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机械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7-09-28 00:16谢泽森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技工学校机械实训

谢泽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变革,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要求个人的综合素质。对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是需要具有数理机械等夯实的专业基础,还需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本文从机械专业教学现状、目标体系和改革尝试三方面谈了机械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键字:技工学校,机械专业,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就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市场和企业越来喜欢实用型和创新型的机械专业人才。技工学校作为培养专业型人才的重要力量,目前每年的毕业生人数都在不断增加,但是培养的学生整体上质量不高,这就会导致其社会竞争力下降,从而很难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上找到满意的工作。很多学校只注重理论知识方面的培养,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践能力不强的原因。因此,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技工学校机械专业的教育必须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的尝试。

一、技工学校机械专业教学现状

1、师资力量薄弱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对教育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往往被高薪吸引,就职于大中型企业,直接导致了机械专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并且,机械专业的技术更新较快,这就需要老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新东西,也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课程体系不完善

机械是一门综合的应用型学科,集合了电子、仪表、机械、通信、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知识面十分广阔。但是目前很多学校的课程设置都只是将电气与机械的课程进行了叠加,课程体系并不完善,缺乏系统性的教学。

3、知识更新慢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十分迅速的,机械技术的更新也十分快,但对于教育体系来说,知识的更新却滞后于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这也会影响机械专业学生对新技术的学习和实践,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4、重知识而轻实践

机械专业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也比较枯燥,老师们在教学上偏向于专业知识的传授,缺乏实际操作和应用,即使开了实践课,实训内容也相对单一和落后,这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影响就业。

二、机械专业目标体系

1、教学目标体系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授课的基础,主要包括机械原理、制图、零部件和金属材料等方面的理论,还有机械类专业的学习方法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等。而职业能力的培养则包括多个方面,即基本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基本能力培养是指从事机械类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例如机械原理分析能力、机械制图、故障检测能力、新技术学习能力等。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和组织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是除基本能力之外的,从事机械类工作需具备的专门技术和关键性能力。专门技术是能够解决专业性技术任务的,例如模具设计、数控加工操作、产品检测等能力。关键性能力则是对人才的环境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具有较高的团队协作、组织领导、沟通表达、创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等。创新能力是在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之外的,具有创新性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有进行创新的精神和实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通过一些激励性措施,调动学生积极性,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实践目标体系

机械专业教学的实践,一是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了解机械设计、加工相关金属材料、加工工艺等知识和技能。实验教学应更多地围绕机械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创新性的培养,形成以实验为主的教学体系。二是通过实训教学。实训教学是机械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训教学包括了机械的一些基本功,例如车工、钳工、磨工、铣工和数控加工等的训练,还有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也属于实训教学的内容。实训教学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是一种实践和锻炼,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开始就培养学生养成专业的工作习惯。三是专业实习。专业实习能够让学生近距离、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企业的运作流程、加工和设计过程等。一般的专业实习会由浅入深的安排认知实习、机械加工实习和毕业设计实习。在实习中可以让学生将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过来实践也能使学生更深的认识和完整的掌握所学知识。四是产学研一体化实训。这是在学校内部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建立从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到生产服务的平台,在专业的老师和研究人员的带领下,进行实际的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更有利于高层次技术人员的培养,也能在实践中提高创新性。

三、机械专业教学改革尝试

1、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

课程改革要符合市场规律,对机械专业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就引起了课程改革的需要。主要是改变传统的定向教育模式,不是单纯进行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固定课程教学,增加考虑学生个性特点、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课程。合理安排各种课程的比例,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

2、以就业为导向

传统的教育思想是好好学习,进入好大学学习才算有出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后进入技工学校学习的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差生”,因此,他们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职业教育也很难进行。事实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教学改革首先要让老师和同学都认识到这一点。技工学校机械教育是专门针对机械专业技能培养的,是更容易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教学改革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及就业打算,进行分类教学与实践。

3、以动手能力为核心

教学改革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将原本以知识教授为主的模式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明确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课程实验、实训教学、专业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技能竞赛,为学习增加乐趣。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时更好的适应。

技工学校进行机械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是刻不容缓的,如何改变传统办学模式的单一,灵活的设置课程,培养目标更加适应社会需求,还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杨叔子.面向21世纪改革机械工程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2010(4).

[2]魏杰. 论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的实施 [J]. 辽宁高职学报,2011(5).

[3]黄劲枝,程时甘.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机械专业基础课群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2009,4(7).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工学校机械实训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调试机械臂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简单机械
技工学校内控体系设计的重点与难点探讨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浅谈技工学校档案建设与管理
按摩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