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归来,挣多少薪水合适?

2017-09-25 14:59彭泽锋周洋邢晓婧张雪婷
环球时报 2017-09-25
关键词:海归回国研究生

本报记者 彭泽锋 周洋 邢晓婧 张雪婷

据中国教育部预测,海归人数将继续增长,预计2017年将达到66.6万人。十多年前,每出国留学的7人中,大约归国1人;现在每出国留学的7人中,大约归国8人(包括以前出国的人士,近些年也一起回国)。随着中国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的飞速发展,现在的海归们已不像上世纪90年代留学黄金时期那样,凭一张海外文凭就能找到高收入的优越工作。这一现象的转变和“海归光环”的褪去,让归国毕业生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留学经历对职业生涯的价值和意义。

苦熬数年,回国却遇寒冬

香港《南华早报》17日一篇题为“当海归变成海待,中国毕业生开始反思出国留学对职业生涯的价值”的文章提到,曾就读于纽约大学纪录片制作专业的露西·刘(音)研究生毕业后,回国应聘一家知名工作室时颇受打击,她发现一年努力工作可能只有15万的收入,而她在留学期间的所有开支花费大约100万。留学生中对这样的现状表示失望的人不在少数。去年刚从美国圣路易斯大学毕业回国的林林(化名)目前在西南地区的一家金融机构工作,刚入职时起薪不到5000元。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在国外4年本科期间,不仅远离家人忍受寂寞,学业上也付出许多艰辛。“每周都有看不完的Reading,各种Quiz和PaperDue,天知道我是怎么扛过来。”更别提4年里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支出了。“没想到学成归来,却在找工作时四处碰壁,在竞争上并没有多大的优势,最后找到的这份工作听上去挺体面的,但一个月的收入或许还不如在国外打零工挣得多。”林林的话语间充满失望。她告诉记者,上个月曾考虑申请出国读研深造,但在看到几个研究生同学回国的情况也不乐观后,放弃了这个想法。“其实现在回国的人这么多,竞争这么激烈,就算再花几十万读个研究生,投入与回报还是不成正比,何必呢。”

“现在工资和在国外实习没区别,只是货币从美元变成了人民币,”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宁寒(化名)在接受采访时开玩笑称。她是那种出国前就决心回国发展的留学生,虽然对自己的选择“没有后悔”,但偶尔也会调侃一下“工作的苦难”。喜爱做学术研究的宁寒现在在北京一家研究机构工作,而没有户口的她当初在求职时也没少碰壁,几经折腾才勉强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本以为镀一层金就能顺利成为大款,但结果还是要不断降低薪水标准。”

海归面临竞争加大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去年有54.4万人出国留学,43.25万人学成归国。近80%的海外留学生选择毕业后回国。这些毕业生曾被称为“海归”,然而随着就业前景越来越渺茫,人们为那些回国待业的海归发明了一个不讨喜的新词:“海待”。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和智联招聘本月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有超过1/3的海归在3个月内找到了首份工作,近89%的人在半年内找到了工作,超过68%的人比预期挣得少。

现在海归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大,尽管出国留学投入不菲,但他们的起薪仅比国内毕业生高出一点。数据显示,44.8%的海归起薪不到6000元。在高收入者中,35.7%的人收入在6000-1万元;13.7%的人收入在10001-2万元,只有5.8%的海归月薪超过2万。这仅比国内毕业生略微高一点。

《南华早报》援引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庆的话说,毕业生的工资因行业不同而大相径庭。IT和金融行业的人工资较高,销售或政府部门的人收入较低。很多留学生对薪水之低感到惊讶,因为现实与他们的预期差距太大。李庆说,这些学生往往自信过头,又不知道求职的最佳途径以及雇主需要的工作技能。大多数国内毕业生都是通过校园招聘和实习来找工作的,但海归在国外常常会错过关键的求职期。等他们回国找工作时,又不得不与已经有一些工作经验的人竞争。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中国当前的出国留学人群,与以往的人群构成大不相同,可以分为“3个1/3”:1/3是与以往相同的精英留学人士,即优秀的、获得奖学金出国留学的人员,他们到国外读名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1/3是新增的中层次留学,他们可以选择在国内读一所一般的本科院校,也可以选择到国外留学;还有1/3是低端留学,这些学生在国内可能考不上本科院校,最终只能选择出国留学。中层次和低端留学回国率这些年来较高,而精英留学回国的比例并没有显著增加。

留学经历的价值

不过,对很多人来说,留学的好处不能只用经济利益来衡量。30岁的杨关曾是个“英漂”。他本科毕业于英国约克大学电子工程专业,随后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读硕士,现任职中国质量研究院汽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汽车工匠学院执行校长。

对于出国留学划不划算,杨关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看:首先,我们留学到底花了多少钱,回国后能挣到多少工资?其次,如果当初没有去留学,而是把钱用在其他地方比如说买房子,如今能增值多少?

“表面上从这两方面来看,留学都不划算。”不过,在杨关看来,如果把留学作为一个经济投资,这对于留学本身来说就不太公平:“我从英国刚回来每个月只能挣1万左右,后来慢慢多了。但出去读书影响了我整个人的价值观、我对事情的看法、做事的态度,终身受益。”

“留学=贴金?所谓的性价比要放长远看”。杨关在国外读本科3年,研究生1年,总共投入超过100万。他觉得这个投入还是比较划算,“我做汽车领域,现在接触很多奔驰宝马奥迪的顶尖工程师和他们先进的管理观念。如果我没有海外留学背景,可能也不会有这个机会接触到汽车领域最先进的知识,哪怕能接触到也不太可能与他们有同频交流。”

前文中提到的露西·刘在思考了一段时间后开起了自己的工作室,一边找了两份长期工作保证收入,一边接一些短片摄制的工作。她的纪录片工作室经营得很成功。她表示,仅从经济回报上来计算留学收益是不公平的,她很感恩自己的留学经历。

杨关认为,留学能提高认识的宽度和广度,而不仅仅是提高收入的厚度。此外,除了提升个人的价值外,海归的增多也把一些国外的理念很自然地带回国内,这也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影响和价值。杨关举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现在中国很多地方的麦当劳,顾客就餐后会主动收拾餐后盘子,跟我们在国外麦当劳见到的情形差不多,而这在20多年前的中国很难想象。

熊丙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社会将渐渐从“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今后评价一个人,会淡化其身份,重视其本身的能力和素质,因此每个出国留学者必须思考:我通过出国留学,可以培养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不能从功利角度分析读书的价值。”熊丙奇认为,“多读书就能多挣钱”,这种思维没有考虑到读书的非功利价值——完善受教育者个体。他表示,算出国留学账,既要算经济账,也要算教育账,而现在更多家长重视的是后者。“我国家庭选择送孩子出国,相当多数是为了让他们接受更完整的教育,让其身心、人格得到健康发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猜你喜欢
海归回国研究生
欧洲激辩“IS新娘能否回国”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海归如何看待海归工资仅5000元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新海归
80、90后海归创业新头牌
30万海归将加入就业竞争大军
巴:穆沙拉夫若回国将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