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项目使南疆更宜居宜业

2017-09-28 10:47陈寂符晓波
中亚信息 2017年7期
关键词:羊圈援疆富民

□文/陈寂 符晓波

援疆项目使南疆更宜居宜业

□文/陈寂 符晓波

20岁的艾孜卡尔·伊民走出自家新房,路过栽种蔬果的庭院,走进橙色墙面的羊圈。他“领养”了快一个月的10只肉羊,正在宽阔的羊圈里健康成长。

艾孜卡尔·伊民的家位于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克孜勒博依乡乔拉克村。两年前,在广东援疆资金和其他补助支持下,这里开始建设“农牧林果水居”项目,一改住房混杂牛羊圈的脏乱环境,形成如今“前有房、中有园、后有圈,周边还有大条田”的“养殖小区”。

“好女不嫁乔拉克。”曾经的乔拉克村,在克孜勒博依乡副乡长谢甫眼里,一句话便可形容。两年间,广东已为该项目投入援疆资金约508万元、带动资金总投入1375万元,共建成80座标准化圈舍和民居,兼顾人居环境改善与扶贫,带动农户全方位增收。

项目近期还引入“公司+畜牧基地+农户养殖”的模式,由公司为农户提供羊羔并进行技术培训和购买保险,羊羔养足90天后再被公司收购。“我家有10只公司给的羊,养上3个月长的肉算我们的,卖掉一只能赚130多块。”艾孜卡尔·伊民说,除了养羊,家里还在羊圈后的田里种麦子和棉花。村里为解决水源问题还配套了抽水站,发展节能滴水灌溉,提高了他家的亩产。

和艾孜卡尔·伊民一样,喀什地区疏附县吾库萨克乡4村的居麦·库尔班如今也体会到“安居乐业”的滋味。在自家的安居富民房中,60岁的他和老伴,各自坐在一个小型手工冲床上,只2秒钟,便能为手机充电器安上一对插头。老两口一边照顾孙子,一边能一天赚80多元,还自由掌握工作时间。

广州援疆工作队近年来推动援疆企业在此进行小型就业基地试点,一个个像居麦·库尔班家一样的“农户车间”,将就业岗位、设备和培训送上门,让50家不便出门打工的农户在家中就业,每户月收入可达到1800元以上。

据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介绍,自2010年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广东援建安居富民房、牧民定居房共15.8万套。近期,广东还准备额外拿出2.5亿元,整村推进安居富民房建设,帮助2万户居民提前解决住房保障问题。

在让当地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上,广东援疆企业还力图通过绿色生态建设,改善地域小气候,优化南疆地区人居环境。“南疆生态资源匮乏,干燥缺水,盐碱地和荒漠化严重。”援疆企业绿美南疆林业产业园总经理助理段来军说,“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引进和驯化更多的常青树、彩叶树、丛生树种及花卉种类,丰富当地绿化苗木资源。”

产业园采取“公司+苗圃+农户”的经营模式,已吸收1000多人就业。今年4月,产业园还成立产业发展研究院,吸引来自清华大学、华大基因研究所和华南理工大学的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从南疆生态科学、盐碱地治理、基因技术等方面针对性展开科研,使南疆成为更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6月28日,喀什地区疏附县吾库萨克乡4村的居麦·库尔班(右二)和老伴在广东援疆资金支持建设的“农户车间”中安装手机充电器。 □图/新华社

6月30日,喀什市乃则尔巴格镇的海仁古丽·居玛在镇上妇女创业脱贫基地的缝纫企业里裁剪布料。 □图/新华社

6月30日,喀什市乃则尔巴格镇整洁连片的安居富民房。2010年以来,深圳援疆资金已支持建设包括乃则尔巴格镇在内的安居富民、牧民定居房3万套,并吸纳当地农民就近就业。 □图/新华社

6月8日,一位参观者在科博会上体验共享单车小黄车的概念车型。当日,第二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科博会)在北京开幕,本届科博会以“科技引领·融合创新”为主题,展览面积45000平方米。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北斗卫星导航、探月工程与火星探测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以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互联网+”等领域的众多技术和装备在展览中展出。 □图/新华社

猜你喜欢
羊圈援疆富民
小连翘撑起富民兴企大产业
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
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十四五”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
乡村振兴|产业富民
援疆的夜晚
立体羊圈
亡羊补牢
振兴志 三代百姓“奋斗史”——思想始终“钉”在治穷富民
医疗“组团式”援疆模式应加快探索
农庄里的羊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