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贵新,课尚激

2017-09-26 03:31盛瑞云
师道(人文) 2017年9期
关键词:拟题作文教师

盛瑞云

文贵新,课尚激

盛瑞云

初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占着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也就抓好了语文教学的 “主干”。作文教学做得好,会植起一棵棵智慧之树,开满鲜艳花朵,结满芳香硕果。

一、激励评价,触发写作欲望

激励评价就是对学生的写作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给予积极的、向上的、富有鼓励评价的方法。学生的作文,口头表达的也好,书面表达的也好,教师当面评改或书面批改,都要找到它的长处,从中发现闪光点,加以肯定,给予鼓励,进行激发。

要使学生通过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温馨话语,一段鼓励评语,看到自己写作的前景与希望。教师切莫以自己的眼光、以作家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对学生作文动辄横加指责。事实上,每个学生都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所以,教师新接触一个班级,就要诱导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写作课上,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写作能力,消除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

首先,教师要亲近学生,让学生尽量放松,例如,可给学生编些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产生听故事的兴趣,然后,有意识地找些有惧怕写作心理的学生编故事,并充分肯定学生所编的故事就是一篇好作文,激发写作兴趣。批改作文时,所给评语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即使遇到抄袭来的文章,也要忍住性子,须知,学生抄袭作文,其实很大程度上都存在有想写好作文的心理。

因此,教师要顺势引导学生,例如可在学生作文批上 “这篇作文写得非常成功,能参照别人的文章仿写是一个好办法,如果能把别人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就更好,相信你一定会这样去做的”等批语,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评语重新认识自己的写作行为,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提高写作水平。

讲评作文时,不妨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适时评点本次作文优秀者的风格与特色,例如张之翼详实质朴、邹琳优美流丽、任易杨严谨缜密等等,让学生明白,榜样就在自己身边,只要认真去写,没有写不好的。这样的激励引导,会在轻松愉快中触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迈出成功作文的第一步。

二、激励实践,激起生活热情

我们总要求学生写有真情实感的东西,但学生因生活面狭窄,常常对自己周边的人、事、景、物熟视无睹、视而不见,更谈不上关心、热爱,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地引导学生去读好生活这部无字书,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从习以为常中发掘有价值的东西,感悟真情,从司空见惯里获得珍贵的事物,发现美好。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真情实感。比如哪个人不想到奔腾不息的河流中去漂流一番,体验那种惊心动魄的感受?有了这样一次漂流,有了这种体验,就会有创作的素材,有写作的激情,文章也就会有真情实感。

写作前,笔者常常让学生做一些亲身体验活动,譬如让学生捡个石子带到学校,仔细观察它的形状、颜色,敲敲它,听听它的声音,分析它的质地,再通过看、摸、听、敲加以联想,挖掘出它更深层的含意。多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写起来一定会更感兴趣。

诸如此类的活动,可以多尝试,如让学生捡一片树叶,摘一朵小花,捧一抔泥土,捉一只蝈蝈等,观看它的形状和颜色,尝一尝它的味道;既可以观看一些有思想的电影,也可以让学生聊一聊最近电视、网络、社会上的热门话题,甚至左邻右舍发生的大事小事,并谈谈自己的看法、观点,互相讨论争鸣,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概括,从中挖掘出写作的素材……学生自己亲身体验的东西,印象一定是深刻的,自然就可以把他所见、所闻、所感生动详实地写出来。可以说,体验生活是激发兴趣的需要,也是写作的源泉,对提高写作水平大有帮助。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实地察看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是美丽的、神奇的,它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也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古老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我们以深思,以遐想,以知识的源泉,是我们创作的原动力。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有真实感受,也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来。

三、激励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学习和借鉴他人长处也是一种作文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积极而灵活的方法激励学生,使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比如可以看优秀的范文,看本班同学的优秀作文,通过大量的阅读浏览,学生自然会增加知识积累,丰富信息储量,熟悉语言运用。对于精彩的、典型的、能够产生共鸣的段落篇章,要让学生细细揣摩品味,认真思考钻研,留下深刻印象,若以后恰遇触发点,便会发酵扩散,滋生再创造的欲望,甚而内化成能力。

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初中语文教材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佳作范例,为学生的模仿借鉴找到源源不绝的活水源泉。例如,学过《紫藤萝瀑布》后,有位学生写了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下笔就是“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描写一棵小草带给自己的震撼,活学活用。学过 《陋室铭》之后,教师适时地仿写指导,引发了学生借鉴仿写的激情,写出了许多佳作。 《春》的写景方法, 《山中访友》的特殊叙述角度等等,都让同学们获益匪浅。

四、激励成功,授人以鱼

俗话说: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所以,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学生作文的素材有了,写作激情也有了,还是写不出好文章,这就要求教师在写作技法上加以引导。

教师可就审题、立意、选材、拟题、结构甚至开头和结尾,指导学生文贵创新。立意要能化大为小,以小见大,要通过某些颇具代表性的小事来反映当今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揭示深刻的人生道理、社会关注的主题,更要能够避开一般常见的立意,巧妙地从另一个角度去立意,或借旧事物翻出新意,给人以新的启迪和感悟。

英国文学家王尔德曾说过:“第一个把女子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那简直是蠢才了。”由此可见,文贵新,立意更应该有所创新,也就是说,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大家未能表达出来,让你给写出来了,这就是新颖,就是独创。教师如能经常指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和体验周围的生活,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认识到新的东西,领略到新的涵义,写文章就能出新意。

谋篇布局的技巧指导,除了做到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外,还应达到结构新颖、构思巧妙。要创新作文的结构模式,可采用回环往复式、情景组合式、题记式、小标题式、日记式、书信式、采访对话式等各种结构形式,使人耳目一新。

作文的拟题,也应有针对性地给以指导。学生拟题中最易出现的错误:拟题俗套,重复雷同;拟题太大,难以下笔;以话题为题,出不了新。对此,教师应根据具体题型分类指导,比如, 《当我面对XX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大多数同学的题目拟为 《当我面对挫折 (成功)的时候》等,好像大家要 “面对”的不是 “挫折”就是“成功”。不难看出,由于思路闭塞、缺乏创新,学生们都是按同样的思路去命题,岂能不出现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笔者指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宽思路,拟出如下题目:当我面对那双眼睛的时候、当我面对那个背影的时候、当我面对那抹微笑的时候……挖掘出许许多多新颖的素材,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作者单位:广州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拟题作文教师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擦亮文章的“眼睛”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高考作文的拟题不可小觑
“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例谈材料作文的拟题技巧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