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海”重换新颜“沙害变沙利”

2017-09-29 06:24胡利娟
中国科技财富 2017年9期
关键词:库布其沙漠治沙沙漠

文/胡利娟

“死亡之海”重换新颜“沙害变沙利”

文/胡利娟

作为中国第七大沙漠的库布其沙漠,距北京最近,总面积为2115.67万亩,其中流动沙丘799.3万亩,横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受影响人口约74万人。

多年前,这片茫茫沙海被冠以“死亡之海”的称谓,寓意不适宜人类生存和作物生长,表达着人们对恶劣环境不尽地憎恶。

“从哪个方向看去,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海,让人感到非常绝望。”今年68岁的蒙古族牧民陈宁布是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人,他满脸惆怅地回忆:“那时每家每户一年最多去镇里两次,每次都要买足半年用的东西,因为翻越沙漠太不容易,走路和骑骆驼加起来得11个多小时。”

尽管多数人对环境改善无望,但现在的库布其沙漠,确确实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鄂尔多斯市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库布其沙漠治理率已达到25%。

如今,行车在沙漠腹地纵横交错的穿沙公路上,只见道路两旁绿油油的樟子松,憨态可掬地排成几排,其后,满目的沙柳、杨树、大白柠条、甘草等绿植,紧紧锁住流沙,随着沙坡地势此起彼伏,像绿浪一样向着看不着边的远处涤荡。

库布其沙漠,这个曾经的“死亡之海”,现生态环境正在日益改善,这里的贫困农牧民不用再背乡离井,反而借靠生态治理,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既守住了家园,也留住了乡愁。

治理沙漠

达拉特旗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治沙史。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干旱少雨、植被稀少、水土流失、风沙较大,加之人为过度放牧、开垦,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达拉特旗沙漠及沙漠化土地占到了总土地面积8200平方公里的54%,达4430平方公里,呈现出“沙进人退、沙逼人走”的态势,严重威胁和制约着近20万沙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

面对困境,达拉特旗不断加大植树造林和防沙治沙力度,带领沙区人民掀起了半个多世纪的“人沙”斗争,走出了一条“人与沙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子。改革开放近40年来,累计投入26亿元,实施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全国防沙治沙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累计植树造林195万亩、完成荒漠化治理400万亩、生态建设250万亩;全旗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由占总土地面积54%减少为35%,控制为29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度分别由改革开放前的18.6%和56.3%增加为29.2%和78.8%,全旗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改造生态环境的同时,达拉特旗紧紧围绕“富民强旗”的总体目标,大力改造荒漠化土地、发展富民产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昔日的大漠戈壁已经被良田碧野、稻谷花香所代替,摆脱了以往靠天吃饭的困境,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千亿斤粮食增产示范基地和粮食生产大县。

可以说,达拉特旗的发展史,亦是一部达拉特旗人的治沙史。治理沙漠,向沙漠要效益,达拉特旗人一直在努力。

“过去抗沙,为的是生存和温饱;现在治沙,实现了脱贫和致富;今后用沙,必须要创新与融合。”达拉特旗旗委副书记、旗长奇达楞太强调,推进沙漠经济先导区建设,必须要在发展理念、建设模式、运行机制和核心技术、主导产业上求创新,坚持走一二三产业协同、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互补的多元融合发展路子。

2016年初,达拉特旗依托境内广袤浩瀚的沙漠资源,大胆设想,提出了建设库布其沙漠经济先导区的思路。

奇达楞太介绍说,先导区主要包括“先进技术光伏发电基地”和“沙漠生态旅游度假产业”两大板块。其中先进技术光伏发电示范基地规划容量为2000兆瓦,基地主要通过“林光互补”“农光互补”“光伏+旅游”等模式,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沙漠特色旅游、沙漠农林产业、沙漠生态治理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目前,达拉特旗通过PPP模式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完成部分土地租赁8万亩、土地整理(场平)8000亩、新建道路20公里及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工程。其中,完成1.3万亩场地平整工作,主要采用高大沙丘土填方到周围低洼处,实现局部场地坡度基本平整。重点建设3条道路,包括入园中央大道、北防护林道路、西防护林道路。完成部分节水灌溉系统建设,主要为防护林等提供基础配套服务。已入驻内蒙古能源建设投资集团的能建恒达一期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先期20兆瓦于2016年1月13日并网发电,日最高发电量可达15万千瓦时。

资源宝库

可以说,经历半个多世纪,达拉特旗完成了由防沙、抗沙,到治沙、用沙的理念性转变,沙漠不再“不可治愈”,而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巨大资源宝库。

“建设沙漠经济先导区,带来的不仅是生态、产业、民生共赢的局面,更将成为地区的新经济增长极。”奇达楞太说,首先,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达拉特防线。沙漠经济先导区建设以治沙为本,在优先开展沙漠生态治理的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区周边建设外围防护林,防沙固沙面积达20万亩,有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有效防止库布其沙漠继续向东扩展,对于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达拉特防线能够起到重要保护作用。

其次,建设安全优质有机食品重要产地。沙漠远离污染源,是一块有机净土,开展有机农业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光伏+农业,既可以使大量沙漠荒地得以高效利用,还保护光伏支架基础、有效降低地表温度,提高光伏组件发电效率,达到“农光互补、林光互补”。

再次,产业协同、多元融合的“工业治沙”模式的重要试验田。依托沙柳、沙棘等沙生植物,发展林业深加工产业,目前,已建成年产10万立方米刨花板项目,种植1万亩俄罗斯大果沙棘,沙棘饮品加工产业园正在规划建设中;利用风积沙资源,发展清洁能源,研发出了高档节能环保型陶瓷墙砖;利用丰富的光热和沙漠资源,大力发展光伏等产业,目前库布其沙漠2GW光伏发电示范基地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现一期11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

最后,打造国内沙漠休闲度假、户外运动乐园的重要载体。库布其沙漠景观壮美、风光独特,已是京津冀、晋陕宁等地区很多户外徒步、沙漠汽车越野者的钟爱之地。沙漠经济先导区建成后,贯通AAAAA景区响沙湾,AAAA景区恩格贝、银肯塔拉,将形成与沿黄河经济带又一个特色经济发展组团——库布其沙漠经济带。

“生在沙漠、长在沙漠、嫁在沙漠、工作在沙漠,和沙漠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贾桃,今年已经62岁,从挑战沙漠种养殖到摸索推广沙漠地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再到沙漠经济先导区建设思路提出后,让她信心十足,“我和沙漠斗了一辈子,对沙漠有信心。”

依托库布其沙漠经济带,贾桃决定建成一个集现代化农牧场、会议培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等于一体的库布其沙漠庄园。目前,已有周边地区甚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青少年夏令营选择在她那里开展活动。

绿色奇迹

贫瘠的沙漠是生命的禁区,但不断进化的生命,却能够以各种方式,从大自然中汲取养分,与环境和谐相处。像贾桃一样,在鄂尔多斯,在达拉特旗,走过了“沙进人退、人进沙退、人与沙和”三部曲的“治沙经济家”有很多,沙漠经济先导区的建设也将引领他们在广袤的库布其沙漠中创造出更多的绿色奇迹。

独贵塔拉镇解放村46岁的村民张喜旺,是库布其国家沙漠公园治沙联队的一个包工头,今年他带领50位工友共承包了300亩甘草和500亩沙柳的种植、浇水和除草工作。

“过去只要刮一晚上的沙子,第二天准是连门都推不开,对于这些沙子止不住的恨。现在不一样了,沙子不仅干扰不到生活,反而给大家创造了生钱的门路。”张喜旺笑着说,种1亩地树苗联队能挣100元,浇1亩地水挣50元,除1亩地杂草能挣70元。

道路的畅通、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库布其沙漠旅游迅速发展起来。在沙漠腹地,一座建设豪华的七星湖酒店拔地而起,目前来自香港、安徽等地的旅客络绎不绝,房源紧俏。在酒店不远处,农牧民开的宾馆、农家乐生意十分红火,滑沙、骑骆驼、沙漠越野车等娱乐项目也一应俱全。

在道图嘎查,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旅游产业。今年39岁的蒙古族牧民孟克达来过去放羊为生,一家3口年收入仅1万多元。

如今,随着沙漠旅游勃兴,孟克达在自己院子里扎起3个蒙古包,可同时容纳90人就餐和住宿。“现在家里每年纯收入能有10多万元,日子总算过好了。”

猜你喜欢
库布其沙漠治沙沙漠
进军沙漠:新中国的治沙人
沙漠之旅
走进沙漠
石光银 治沙英雄的大漠雄心
走进沙漠
穿越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