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与农民收入关系
——基于2004—2015年数据的实证研究

2017-09-29 01:04陈明河北省财政科学与政策研究所
消费导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纯收入农民收入农村金融

陈明 河北省财政科学与政策研究所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与农民收入关系
——基于2004—2015年数据的实证研究

陈明 河北省财政科学与政策研究所

本文使用2004—2015年数据,运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与农民收入的关系。研究结论包括:(1)本文选取千人拥有银行机构网点数等七个指标来测算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测算结果显示,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在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水平方面获得显著的成绩,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在一直提升;(2)几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持续升高。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还处在非常低的水平下,增长速度缓慢并且收入差距明显;(3)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与农民收入二者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对农民收入的正向作用较为显著,农民收入对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正向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并不明显。

农村金融服务 农民收入 实证分析

一、引言

作为现代经济社会核心的金融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金融服务正在影响着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我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它的实现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发展。在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关键阶段,正确认识农村金融服务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农村金融服务良好发展与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的加大,国内关于农村金融和农民收入关系的学术著作也逐渐增多,我国学者在此方面的学术成果大致归纳为如下两种观点,一是前者对后者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二是前者对后者有反向的抑制作用。在农村金融发展推动农民收入增长方面:郭沛实证分析了参加小额信贷项目的农户的收入变化情况,以此来反映这些被调查的农户所受到的经济影响情况,研究结果得出小额信贷项目能够对比较贫困的农户的收入水平具有正向的作用。林毅夫等认为,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对此,应该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并发挥其在支农过程中的巨大作用。王虎、范从来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地区金融的发展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农力度等几个指标呈现着正向相关的关系,农村地区金融的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增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农村金融发展却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陈志坚、范惠芳运用灰色关联法进行研究,证明了农村金融发展能够有效带动农民收入的提高,在众多指标中农村货币化程度对农民收入产生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张立军、湛永根据中国近二十多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农村金融发展、就业结构、经济开放程度等指标的实证分析,他们认为农村地区金融的发展会引起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加大。钱永坤、张红兵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加大农村金融支持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的结论。杨雯通过提出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民收入二者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正向联系。郭为对各省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地区金融的发展对农民增收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并且非正规的金融的作用有时甚至会大于正规金融。楼裕胜运用计量模型验证了农村地区金融的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方金兵等人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增加的推进作用非常明显,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抑制现象的存在,致使这种促进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农村金融发展抑制农民收入增长方面:乔海曙指出农村地区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同时正规金融支农力度不足,使得农民增收目标受到阻碍。张杰认为金融机构里面的农户存款会流向非农部门,相应的农户贷款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同时农村的正规金融未能弥补农村资金的缺口。章奇等发现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较低的资金配置效率扩大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许崇正等研究得出,九十年代以前,影响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包括农村信贷、农产品价格等;九十年代以后,农村信贷资金支农力度不足,没有发挥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教育和就业结构发挥了主要的促进作用。温涛等研究得出,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提升不仅没有带动作用反而具有减缓作用。李喜梅等通过实证得出,陕西省农村金融的发展导致了农村资金外流,进而阻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牛凯龙、李泽广通过实证研究再次证明了这个结论。刘旦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效率偏低,这成为阻碍农民收入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周一鹿等,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短期内农村金融发展并没有推动农民增收,而在长期内则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钱水土等研究说明了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效率与农民收入呈现着负相关的关系,这是因为农村地区资金配置的低效率严重阻碍了农民收入的提升。

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测算

(一)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指标的设定

本文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和金融服务可及性选择金融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营业网点和服务人员数量)、存贷款水平、农业保险服务情况等7项反映金融服务状况的具体指标来建立农村金融服务指标体系,具体指标见表1。

表1 农村金融服务指标体系

(二)数据选取

本文以2004年至2015年我国31个省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农村金融服务主体机构主要涵盖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农商银、农信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等。本文所涉及到的数据来自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保险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和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综合考虑到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特点以及保证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数据的说服力,在选取农村地区万人拥有银行机构网点数、农村地区万人拥有银行机构服务人员数指标数据时,只考虑农信社、农商行、农合行和其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和服务人员。

(三)对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1.原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

对所选的7个指标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到相关矩阵,从相关矩阵表中可以看出,所有的相关系数都远大于0.3,这说明7个变量之间存在很强的线性关系,适合做主成分分析。

2.反映像相关矩阵

对所选的7个指标变量之间进行反映像相关分析。如果原始变量间存在较强的相互重叠和传递的影响,则在经过对其处理后的偏相关系数一定是很小的。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除了在主对角线上的元素相对较大以外,其他大部分元素大都较小,同时可以明显发现在对角线上的元素的值与1接近,验证了这些变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也就说明其适合做主成分分析。

3.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

表5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由表5可以看到,KMO=0.876,大于0.8,表明各指标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并且,Bartlett球度检验显示其卡方统计量是198.797,自由度是21,单侧概率P值是0,明显小于显著性水平0.01,表明拒绝单位阵原假设。通过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的检验结果可以明确断定此数据很适合做主成分分析。

4.主成分提取

利用SPSS20.0分析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法完成信息提取,公因子方差表给出了此次分析从每个原始变量中所提取的信息,从中可以看到全部七个原始变量信息损失程度均很小,主成分很好地包含了全部七个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利用SPSS分析软件,遵循累计贡献率大于80%以及特征值大于1的判断原则,选出一个主成分,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是96.372%,远远大于80%,主成分特征值是6.743,明显大于1,从这里可以判断这个主成分已经含有七个原始变量指标的绝大部分原始信息,分析效果良好。

通过碎石图可以看出选择一个主成分来代表原始的七个指标效果良好,起到降维的作用。通过这一个主成分来进行测算并研究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得到了成分矩阵也就是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分别是X1:0.979、X2:0.997、X3:0.941、X4:0.988、X5:0.993、X6:0.983、X7:0.989。从初始因子载荷矩阵中可以看出,原始的七个指标变量在F1上有很大载荷,从而可以断定F1很好地反映了七个指标所包含的全部信息。

5.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历年得分

经过SPSS20.0软件测算F1主成分的表达式如下:

SPSS20.0软件自动输出F1得分,同时,由于只得到一个主成分,根据综合得分公式:

综合得分F=主成分F1的方差贡献率×主成分F1的得分

经过SPSS20.0软件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得到2004年至2015年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值,如表10。从测算结果可以清楚看到,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增长趋势非常明显,2004年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得分为-1.20071,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得分逐渐增加,在2015年达到最高值1.70745。

表10 我国历年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值

(四)小结

根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计算结果可以发现,2004年至2015年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一直处于持续提高状态,且增幅明显,在2015年达到最高值。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显著提高,得益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服务“三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金融服务水平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本文在第一章对农村金融服务和农民收入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在第二章对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和农民收入二者的现状也做了详尽的分析,本章将从实证的角度出发,探究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与农民收入之间的是否存在关系,它们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还是负相关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等。

(一)指标设定和数据选取

本文为探究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选取了前文第三章节中对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F)的测算结果作为农村金融服务指标,同时选取了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入(Y)代表农民收入指标。

1.农村金融服务指标

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F)的测算结果是通过农村地区万人拥有银行机构网点数、农村地区万人拥有银行机构服务人员数、农村居民储蓄存款额(人均值)、农村居民涉农贷款额(人均值)、保险公司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人均值)、保险公司农业保险赔款及给付(人均值)、国家财政支农支出(人均值)等七个原始变量得出,选择这七个指标能够比较好的反映和评价我国农村地区历年的金融服务水平。数据来源于中国保险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和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等,时间涵盖范围从2004年至2015年。

2.农民收入指标

本文选取农村地区居民人均纯收入(Y)指标,并2000年为基期,通过历年农村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农村地区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名义值进行处理进而得到实际值。农村地区居民价格消费指数和农村地区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原始数据均来源于2004-2015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二)实证分析过程

1.单位根检验(ADF)

对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F时间序列使用ADF检验法进行单位根检验。通过时序图可以明显看到Y的序列随时间变化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因此采用包含常数项和线性时间趋势项的形式对其进行检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F序列在均值0上下波动,因此采用不包含时间趋势项和常数的检验方程形式进行检验。

通过检验可以发现Y、F 均为非平稳变量,对非平稳变量采用差分法,结果显示它们的二阶差分D(Y,2)、D(F,2)均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假设,表示处理后的数据是平稳的,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F均是二阶单整的时间序列。

2.E-G两步法协整检验

通过前文对单位根进行检验发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F的二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它们之间具有存在协整关系的可能。因此本部分以农村金融服务水平F作为解释变量,同时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作为被解释变量,采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

首先,采用OLS方法估计出回归模型,得出:

计量结果表明,调整后的R2是0.9823,F统计量是555.76,相伴概率是0。通过Q统计量和LM统计量检验也可以进一步证明本文所得出的模型无序列自相关。采用滞后阶数为零且无常数项、无时间趋势项的形式对这个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ADF检验,由计量结果可以看到,ADF值是-3.385467小于相应的临界值-2.886101,因此表明可以拒绝原假设。证实在1%显著性水平下残差序列是一个平稳序列,由此可以判定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F二者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

3.VAR模型的建立

本文根据AIC、SC、HQ信息准则同时结合似然比LR检验和FPE检验,确定了本文所建立的VAR模型的最优滞后期是2。进而对VAR模型稳定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可以明显看出,代表着特征方程四个根的圆点均在圆之内,证明所建立的VAR模型是稳定的。由此,说明能够在所构建的VAR模型基础上对所要研究的内容进一步分析。

本文建立稳定的VAR模型之后,在VAR模型约束的情况下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与农村金融服务水平F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到:农村金融服务水平F作为被解释变量时,P值是0.1814,接受原假设,结果说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不是农村金融服务水平F的格兰杰原因;接下来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作为被解释变量时可以看到,在5%显著水平下,P值是0.0269,拒绝原假设,结果说明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F是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的格兰杰原因。

4.脉冲响应

在所构建的稳定的VAR模型基础上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可以得到农村金融服务水平F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相互作用的脉冲响应图。

可以明显发现,农村金融服务水平F一个标准差的冲击立即能够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产生正向影响的效果。虽然在短期来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的响应还处于较低水平,然而从长期来看,明显呈现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响应增幅逐年变大的趋势。图6显示的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对农村金融服务水平F冲击的累积脉冲响应图,从整体趋势上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对于农村金融服务水平F冲击的累积响应效果非常明显,产生了持续、正向的影响。因此可以断定农村金融服务水平F的冲击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图7、图8显示从短期和长期来看,农村金融服务水平F对于来自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一个标准差冲击的响应均不显著,面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的冲击,农村金融服务水平F的累积脉冲响应趋势也很平缓,因此,能够认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对农村金融服务水平F的只有有限的影响力度。

5.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是用来描绘所构建的VAR模型系统各变量之间动态作用的方法,通过将整个系统的均方差分解成全部变量冲击所做出的贡献,以此来研究系统内各个冲击对于所预测变量的解释程度如何。本文利用这种方法,分析了各个变量对农村金融服务水平F的贡献率,从中可以发现,在第6期以后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基本稳定的状态,从长期来看,农村金融服务水平F变化中大约98%是由其自身决定的,贡献很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的冲击从长期来看只能解释农村金融服务水平F变化的2%左右,贡献效果很微弱,解释力很不明显。

分析各个变量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的贡献率,可以发现,在第7期以后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出其基本呈现稳定的状态,从长期来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波动变化中有大约96%来自农村金融服务水平F贡献,其解释力度很大;相比之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从长期来看只能解释对自身变化的3%左右,贡献效果一般。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2004--2015年之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二者具有稳定且显著的相关性。

2.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对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正向作用较为显著。从短期来看,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对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从长期来看,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对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呈现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

3.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正向的作用,但是这种正向的作用不明显。即使从长期来看,这种影响所表现出来的趋势也非常平缓。

[1]张立军,湛永.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庞智强,仇菲菲.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增收的灰关联分析[J].统计应用,2007(11) .

[3]方金兵,张兵,曹阳.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 (1) 143-147.

[4]张杰.解读中国农贷制度[J].金融研究,2004(2): 1-8.

[5]牛凯龙,李泽广.中国农村金融供给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0, 05.

[6]周一鹿,冉光和,钱太一.经济转型期农村金融资源开发对农民收入影响效应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10).

[7]钱水土,周永涛.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机制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04) 57-58.

[8]刘亦文,胡宗义.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2): 45-52.

[9]邱兆祥,王修华.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关键[N].金融时报,2010-04-19 (005).

[10]刘布春.农业保险的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10.

陈明(1988-),男,河北承德人,专业:国民经济学,研究方向:财政政策,河北省财政科学与政策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猜你喜欢
纯收入农民收入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4600元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