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动漫及其中国的年轻受众群体

2017-09-22 13:34毕悦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8期

毕悦

摘 要:日本动漫与其中国年轻受众群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日本动漫在中国市场取得的巨大成功和中国年轻受众群体的分析,将启示动漫从业者重视受众对动漫产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动漫;受众群体;中国;二次元文化

中图分类号:J954;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4-0063-02

一、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巨大成功

近年来日本动漫在经历了数年的低迷状态后迅速觉醒,在日本动漫协会网站给出的《2016动画产业报告》中,日本动画市场在2015年海外销售额增长规模庞大,其中中国大量购买日本动画热番播放权和动漫画相关的游戏改编权。较2014年而言,2015年高达2569亿日元的海外销量,激增了78.7%,占到2015年日本整个动画产业市场规模的32%。该行业组织称增长的那部分海外销量中,中国占了一半多。

日本动画制作公司的行业巨头东映动画在2015年财报中提到,多部作品在中国地区的配信权收益为其贡献了重要的年度业绩,占了其海外销售比重大部。播放版权以及相关改编权价格的提升使更多的日本动画企业开始拓展海外业务,同时中国大互联网企业,为了让所投资的动画产品保持日本产业制作的水准,不断增加自己在日本公司动画委员会的出资比重,出现了中国企业在日本公司动画制作委员会中出资比例超过50%的情况。他们还以投资或者合作的方式制作日式的动画投放中国市场,如上海的绘梦动画已经成功进军日本动画制作行业,在2015年10月的动画新番中就有5部是中国国内厂商直接或间接参与其中的,这一现象也是之前未曾有过的。

2015年日本动画制作公司与中国大陆达成合同286份,若算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签约的合同,整个大中华地区与日本动画制作公司一年签订了573份合同,占到了日本动画制作公司在亚洲地区签订合同的38.9%。①

这说明中国正在成为日本动漫最有活力的消费国,而这强大消费能力之下是日本动漫中国受众群体的支撑。

在全世界范围内,少年儿童都是动画片的主要受众,但在日本这样一个“全民动漫”的国度里成年人也是动漫画消费的中坚力量之一。2015年日本面向成年受众群体的深夜新番动画制作时长首次超越了少年儿童向动画的制作时长,日本拥有几乎全年龄段可看的动画作品,在成人向动画制作和市场份额上日本动画相对其他国家拥有巨大的优势。

随着日本深夜动漫热番《寄生兽》等在中国弹幕视频网站上的持续更新和超高点击率,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生和已经工作的青年人投入到日本动漫受众的大军里,他们作为中国新生代消费群体,通过对动漫相关的消费选择影响着日本动漫在中国市场上大部分利润。他们开始接受日本动漫文化,日本动漫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他们都有可能参与其中,从漫展到日常角色扮演再到宅文化、lolita服饰文化、动漫周边产品创意和消费、轻博客上的动漫文学或影视作品二次创作。在中国杭州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中,“中国COSPLAY超级盛典”是其重要项目,这一届胜出的获奖团队中就有许多以日本动画为主题的作品,如双扣部落团队的《京都大火》、D剧团的《黑暗寓言》等。可见日本动漫对中国年轻一代受众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二、日本动漫的中国年轻受众群体

在现代消费社会,青年人群的身份及其人生之意义正面临危机和挑战。而日本动漫正是通过创造视觉和价值精神的统一,以现代人的思维和行為方式,甚至是后现代人的,来生动描摹这部分特定人群的理想和不满,让他们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从中获得慰藉。日本动漫长期在世界各国年轻人群中大行其道的原因,就是青年人群往往对社会现实抱有复杂的情感,在日本动漫构成的次文化领域,他们能感受到现代社会提供不了的安定性和归属性,而戏剧性的人物由于与现实中迷茫着的人更为接近,也让他们更能接受和吸收作品想要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在中国的各类漫展上,对于“为什么要来参加这样的活动”这个问题,年轻人群的回答通常是“为了忘掉外面正在发生的一切”,从此可窥见年轻人面对时代和社会高压的无力感和想要逃离。在21世纪的今天,日本动漫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在诸多国家都拥有惊人的影响力,即使是在有着丰富世界文化遗产和早期动画发展史的中国,日本动漫仍然吸引了它前所未有的巨大受众群体——当代中国年轻人。

在中国,第一批接触日本动画片的人是70、80年代出生的城市孩子。38年后,互联网和信息科技飞速发展,所有的国内年轻人都可以通过在线视频网站、互动社交视频网站、移动设备客户端APP等收看并获取日本动漫的相关信息。苏州大学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2015年的“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研究”调查显示,62.3%的青少年通过网络观看动漫作品,67%的青少年喜欢玩网络游戏,即使如同人创作中比较封闭、小众的耽美同人也有32.2%的青少年听说过,还有73.4%的青少年听说过cosplay。②这些组成“二次元”文化的领域,日本动漫都有涉足,并共同参与建立了年轻人群存在与网络上的异次元世界,影响着他们时代的流行文化。那些充斥着日本动漫角色分析和内容创新的网络流行语、颜文字、社交网络表情图、音MAD等都是中国年轻动漫受众情感共通和想象力、创造性的表现。

鉴于日本动漫在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效益和巨大影响,日本政府重新审视了动漫作为次文化的价值,并且提出实施动漫外交的对华政策。日本动漫之所以在中国直驱而入,一方面是其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中国受众群体中自发或引导形成的“动漫迷”群体有着旺盛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加之日本动漫成熟的产业链条,使它渗透到了中国年轻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种各样的与日本动漫相关的社会活动,如全国各大漫展、动漫大会,以及通过互联网虚拟社区,让聚集在一起的中国年轻受众群体变得越来越庞大。

从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方式和受传对象来看,我们大体可以将这些国内的年轻受众分为两类:endprint

1.潜在的日本动漫受众。这类人间接或直接的通过各种媒介接触到日本动漫作品或相关衍生品,甚至参与了带有日本动漫角色的娱乐活动,但他们本身并不对日本动漫具有狂热的喜爱,并不会主动去关注日本动漫的讯息动向,也不会在网络上主动追随和谈论正在热播的动漫番剧。只是因为他们也频繁使用社交软件、登陆互动社交视频网站,并受到了整个当代年轻人群次文化的包围,从日本动漫文化中走出的网络流行语、颜文字、社交网络表情图等这类亚文化语言他们也在使用,即使他们本身并无意参与到二次元文化中来,但是他们还是迫于种种原因接受了这类次文化的影响,并且对日本动漫没有排斥心理。这类人很可能会在某个机缘巧合之下变成日本动漫的粉丝群体,也可能还是维持现有的状态不变,但他们始终是受到日本动漫无形影响的一批人。因为他们接受日本动漫文化所建构和传播的特有的价值体系和文化内涵,并且不抗拒它带来的对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由于年轻群体喜欢“抱团取暖”和参加团体娱乐活动的特点,他们也可能出现在漫展和动漫大会上,但只是出于好奇和聚众玩乐、消费设计精美的动漫衍生品,或者参与后台工作及服务,并不会深度参与具体的动漫交流活动。

2.目标受众,即日本动漫迷群体。这类人不再仅仅是日本动漫的狂热消费者,他们还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他们对日本文化,特别是通过日本动漫角色形象、角色扮演等方式传播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人文风情、饮食文化等新鲜事物欣然接受,并快速吸收为己所用然后传递到各种新的媒介渠道上,与日本动漫迷团体分享。他们仿佛进入到一种不自觉的动漫“传教”行为中, 通过在团体之间推介和讨论自己所喜爱的动漫作品来达成社交活动中的成就感及他人的认同, 并乐于与人交流日本动漫带来的愉悦体验。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更愿意使用日本动漫的语言体系,并制造出一种属于自己团体的通用语,来加强和树立自己与众不同的日本动漫迷身份,打开互动社交视频网站随处可见使用着“二次元”世界语言的ACG人群。年轻的日本动漫“迷”团体始终怀有“构建理想共同体”的理念,他们之间通过日本动漫文化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友谊。其中有些人会混淆现实与二次元世界,并容易受到自己团体精神的统一感支配,日本动漫文化在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表达自我的方式、价值观、世界观、个人语言符号体系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通过自己在日常动漫活动中产生的特定的语言符号来做出带有动漫文化影响的行为举止,“迷”团体内部还会形成一定的秩序,在社会性的世界中。

注释:

①一般社团法人日本动画协会,《2016动画产业报告(アニメ産業レポート2016)》,http://aja.gr.jp/jigyou/chousa/sangyo_toukei,2017.6.25.

②蘇州大学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2015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调研数据隆重发布,http://mycs.suda.edu.cn/content.asp?id=784,2017.7.2.

参考文献:

[1]王向华,(日)谷川建司,邱恺欣.泛亚洲动漫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