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阿Q与辛亥革命

2017-09-22 19:15满芳卿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辛亥革命阿Q鲁迅

满芳卿

摘 要:在《阿Q正传》中,鲁迅先生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真实的表现了它对几千年的封建主义的巨大冲击。

关键词:鲁迅;阿Q;辛亥革命

中图分类号:K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4-0020-01

上学时,鲁迅先生的文章是一定要学的。那时候一篇作品读下来,懂得只是字面上的意思,对老师的讲义也是死记硬背的。时至今日也不能说死记硬背是不好的,至少还记得一些经常出现的考试问题和标准答案。

例如《阿Q正传》中阿Q的性格特点,这时候我们只需答上封建、愚昧、自欺欺人、麻木健忘等即可。还有就是《药》中最后夏瑜坟上的花圈代表了什么,答上“革命者并没有屈服,革命还会继续,革命还有胜利的希望。”便可得上满分。最不可缺的经典问题就是“作者写作的背景”,你只要奉上老师的标准答案就可顺利的走出考场。每每都很得意自己上课认真,笔记做的详细。却从来都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在辛亥革命这样重要的历史时期,描写像阿Q那样微不足道的社会最底层?

其实《阿Q正传》开头就描绘了旧社会的黑暗,为辛亥革命发生的必然性埋下了伏笔。未庄映射了当时的中国现状,赵太爷、钱太爷、假洋鬼子组成了一个具有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双重身份的统治上层,对像阿Q、小D、王胡这样的下层人在政治和思想上實施着专制。当不准姓赵、不准恋爱、生计的问题接踵而至时,鲁迅先生尖锐而彻底地给我们揭示了在半封建半殖民统治下的人民所受的压迫和剥削。先生将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到了阿Q的身上,使得阿Q过着悲剧的一生。它充满了屈辱、贫困、挨饥受骂不断被打,甚至在未庄人的眼里他根本算不上一个人,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而已,这时他是令人同情的。这些暴力使得他染上赌博、喝酒、偷东西、暗地里耍流氓、调戏妇女的恶习,他又是可恨的。欺负阿Q和阿Q欺负的人鲜活的展示了革命前后一个丑陋的、有着劣根性的最广大的民族底层的生活状态。中国的内忧外患,政治的腐败,民众的压抑、愚昧和无知,都将旧时的中国拖向灭亡。革命迫在眉睫。

在《阿Q正传》中,鲁迅先生也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真实的表现了它对几千年的封建主义的巨大冲击。最突出的就是那个城里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的害怕,革命一来,他就赶紧转移财产准备逃难。这场革命也让赵太爷怯怯的叫着阿Q“老Q”,实在让人“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阿Q的欢喜说明了他本身也期待着身份的变化,他对人生不是无动于衷的,但这种期待又不能促使他自身进行思想和心灵的改变与提升,这欢喜是一次没有深入骨髓的改变。

正如辛亥革命的意义,它是中国的一个历史转折,它结束了封建社会,开辟了新纪元,却没有最终实现其政治上的目标和改变当时的中国面貌。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一场民主主义的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民主思想的传播规模之大和行动推进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然而即使是这样大又快的社会变革也没有让这个可怜的人,阿Q,在革命来时取得人生的胜利。正如辛亥革命最终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一样。

为什么代表着社会最底层的的阿Q在这次革命中没有得到改变,这是值得深思的,不仅是因为阿Q的愚昧无知,也是革命党与最广大群众的脱节与隔膜。《药》就是鲁迅批评革命党人脱离群众的重要作品。文中“在亭口,人们伸长脖子,争前恐后鉴赏杀人的盛举”;“刑场上,华老栓捧着辛苦攒下的钱去购买烈士的鲜血,作为给儿子治病的良药”;“茶馆里,茶客把革命者的牺牲当做谈资”。三个不同地点的人物群体描写深刻而现实的表现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巧合的是阿Q也曾在城里“观赏”过杀革命党人的场面,但却因为革命宣传的不够深入,使得本应成为革命主力军的农民群众将革命与造反混为一谈,又一次深刻而现实的显示了辛亥革命离群众是多么的遥远。两个作品中不断挖掘的这一问题证明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彻底,同时更加证明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要。

当然,革命中不仅仅只是这一个问题,还有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有很多问题也是在当时客观环境下产生的,例如封建阶级和外国势力的联合破坏,迫使革命党人将政府拱手让给袁世凯。

同时,革命也是在与时俱进的。它最大的成绩就是对后来历次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成功和失败的种种原因都为后来者所借鉴。大胆的说,没有辛亥革命的先河,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如今的民主社会。endprint

猜你喜欢
辛亥革命阿Q鲁迅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阿Q和老A
鲁迅《自嘲》句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论描写辛亥革命之于《阿Q正传》的意义
阿Q“国民劣根性”的误植与误读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在军事上的成功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