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陈老莲的物化世界

2017-09-22 17:32赵晓丽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物化诗文

赵晓丽

摘 要:“物化”而得之境在艺术创作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静观老莲心悟传写的芸芸众生,吟诵老莲挥毫信写得灵魂诗文,画作中的铜器、瓶花、怪石、芭蕉、古木苍藤、高人逸士,诗文中的清梅、白雪、停云、冷泉已不再是具象之原意,而是高士、侠客、韵人,或者说这就是他自己。这便是老莲的物化世界。

关键词:物化;老莲;绘画作品;诗文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4-0011-02

一、“物化”源起及陈老莲简介

“物化”一词最早发端于老子哲学,后成熟于庄子哲学。《庄子-齐物论》中有曰:“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万物本是象万千,终又复归于一“道”, 无论是庄周梦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为庄周,抑或皆为没有对立、分别、执着、争论的幻象,一切皆为道的“物化”现象。“物化”强调的是一种无我之境,对艺术作品的创作有着深远影响。千百年来,秉承此绘画創作理念的画家比比皆是 ,如曾云巢画草虫的“不知草虫为我,我为草虫”的高妙境界、赵子昂画马的“学马滚尘状”、石涛的“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等。今日我们才得以见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云巢草虫、子昂骏马、石涛山川。

生活于明末清初的画家陈老莲,工诗善画,与崔子忠齐名,号曰“南陈北崔”,其艺术造诣极高。张岱曾说:“吾友章侯,才足掞天,笔能泣鬼。”一生虽坎坷经历53年,但其心悟而创的芸芸众生、挥毫信写的灵魂诗篇终而让我们见到一个完满老莲呈现的物化世界。绘画上的巅峰时代莫属其壮年时期。其山水、花鸟、人物,工笔、写意无不擅长,虽表在画自然造化,实却是写老莲之心。

二、瓶花

古人多以焚香、烹茶、插花、挂画列为幽隐逸事。静观老莲作品,可见其骨子里散发着深深的文人气息。如《炼芝图》、《斜倚熏笼图》、《痛饮读骚图》、《观画图》、《爱莲图》、《吟梅图》、《听琴图》等等。老莲爱花,人尽皆知,爱花之心,倍有深情。无论是其“举头看秋树,低头写秋花”“不是梅花发,缘何如此香”,还是“醉归山月来,瓶花落满几”,我们都可见老莲对花如己,花亦象征了自己人文情怀和高古品格。

同时代明末文人张德谦、袁宏道所著的《瓶花谱》、《瓶史》想必老莲也曾读过,我们看到位居一品九命的梅花、菊花、水仙,三品七命的竹、莲在作品中都很常见。瓶器的选择也讲究,非瓷即铜,其高低大小与花相称,色之深浅浓淡适宜,极为清雅。虽只一枝一瓶,却可以体悟出绵邈深广的大千世界,物虽精微,意却宏远。孔子有云“吾道一以贯之”。虽不能自在骋游于大山大水,但可借一花一瓶聊以慰籍,得其道、得所乐。作于约1650年(顺治七年)的《听琴图》,图中女子双手抚琴,一弹一按,案前闲坐一位名士静心倾听。

张潮有言:“梅令人高”,侍女身后高古的枯石上放一浅色花瓶,花瓶中安放着一枝盛放的白梅。耳畔隐隐传来一曲梅花,暗香悠悠伴人进入美妙意境。听弹两者仿佛已不再是佳人与名士,而是桓伊与子猶、伯牙与子期,若为知己,弦上自有清音出。时而洋洋乎若流水,时而巍巍乎如高山;暑可变,寒可回;寒潭秋月、碧涧流泉、梅花韵魂自然而生,此可谓美之无尽藏。老莲笔下的瓶花,所画的梅花不是单纯的梅花,而是一种自况的精神,是一份由衷的情愫,更是他所褒赞的知己间无需言传便可神交的心悟。

静观1643年(崇祯十六年)所作《痛饮读骚图》,1644年,明亡。静读其诗“竹浪乱松涛,梅花带雪飘。遗民当此际,痛饮读离骚。”画中一男子坐毡,两手于石几之上,边处一枝梅花一枝竹子插于青铜花瓶之中。只见他一手奋劲拍敲石面,一手持杯痛饮不知几何,苦闷、惆怅、悲愤、忧郁等纠一身,瞬间,屈子《离骚》已入耳“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孰是老莲,孰是屈子,梅花是否还只是梅花,竹子是否还只是竹子?我还是在读老莲的我吗?看似什么都没变,却什么都变了。

三、高人逸士

老子有云:“不争”,真正得道、拥有智慧的人外表看起来更宁静、更谦和,不争不抢。花开读书、花落赋诗,静听雨夜芭蕉声、静观云卷云又舒。人生若梦,用心相待,不可过于执着,应如雁过寒潭、风过疏竹般不留痕迹。这或许也是老莲心中的高人逸士吧。

《羲之笼鹅图》,约作于1649年(顺治六年),图中所绘两名男子,一前一后,身着红袍宽袖者约为王羲之。《晋书·王羲之传》中记载大意如下:王羲之自小爱鹅,当时其书已名满天下,有一道士特别想得王羲之手抄《黄庭经》,后王羲之见道士养的白鹅甚是喜爱,遂真以书相换,让人倍觉王羲之可爱至极。这种任性率真的性情或许也是晚年老莲的钟爱,故有1651年“题花卉山鸟图卷”中言:“辛卯暮春,老莲得以一金得文衡山先生画一幅,以示茂齐,茂齐爱之,便赠之。数日后,丁秋平之子病篤,老莲借茂齐一金,赠以滋汤药。孟冬,老莲以《博古叶子》饷茂齐,时邸中却米,实无一文钱,便向茂齐乞米,茂齐遗我一金。恐坠市道,作此酬之,以矫夫世之取人之物一如寄焉者。”我看到了老莲如王羲之般的任性率达,对喜爱之物不惜重金也要买来欣赏,但发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也甚爱之时,便不假思索地赠送于他。朋友有难,自己外借也要帮忙,以尽朋友之义。待自己贫困无米下锅之时,好友也会回赠援助之手。得一朋友、知己,懂己、惜己,无关乎己私、金钱、名利,只有真性情,此生幸事。这种真性情在《羲之笼鹅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爱莲图》,约作于1648年(顺治五年),画中三位男子,两人抚弹乐器,一人斜倚,专注地欣赏插在铜瓶的莲花,最美的当下莫过于有琴、有花、有知己。周茂叔的《爱莲说》也随着美音款款而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茂叔大可不必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之忧,如今看来,至少有老莲,至少也有我。

四、怪象—怪石、怪女、男人簪花

老莲是位个性的画家。个性并不代表奇怪,而是对万物、生命、天地、宇宙有着自己独特而不同于别人的看法,艺术上宁可追求夸张怪诞,也不与大众趣味相投而显得媚俗。

老莲的一生,尤其是壮年时期过得十分艰难痛苦,在亡国后的初几年中,整日以泪洗面,诗有“酣身五十年,今日始知哭”,其所遇见承受的不顺多靠绘画得以抒发出来。绘画是触及他敏感、易伤心灵最柔软的方式。正如他画中出现的怪石、怪女、男人簪花,懂他的人,不会简单的评价他怪与正常否,而是忍不住会疼惜会沉静,会更理解完满的老莲。唯有在画中、诗文中、反复的思考中,他穿越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摆脱了现实的束缚,没有了你我之别,人、地、天、道、自然已经打通,进入了和合为一的生命状态。

五、结语

艺术最有意义的价值并非只是描摹自然造化,而是看其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何种启发。静观老莲作品和诗文,那个本模糊朦胧的身影逐渐清晰真实起来,叹吾此生有幸神交了一位对生命不停思考、活出自己完满人格的陈老莲。钱穆先生曾说过:“只有以心走向心,把自己的心来照察别人之心………己心和他心和合为一,才是人之心,人之心之所照察,才是一人文世界中之宇宙,而此宇宙也会和人心融凝和合而为一……….此一宇宙是大道运行之宇宙。”虽与老莲时距近400年之久,但他却如挚友一般亲近,以我心入莲心,时而心愤“遗民当此际,痛饮读离骚”,时而身闲“是非不入松风耳,花开花落只读书”时而目满“夕阳依秋树”“一窗鸟雀鸣”,可独饮于雪夜,亦可共诗于好友,此状此境,不知老莲为我,我为老莲,妙哉妙哉!此“物化”世界,是老莲的,也是我的,更属于大道运行的宇宙。

参考文献:

[1](明)陈洪绶,吴敢点(校).陈洪绶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2](明)陈洪绶(绘),陈传席(编).陈洪绶全集[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3](明)顾春.六子全书之《庄子》世德堂刊本[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0.

[4]钱穆.人生十论[M].北京:三联书店,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化诗文
“以文为诗”辨正——从诗文之辨看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
物化-生化工艺处理页岩气采出水的工程实践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古木硅化处理对其物化性能的影响
物的人化与人的物化——当代舞台美术的表演
档案:一种物化的文化形态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抛物化Navier-Stokes方程的降维仿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