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现状及其改革思考?

2017-09-27 15:17郭娜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资源管理土地专业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成都理工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作者结合目前国家的人才需求导向,提出了针对于理工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改革措施,认为该专业要想得到发展必须依托优势学科,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以科研促教学,发展精品课程,建立长期校外实习基地并改变其学科定位。

关键字:土地资源管理 教育现状 改革思考

基金支持:本文受院级教改课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的支持。

Abstract:This text, by analysing the status in quo of the land resources administrator of our college,and combining with national favor of talents requirement,points out innovation measure that aim at our college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considers that this specialty must rely on ascendency subject if want to develop,sets up multilayer training mode of talents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promoting teaching,developing extractive course,expanding exercitation bases of outside and changing the subject orientation.

Keywods:management of land resources status in quo of the education considerer of reformation

· G649.28

自1956年東北农学院成立我国第一个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后,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已经走过了50余年的历程[1]。1998年7月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明确指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性法规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2]。不难看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出具有很强实践性和操作性的学生,而这些学生能够在国土领域中凭借其资源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和野外实践能力立足于我国的土地科学发展领域。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最初在农业类院校建立,后逐步发展到各类综合性大学以及理工、财经类院校。鉴于该专业的特点,不同的院校都表现出一些学科专业特点的差异性。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主要以土地经济作为培养特色,专注于土地产权、房地产经济等一些领域的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则更专注于地籍管理、水土流失等方面的研究。综其全国来看,农业类院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更倾向于保持土地整治方面的专业特色。对于农业类大学而言,学校本身的农业水利工程、农业土壤化学等专业可以很好地补充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师资方面的欠缺;综合性大学则很难看出其专业特点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一般专业的发展方向主要受限于学科教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专项性大学,例如地质类大学、财经类大学则抓住学校的优势特色,重点发展优势学科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挂接研究方向。

对于成都理工大学而言,自2005年招收第一届本科学生开始,目前已招收本科生546名。鉴于学校的优势学科主要在于地质学和地质工程方面的研究,因此结合学科建设的需要和我校的办学优势,先后三次修改和完善教学大纲,并通过一切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但受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限制,该专业在领域内的发展并不乐观,其中教学创新及实践水平不高,迫切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1.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本科教育的现状

1.1 招生与就业

我校自2005年招生以来,已招收本科生546名,每年招生规模为2个教学班,其中有很大部分是受到调配录取而来的,表明学生及其家长对该专业的认可度并不是太高。虽然国家近年来对土地管理工作十分重视,同时加大了对该方面自然资源管理的宣传,对土地占用问题、土地整治问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对于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建设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大部分学生及其家长仍然不理解该专业真正的办学目的。尤其对于像这种地质类院校开展的公共管理专业不抱有信心。因此,首先,入学教育成为每次招生后的重点和难点,要让大量被调配的学生信心满满的在该专业认真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次,学生在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开始,已经在考虑就业的问题,对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而言,学习的主要是依靠现代化信息技术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而该专业是隶属于公共管理类的二级学科,与行政管理、海关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海事管理、公共关系学、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共同构成。学生找不到这些学科的交叉点,对于现在社会中的一些信息化产业公司、土地调查公司也主要招收理工类学生,对于一种纯粹的管理类学生置之门外。该专业的就业一方面是面向土地管理部门,也就是通过全国或全省公招进入公务员行列,目前的土地管理部门基本属于人多为患的境况,虽然在职人员的基本素质并不高,但是也没有多余的指标来容纳目前准备就业的学生,因此很难在公招的目录中看到有国土局等单位的招聘信息,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这也好比大海捞针一般困难;另一方面主要是面向房地产开发及其管理公司,对于目前国家大型房地产公司,例如万科、龙湖地产之类已将门槛限定为至少研究生以上学历,因此对于本科生而言也很难。规模较小的房地产公司又对土地管理专业的学生置之门外,主要招收建筑学、城市规划之类的学生,因此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想进入房地产公司也就比较难了,充其量只能从事物业管理或二手房交易、买卖之类的工作。最后,在国家一些政策性导向的影响下,例如国家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深入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上又出现了一些专门的公司,这类公司是随着国家政策及项目的展开而诞生的。对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本是极其对口的专业,却也被这类公司拒之门外,理由就是工作主要为地籍测量,因此更需要专业学习测量的学生。从以上来看,我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招生与就业并不乐观。endprint

1.2 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是指导该专业专业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是组织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我校在2005年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2007年进行了修订和调整,2009年对其进行了第二次调整,2013年进行了第三次调整。确定学科基础课程42学分,专业主干课程19学分,专业核心课程34.5学分,专业选修课程10.5学分,自由选修课程3学分,通修课程43.5学分,通识课程10学分以及实践教学22学分,总共184.5学分。此次教学计划的调整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同时对学生的选修自由度加大,这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相关的课程。其主要课程及其模块结构如下表(表1)。这样的课程设置就是为了体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和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资源管理基本知识,接受土地调查与规划、土地政策分析、地籍管理、房地产估价等基本技能训练,具有“测、绘、规、估、表、籍”和计算机应用等实践能力,能适应新时期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工作和研究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1.3 师资力量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系目前共有副教授3名,讲师6名。其中博士后3名,博士5名,在读博士1名,硕士1名(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本系教师的学历水平比较高,主要为博士及博士后研究的人员,但是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过少,主要为中级讲师职称。教师的年龄结构都比较轻,40岁以上教师仅有2人,其他均为35岁左右的教师,主要为上世纪70年代后期或80年代初出生的教师。因此,这些教师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主要靠自己摸索走出一条教学科研道路。同时,教师队伍没有形成梭形结构,职称结构与学歷结构严重不匹配。

2.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改革思考

2.1 依托优势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近年来,国家实施的“金土工程”,第二次全国土地大调查,各地方积极开展的土地整理项目都需要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积极投身于此。可以看出,土地资源管理已经不仅仅限定于人文管理,而是要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实行动态的监测、科学的规划和数字化的管理。这就需要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激发创新思维。我学院具有“四川省特色管理实验室”及“四川省高校数学地质重点实验室”,如何有效的利用重点实验室的资源,开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我校具有“地学空间信息技术”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这为实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利用重点实验室的优势资源培养我系学生,让学生充分的在实验室中得到锻炼,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2.2 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专业教育重点在于人才的全方位、多层次培养。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起步较晚,专业教师多以年轻人为主,职称相对比较低。但是,应该从各个方面创造条件,申请硕、博学科专业点,这对于提高本学科的整体水平,形成教学、科研梯队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我系教师承担了学院一半的科研,年均项目经费达到近600万元,因此,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带领,让学生在科研项目中的积极参与,能够有效的辅助教学,凸显教学成果和效益。而硕士、博士的积极介入能能够更合理的带动该学科的发展,培养多层次的人才模式。

2.3 发展精品课程,提升教学质量

精品课程是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集中体现[3]。本专业核心课程《土地经济学》、《土地管理学》、《土地评估》等都具有极强的专业特点,通过建立核心课程体系的精品课程,能够给予学生课后的有效补充,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科发展的优越性,同时,精品课程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提升专业的教学质量,表现优秀的教学团队。目前,我系还未建立真正的精品教学体系,这也导致我系学生本身在被动调配的前提下找不到优越感。因此,发展精品课程,不但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而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形成对课堂教学有效的补充。

2.4 发展课外实习基地

意大利都灵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一只被饿死的鹰和一匹被剥了皮的马。其蕴意就在于提醒学生们劳动和生存是最基本的技能,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知识。知识来自于书本,是众多实践中所获得的精髓。但如何将这种精髓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成为目前大学教育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社会是不需要一个书呆子的。曾经有毕业的学生问我:“为什么书上讲的和我现在所遇到的根本就不一样?”这大概就说明了书本与现实脱离的问题。

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发展课外实习基地至关重要。学习期间,学校在考虑学生安全的前提下,不可能让学生真正脱离学校去社会实践,而课外实习基地则可以解决学生书本与现实的脱节问题,让学生在真正的生产实践中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目前我系在中国黄金集团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西藏工程勘查有限公司建立了遥感地质勘查野外实习基地,与四川省邛崃市国土局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意向,这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场所。同时,学校具有峨眉山野外实践基地,学生可通过地质认识掌握基本的地质现象,识别基本地质构造信息。

2.5 改变学科定位

1997年,国家学科调整时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无可奈何的列于公共管理之下,教育部规定该专业学生可以授予工学或管理学学位[1]。近年来,国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土地整治和土地监测方面,而这都需要一大批技术性的人才通过先进的手段对我国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规划,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国家的需求也是倾向于工科类人才。而对于我校来说,从理工科院校发展为目前的综合性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要想发展也必须依靠学校的优势。我专业一直被授予管理学学位,无法达到最初的办学目的,当然与教学计划等也完全脱节。直至2013年重新修订培养方案后,我专业才申请成为工学学位。目前,该专业由于被置身于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之下,使之无法达到最初的办学目的。因此,我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要想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必须改变以往的学科定位,在土地技术的人才培养上多下功夫。

3.结语

在不断的发展中,我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课堂与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鉴于以往的管理学培养理念,以及年轻教师教学、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导致该专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坚持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将实践教学切实的落在实处,积极推动科研教学相结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尽快达到学用结合,使人才培养与国家需求相适应,真正改变“为就业而教学”、“为学位而教学”的简单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其尽快适应社会,完成大学教育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卢新海,张继道.关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7,(2):30~33

[2]付梅臣,袁春,周伟,等.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与教育创新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5,(2):26~29

[3]许坦,石长征.精品课程发展现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7,(244):53~56

[4]李玲,吕巧灵,冯新伟.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8):188~189

作者简介:郭娜(1979-),女,讲师,博士,在站博士后,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主要从事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联系方式: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东三路1号,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郭娜(收),电话:13540372037,邮编610059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源管理土地专业
国企改革中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推进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