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英语素养养成之源

2017-09-22 18:36郑翠宏
魅力中国 2017年39期
关键词:英语素养探索生活化

郑翠宏

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指出: 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本文从情境引路,游戏激趣,实践操作和课后应用四个方面来探索学生英语素养的养成之源在于英语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英语素养;英语教学;生活化;探索

英语的学习,主要在于吸收、积累语言和习得、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积淀有两个心理学前提:一个是主体的亲历性,学生主体必须真实参与言语过程;一个是环境的“真实性”,即为主体的“真实的”言语活动提供同样“真实的”言语环境。因此,英语教师要设法营造“真实的”、“生活化”的言语情境进行英语教学。所谓“生活化”就是把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言语交际的场景和处所。生活化的英语教学方式,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能真正体现英语的实用性。

一、情境引路,让英语走进生活,促学生整体理解英语

情景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景物、场景和环境,有时也包括人物、情节和矛盾冲突。然而,“景”并不独指景物,喜怒哀乐也是人心中之一境界。所以,情景的第二层含义便是由景物、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情景教学,是置学生于真实语境中学习真实语言,是learn English而不是learn about English。既然学生要掌握并运用一种活生生的语言,教师就应该设计语言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能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并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最终达到学生不仅能听会说而且能全面理解的教学效果。

译林版牛津英语7年级上册“Halloween”一课的编排上正值西方国家一年一度的万圣节,老师可以上网搜索很多关于万圣节的资料。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利用收集到的资料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引学生入境。如: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播放西方国家营造的庆祝万圣节的氛围的短片,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氛围并渐入此景,教师再呈现本节课的主题“Celebrate Halloween”就水到渠成了。通过这样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模拟的特定文化的情景中进行语言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提高结合社会文化背景来参与人际交往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理解英语,从而养成一定的英语素养。

二、游戏激趣,让英语融于生活,促学生快乐学习英语

英语课的内容有的比较枯燥抽象,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将教学融于学生喜欢的游戏中,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并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

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寓教于乐,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兴趣盎然。所以它是一种积极的教学形式,可以促进学生乐学乐用英语。游戏教学还有更现实、更深远的一方面,那就是它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为学生平时的学习提供了竞争的机会,在给学生建立期望值的同时,通过胜败的评比,激发他们取得成功的动机,从而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游戏教学为学生英语素养的养成提供了较好的实践机会。

三、实践操作,让英语贴近生活,促学生主动探索英语

英语教学的过程,就是英语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程。学生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但他们由于缺乏必要的生活的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这就需要我们尽量活化教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到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有密切的联系,对教学内容具有亲切感,进而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变被动吸取为主动探索。

译林版牛津英语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关于指路和认路的话题,这个话题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他们可能看不懂路线图,有了路线图也许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要化解这一难点,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进行操作,即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地理资源进行指路和认路活动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如:可以设计周日去当地敬老院探望老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当活动的组织者设计到达敬老院的路线图,并用英语进行口、笔头描述。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让英语贴近了生活,同时,也可以碰撞出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自主、合作、探究创新能力得到发展。这样的学习过程是愉快的,学习热情是高涨的,学习成果是明显的。

四、课后应用,让英语回归生活,促学生积极使用英语

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要积极主动为学生提供课后应用英语的平台,促进学生积极使用英语,让学生体验应用英语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为学生英语素养的养成提供舞台。

译林版牛津英语7年级下册“The ghost in the park”一文是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则故事,可以编排成课本剧,Millie 和 Amy 在听到鬼叫声时的一系列行为及恐惧表情,学生可以进行惟妙惟肖的演绎。他们可以用夸张的动作、表情和加入恐惧语调的语言把两位女生怕鬼的神态一露无遗地展示出来。学生如果在表演时会把不同角色的声调、动作表现细致生动;在改编的剧本中会增加自己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更鲜明,这就说明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同时对人物的性格作了准确的把握。那么,可以肯定学生已具备了基本把英语知识迁移至实际生活的能力,已具备了对生活的观察分析能力,也可以说明学生的英语素养也逐渐养成了。

结语

学生英语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英语教师不断地深入研究教材,善于思考,善用教学智慧,巧妙利用教材资源,把生活融入英语的教学活动中,尽量使英语教学生活化,让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英语素养养成的源头。这也是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在做中学、在学中用”的最好体现,生活化教学使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情景之中,不仅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用英语交流和做事的平台。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会如何做人和与人合作,学会竞争,从而把创新精神、竞争意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这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參考文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语素养探索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渗透跨文化教育提升学生英语素养研究
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阅读合作学习探究
巧用多媒体,提高初中留守儿童的英语素养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