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主体互动化”的几点思考

2017-09-22 13:03蒋国庆
新课程·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指导性

蒋国庆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性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赏识性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诊断性评价、学生对自我的认可性评价四个环节实现教学评价主体互动化,收到了良好效果。感悟到随着学生主体意识和独立性的增强,培养了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指导性;诊断性;认可性;赏识性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主体互动化”与课堂教学是密不可分的,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卓有成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進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在教学中,使学生在课堂上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心、勤动口,努力营造“活而不乱的课堂氛围”。所以,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性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赏识性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诊断性评价、学生对自我的认可性评价四个环节实现教学评价主体互动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这几个方面的点滴实践,谈谈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认识与感悟。

一、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性评价

新课程倡导“注重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让我们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理念,努力为学生创造多元化、科学化、艺术化的评价环境,充分发挥数学课堂的评价功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可持续发展。

在课堂上当学生回答上一道难度较大的题目时,教师可以说:“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学生。”这样的评价可以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当学生的作业书写工整时,可以说:“你的作业写得漂亮极了。”这种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课堂评价不能用一些没有指向性的含糊不清的评价语言,如“不错”“你真棒”“太好了”“好极了”,这样的评价语过于笼统、不够明确,针对性不强,比如说棒在什么地方?好又好在何处呢?这样的课堂评价抽象而空洞,没有目的性,当然也就失去了教育意义。

教师不但可以用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数学学习方法的渗透,而且可以通过一个肢体语言、一个微笑、一个眼神等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适时评价。尤其是批评学生的时候,更应该尊重爱护学生的人格和自尊,要给学生“留点面子”,不要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太集中时,教师不应该大声责骂,而要一边讲课,一边很随意地走到这位同学的身边,用手摸摸他的头,轻轻把他玩的东西放好,巧妙地提示他注意并改正。教师还可以选择恰当的评价来帮助学生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帮助学生构建学习方法的同时,教师还要关注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态度带来的影响,要引导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性评价

所谓赏识性评价就是教师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评价方式。老师的一份赏识,就是对学生的一份鼓励,也就给了学生勇气。

记得我们班有个叫张××的学生,在六年级总复习时,做了六道简单的计算题全错,而且我在课堂上讲解时她和同桌交头接耳,当时我很生气地让她站起来听课,她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下课后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进行说服教育,我走到她身边抚摸着她的头说:“其实你是一个很不错的孩子,只要你改掉马马虎虎和不认真听课的坏习惯,我相信你一定能行。”后来我渐渐发现她上课不说话了,计算题准确率也提高了。通过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激活了学生内心需求的一种评价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赏识中看到自己的才华、能力。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用具有提升学生素质的赏识性语言去评价学生;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好的心灵;用诚心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用耐心期待学生逐渐进步!

三、学生对学生的诊断性评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我们不应急于指出错误,而是应抓住这个极好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来满足全体学生的参与欲望,让他们按小组就问题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和评价。通过评价可以使思路变清晰,变严谨,同时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面对面互动,有机会互相帮助来理解所学知识。小组评价应鼓励全部学生积极参与,防止那些寡言少语的学生被排斥在外,而失去锻炼的良好机会。

四、学生对自我的认可性评价

新课标提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我们在充分肯定、激励性评价为主的同时,更应该建立以学生自主评价为主的多种渠道,如:让学生议一议、辩一辩、评一评、改一改等方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认识自我,使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特长得到有效张扬。

随着学生主体意识和独立性的增强,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同伴的学习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不断增强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

参考文献:

[1]孙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2]余林. 课堂教学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指导性
论指导性案例裁判规则的发现及适用
公益诉讼指导性案例适用难题及其破解——以最高人民检察院19个指导性案例为分析对象
刑事指导性案例中的法律论证
论刑事指导性案例的属性、地位和效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医学教育实践中的指导性价值
论指导性案例释法功能之完善
指导性案例的生成技术优化——基于指导性案例司法应用的实证分析
民事指导性案例对主观过错的认定方式
指导性案例的参照方法*——以行政类指导性案例为例
指导性案例遴选标准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