材育种技术人员的数量和层次有待提高。浙麦冬、杭白芍等中药材生长年限较长,致使育种周期较长,需要科技人员长期坚持。新品种评价技术研究滞后,还未建立真正适合中药材新品种的DUS测试指南。

2.3 育繁推体系建设不完善

中药材良种覆盖率亟待提高,中药材良种繁育技术和推广应用体系不够健全,致使已育成的新品种推广应用速度不快,部分中药材还处在药农自行留种的自然状态,只种不选,自繁自用,品种混杂,退化问题较为严重,从而造成药材质量下降,应尽快建立起良种繁育和推广应用体系。

2.4 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困难

中药材大多数为无性繁殖,育成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较为困难,一旦在生产推广应用,种植户或种植企业可自行繁育,不再购买种苗,育种企业的收益较难体现,商业化育种困难重重。

3 “十三五”浙江省中药材育种展望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27号)等相关文件精神,浙江省政府已把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工作列入《浙江省中药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6月24召开的浙江省农业科技大会正式决定,“十三五”期间中药材育种继续纳入浙江省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予以支持。

3.1 加强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挖掘

在现有种质资源圃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特色优势药材种质资源,丰富和完善已建立的浙八味种质资源圃、浙产特色优势药材种质资源圃,挖掘和多重评价种质资源。

3.2 推进种质创新和育种工作

利用“十二五”期间中药材育种专项中已经筛选及创制的浙八味药材和浙产特色药材新种质新材料,加大新品种选育工作力度,育成更多优质、高产、多抗中药材新品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启动“十二五”期间未开展育种工作的浙八味药材玄参、杭白芍的新品种选育工作[11]及浙产特色药材黄精、金线莲、三叶青、栀子、前胡等药材的育种工作[14-17]。

3.3 强化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探索针对不同药材特点的育种新技术研究、分子标记研究和成分指纹图谱辅助育种研究,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3.4 推进繁育技术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启动快速繁育技术、种子种苗质量控制等应用基础研究。建设中药材中试示范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逐步实现品种的良种化、制种集约化,不断提高优质种子种苗的覆盖率,向浙江省药材主产区乃至全国地道产区辐射,逐步降低因品种不纯和种子种苗质量问题对中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1] 何月,樊高峰,张小伟,等.浙江省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2):220-233.

[2] 王明军.中药“浙八味”科学性品质文化背景探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1879-1880.

[3] 杨成民,魏建和,隋春,等.我国中药材新品种选育进展与建议[J].中国现代中药,2013,15(9):727-737.

[4] 孙乙铭,徐建中,沈晓霞,等.不同栽培品种菊花指纹特征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10):2498-2500.

[5] 何伯伟,周书军,叶剑峰,等.浙贝2号新品种选育和主要生物性状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4,55(7):1014-1018.

[6] 储开江,潘秋祥,李林,等.白术“浙术1号,浙术2号”区域试验初报[J].中药材,2007,30(11):1360-1363.

[7] 陆中华,毛碧增,李明焱,等.西红花新品种番红1号的选育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9):1403-1406.

[8] 吴志刚,姜武,魏余煌,等.“温山药1号”新品种选育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9):1705-1709.

[9] 沈晓霞,沈宇峰,江建铭.薏苡浙薏2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1):1825-1826.

[10] 杨舒婷,龚华栋,赵云鹏,等.产地与种源对白术药材质量的影响[J].中药材,2013,36(6):890-892.

[11] Chen C,Li P,Wang RH,et al.The population genetics of cultivation:domestication of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Scrophulariaceae)[J].Plos One,2014,9(8):105064.

[12] Yang S,Chen C,Zhao Y,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chemical and genetic variation of wild and cultivated populations of 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J].Planta Medical,2011,77(8):865-871.

[13] 李东宾,高燕会,斯金平.冷胁迫下铁皮石斛抗寒相关基因的SCoT差异表达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4):512-515.

[14] 邵清松,叶申怡,周爱存,等.金线莲种苗繁育及栽培模式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160-166.

[15] 钱丽华,戴丹丽,姜慧燕,等.濒危药用植物三叶青研究进展[J].浙江农业学报,2015,27(7):1301-1308.

[16] 江景勇,陈珍.掌叶覆盆子的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15,43(10):173-176.

[17] 朱文佩,刘丽华,李克和,等.栀子果实成熟度对栀子苷含量积累的影响[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2,31(4):23-24.

ProgressonNewMedicalPlantsVarietiesBreedinginZhejiangProvince

SHENXiaoxia,WANGZhian*

(ZhejiangResearchInstituteofChineseMedicineCo.,Ltd.,Hangzhou310023,China)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 breeding during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n Zhejiang province was summarized in this review.And then,the problems in current Chinese medicinal herb breeding were analyzed.Finally,the prospect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 breeding during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n Zhejiang province were elaborated.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attract more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cal plants varieties breeding.

Zhejiang 8 Famous Herbal Medicines,rare genuine medicinal plants,medical herbs,breeding

2016-09-30)

浙江省中药材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016C02058)

*

王志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中药材育种;Tel:(0571)85229946,E-mail:13805786846@qq.com

10.13313/j.issn.1673-4890.2017.3.001

猜你喜欢
铁皮石斛中药材
石斛兰
24种石斛在贵阳的适应性初探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铁皮侠的装备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铁皮园
杨景波 石斛花开香满城
药用石斛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