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面对中考政治开卷考试

2017-09-28 12:58吴文英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4期

吴文英

摘要:开卷考试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即给老师减压又给学生减负,大家皆大欢喜。但这种欢愉的心情持续没多久,师生发现开卷考试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不是简单的复制和粘贴,不是找找书,抄抄书。开卷考试体现“理在书中,题在书外”,考察学生对试题的采集、选择、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考察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同时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政治中考 开卷考试 问题应对

中国分类号:G632.474

政治开卷考试打破了以往的闭卷考试模式,以前在中考复习时,教师讲条条、划条条;学生记条条、背条条,教师教得无趣,学生学得乏味。开卷考试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即给老师减压又给学生减负,大家皆大欢喜。但这种欢愉的心情持续没多久,师生发现开卷考试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不是简单的复制和粘贴,不是找找书,抄抄书。开卷考试体现“理在书中,题在书外”,考察学生对试题的采集、选择、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考察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同时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蓦然回首,发现开卷考试“提高成绩不容易”。

一、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答题时存在“理论和材料两张皮”,答题思路混乱,逻辑性不强,角度单一,不能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时政试题,材料老化,对于材料、漫画、图表题等,缺乏知识点的联系,杂乱无章,缺乏逻辑性。学生没有养成对知识体系的整理,稍有知识问答的变动,或综合知识的运用就不知所云,大脑一片空白。

二、 如何应对

开卷考试主要强调的是能力为主,重视学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察,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即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第一 夯实基础 建构知识网络

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依“纲”循“本”,“纲”是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本”是课本教材。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对考点的纵横联系、图表梳理、树状分析等具体方式,概况、归纳、使之将知识有点到线,有线到面,有面到网。使所学知识的呈现多层次、系统化,而不是零乱地,一盘散沙。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会编织知识网络,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负责,政治课代表监督,利用课间或上课前几分钟提问或抽背。目的是夯实基础知识,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便应答材料题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灵活运用。

第二 精讲精练 提高解题技巧

初三的复习课大多数都搞题海战术,学生在“题”中滚打、在“考”中煎熬、在“分”中拼搏,在“比”中沉沦。学生疲于应付题海,考过的试题如过往云烟,考完就忘,记忆不深。所以教师精选课前一题,试题从设问到答案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举一反三,反复训练学生。使学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不变。

第三、 寻找关键词,向教材寻根问源。

在解题时,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总结问题的中心所在,然后再在教材中寻根问源,最后组织解答。避免学生不动脑筋,拿着书大抄特抄。洋洋洒洒千余字,答题却是离题万里。同时教会学生不要用自己的口头语应答,依据书本的政治术语答题,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第四、重视主客观试题的演练

从中考考试说明来看,客观试题比重占40%,且难度不太大,但也不能忽视。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人而异,要求学生自己出题,每人出10道选择题,5道多选题,然后利用课前几分钟,全年级交换去做,学生自己批改。这样加强学生对选择题的训练,提高选择题的分值,教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目的加强对客观试题的掌握。

对于主观试题,难度较大,学生困惑多。有“翻书都找不到”的感觉。教师每一节课精选一道题,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四组比赛,一组设问,另一组学生解答。然后四组互相设问互相解答,看哪一组设问和解答的好,教师给予表扬肯定。最后教师再补充。这样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多思维、多角度的分析和解決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综合实践能力。

第五 关注时政热点,找准课本结合点

大多数主观题都与时政热点有关,而学生忙于应付中考没有时间看新闻,有的学生对新闻不感兴趣,有的即使看了也不会与所学知识联系在一起。学生不了解时政背景,就不知到用什么原理答题,即使基础知识很过硬也不会运用。教师利用假期,让学生看新闻,并出时政小报,对一年来的国内外大事和热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讲时政,并以抢答的方式,让学生结合时政找知识点。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六 学生尝试自己批改试卷

在最后的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资源,根据中考试题模卷,尝试让学生出一套中考试题,学生互相交换去做,然后教师批改,对错误比较多的试题,教师和大家一起探讨,一起解决。让学生出试卷,放手学生。目的强迫学生去看书,去思考。这样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出题和解题的思路,能够发现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性的指出学生的错误,有利于中考复习。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常法,中考复习需要要个长期的探索过程,教师应“上下而求索”。找出适应学生、适应中考、适应教师的良好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