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2017-09-27 21:02刘播英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7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问题策略

刘播英

摘 要: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也在面临着不断的变革和完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到绝大部分教师的欢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习作水平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息息相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众多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难题。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习作难的问题,阐述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问题;策略

【分类号】G623.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使学生能具体、明确、言语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但在现实中许多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犯难,不知写什么,更不知怎么写,这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直接表现,是学生是否学到语文知识的衡量标准。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

1、学生难以摆脱“习作难”的心理障碍

学习任何一门功课,心理障碍都是最大的拦路虎。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和学生普遍存在着习作难的心理障碍。从心理上就觉得习作教学难,学习难,让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习作课程时,就已经有畏难情绪,这无形中就让习作成为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拦路虎。学生层面表现为: 第一,学生讨厌习作,在作文课上抓耳挠腮,课后苦恼不已。第二,学生习作意识差,只是为了作业,为了考试而进行习作。为了缩小写作的难度和灵活度,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又侧重于以应试教育的目的安排习作课程,规定学生的写作思路和结构门限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发挥。

2、存在过度模仿的现象

小学生课堂所要求的习作,应该是指根据范文写一篇简文,练习相应的描述方法,以提高写作的技窍的训练手段。习作是根据某种题材,把心里合理的想象,写出来。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却存在着學生过度模仿的现象。照葫芦画瓢、生搬硬套的习作练习,使得很多学生的习作作品都存在着同一化的现象。有些学生的作品甚至出现抄袭。这种千篇一律的习作练习,难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3、学生缺乏日常积累

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首先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这样,学生在习作练习过程中,对于很多生活现象等,都可以信手拈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汇总,很多学生却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很多学生没有做生活的有心人,于身边的人、事、景物等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导致习作时言之无物、言之无情; 二是阅读理解的积累不够,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表现为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只在乎量化,读书的多少,而没有注重文本内容的理解,没有进行语言上的积累和语汇上的有意储备,导致习作时言之无语、不知所云; 三是书面表达上的积累欠缺,学生对作文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表达方法的运用不灵活不巧妙,导致习作就像流水账,言之无序。

二、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水平策略

1、摆脱为难情绪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要想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首先就需要打破师生的对习作教学的畏难情绪。只有师生打破畏难情绪,树立正确的习作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习作水平不高的问题。首先,师生应共同明确习作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教师应让学生用一种正确的心态启蒙学生的作文教学。其次,习作就是用笔代替我们的嘴说话,那么如何组织学生们的语言,就需要教师搭建阶梯教学模式: 低段写话、中段写段、高段写篇,给予学生细致化的指导; 先说后写、先观察后写,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习作空间,大胆习作; 降低难度、循序渐进,逐步提升。最后,要培养学生的文值意识,通过习作提升自我效能感,在互相欣赏、展示评价、报刊发表、网络登载等多种形式下,不断激活学生的创作欲望和潜力。

2、以模仿为基础,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首先需要学生懂得模仿优秀的范文,例如其相应的表达方式,好词佳句、结构布局等等。但是,学生不可能一直模仿优秀范文,教师应当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最终得出个性化的创新作品。因此,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模仿是基础,而创新则是习作教学的重点。所谓是“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 首先,让学生们去模仿优秀作文的每一个细节。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习作的不同程度,有根据的指导学生有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方法。最后,教师应该放手,给学生自由创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彰显自己的人文魅力。同时,教师不容忽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自觉性和自制性不高。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荣辱观: 习作自创光荣,抄袭不光彩。

3、细心观察,积少成多

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积少成多的良好习惯。第一,学会观察,处处留心。好素材是好文章的起点,好素材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具有素材敏感,生活无小事,事事都能与习作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观察,乐于观察,抓住生活的细节,让小素材绽放光芒。第二,创设情境,引导体验。教师应按照学生的不同学段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工具,创设有意义的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独特的感受。第三,海量阅读,做好摘抄。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段,向学生和家长推荐不同的阅读书目,并要求学生做好摘录,并安排时间同学们一起交流。

总之,习作水平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直接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变学生“习作难”的为难情绪,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当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在日常观察和积累中,不断提高习作水平,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羽黔.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 读与写,2014( 9) : 110.

[2] 王云.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 ( 6) : 58.

[3] 曹祥忠.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 课外语文( 教研版) ,2014 ( 2) : 124.

[4] 王萌洁. 小学习作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13,3: 8.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问题策略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