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引导启发与归纳综合模式下的中学化学教学创新教育分析

2017-09-27 09:19孙家柱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化学教学中学生

孙家柱

摘要:实施创新教育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为改变目前我国中学化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一言堂,教学过程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启发学生,鼓励学生综合归纳化学知识的本质,需要实施创新教育。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该创新模式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以及增强学生化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化学教学;创新教育

G633.8

21 世纪是知识创新的时代,造就创新人才振兴国运已被人们所共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造就创新人才,教育是关键。化学教育正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学科之一。但是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前人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为此,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关键知识点,启发学生模式并探究实践过程,综合归纳出现象的本质,需要在学生创新意识形成、创新精神形成以及创新能力形成等方面加强创新教育。

一、鼓励发现问题,促进创新意识形成

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导,是指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心理倾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贵在自己能发现问题,凡事能想到为什么。科學家爱迪生说过:“一个人不下决心独立思考就会失去生活的乐趣--创造”。欲让学生的问题进课堂,必须实施教学民主,废除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科学、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畅所欲言,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积极肯定,平等交流。正确的给予肯定,及时表扬,给予鼓励,使学生产生成功的自我体验。如果提出的问题不合理,或者很简单,都应及时肯定学生独立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共同研究不合理的地方,让学生自悟自明,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努力学习的人其问题层出不穷,没有问题是不学习的表现.在教学中鼓励同学大胆质疑,说错了没关系,说不好不要紧,学生创新的智慧火花,经常闪现在幼稚可笑的发问中。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为此提出了发现法教学法。大量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关键在于怎样发掘这一“宝藏”。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学生将多一份成功的体验,并真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

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地研究问题训练,提供给学生自我探索、独立思考、自我实践、自我创新、自我实现的机会,并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师生互动,形成积极、亢奋的思维状态。谁想的问题越多越好,谁解决问题的方法越多越好。以上措施已成为不成文的课堂评价标准。把学习与思考,探索与研究,创造与发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从不敢问到发现许多问题,最后提高至能提出许多高质量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逐渐增强,产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感,体会到读书自得其乐的情感体验。

在进行第三单元《 分子和原子》 这一课题教学中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相关问题,如:分子、原子是谁最先提出的?科学家怎样进一步研究出了原子结构?原子能不能再分?具体有多少种原子?哪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哪些物质由原子构成?,…… 很显然本课题没有明确的答复,这些问题将在今后进一步学到,学生产生了急于探究的心理倾向,也是今后学习的关键问题所在,当在以后进一步学习时,联系科学家研究史时显得特别兴奋,特别专注,特别卖力。可见提出问题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能不能提出问题,能不能提出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的问题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很大的作用。长期训练学生不盲从书本、老师和权威,敢于想象,敢于超越常规,大胆猜想,对同一个问题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地看待学生的创新火花被不断激发出来。

二、学会探究问题,促进创新精神形成

创新精神是指一种敏锐把握机会,敢于探索的精神状态。创新精神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保障。科学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课堂教学中虽有百问,但必须抓住核心的问题,才能纲举目张,才能一通百通。因此,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时,其核心任务是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素材,以及设计创造性的教与学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设计创造性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组织开放式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就能大大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并在交流研究中激活创新精神状态。例如,在进行“元素符号”涵义教学时,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中明确指出“元素符号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但在学习化学式涵义后,再次研究就会研究出多种化学涵义。以“Fe”为例,学生可以说出:它表示铁元素;它表示一个铁原子。请大家再想一想还能表示什么呢?于是从宏观、微观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还有3 种涵义,即它表示金属铁;它表示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它表示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会知道元素符号更多的涵义。这种开放式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所获得的成功心理体验中,久而久之会凝聚成敢于向问题挑战,乐学、善学的精神状态,养成创新求真的好品质。教学时教师不仅能指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而且能在摆出问题后,争先恐后地研究问题,养成先下手为强的习惯,养成争论、辩驳的习惯,才有可能辨明事理、理清思路,产生新知识、新思维、新观点。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不仅饰演知识形成的“参与者”,更主要的是成为知识形成的“发现者”。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有效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帮助者,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和激励者。endprint

三、组织解决问题,促进创新能力形成

创新能力是人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创新能力指一种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培養创新能力是以学生自主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强烈的求知欲或进取心,驱使人们对某一事物、现象产生了好奇,从而确立中心研究课题,通过对信息的整理、资料的收集、归纳概括、实验尝试、数据处理与结论分析验证,从而形成自己的新观点、新方法。学生的学习同样要经过每一具体的环节,离不开老师给予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只能起到合作研究、支持帮助的作用。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富于创造的科学态度才能得以激发出来。学生拿着书本走向老师去研究、去讨论、去交流,得到老师的启发与点拨从而获得成功,问题得到了解决,成功的力量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进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教学时相信每个学生能学会。提出题型多变的问题后,与学生一起研究交流如何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的问题,组织教学过程是一个对己有知识整理的过程,采用了查找资料、自我总结、互相交流、集体总结,结果学生自编题目,进行编题训练,从而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形成了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如:要使10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发生改变,可采取哪些措施,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学生编题如下:100g、20%的NaOH溶液中,需要采取的过程是1 、加100g水、2 、加10g 氢氧化钠固体、3 、加100g、10% 的氢氧化钠溶液;4 、加6.2g 氧化钠;5 、加100g硫酸铜溶液恰好反应的NaOH;6 、加100g 稀盐酸恰好反应;7 、蒸发50g水;8 、蒸发80g水,析出4g 晶体后;9 、降温析出2g 晶体后;10 、……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这是学生自我创新的结果,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总结,也是学生进行知识创新的过程演示。其中蕴含在每个学生内心的创造力是永远不可磨灭的。使学生感到了自我学习的价值,体验了创新的快乐,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教育在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学生的创造力只有通过反复的激发与磨练才能形成,只有通过长期的精心雕琢,才能进射出灿烂的光彩。也只有通过教师善教、乐教,创造性地教学,才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创新的天地、成长的乐园。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化学教学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