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寺开元重现昔年佛国圣境

2017-09-29 06:53陈伟,翟鹏飞,缪济临
河北画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金元庙宇遗存

大寺开元重现昔年佛国圣境

古城正定号称有『九楼四塔八大寺』 ,始建于东魏的开元寺则位列八大寺之首。开元寺不仅拥有国内唯一的唐代钟楼,这种塔与钟楼对峙的建筑格局也是海内孤例。

由于经历了千年的变迁,今日的开元寺远不及其鼎盛时期的规模,开元寺周边的其他庙宇也已经不复存在。通过此次开元寺考古发掘,考古工作者们发现了唐代开元寺沟渠、宋代民间庙宇、金元时期开元寺南门、院墙、门前大道遗迹以及大量的建筑构件和佛教造像,揭开了开元寺的神秘面纱。

始建于公元540年的开元寺,寺内原始遗存已然不多。本次考古发掘,让这座拥有近1500年历史的寺庙,身影逐步清晰起来。

通过考古发掘,考古队清理出了一座金元时期建筑基址,但仅存门前慢道部分。通过对慢道附近的进一步清理,考古队又在慢道东侧发现了墙基遗存。同时他们还在慢道、墙基遗存南侧发现了一条宽10米的道路。专家们推断,慢道所在,即为金元时期开元寺南门;墙基遗存应为该寺院墙,而道路则为门前大道。综合这些发现,金元时期开元寺的南界已经基本明确。

在进一步的考古勘探和发掘中,队员们在金元时期的门前大道下方2米深处,发现了一条东西向的唐代沟渠,而沟渠通向寺中的水池,由此推断沟渠和水池属于唐代开元寺的池沼系统。

在遗址范围内发现了精美的莲花纹瓦当、大型龙形建筑构件、体量较大的板瓦、筒瓦等众多唐代遗物,向我们揭示了早期开元寺内存在大型建筑的可能。

白石造像(北朝)

红陶庙宇塑像(宋金)

泥质红陶莲化生童子塑像(宋金)

专家们推测,随着以夯土墙为建筑主体的城墙防御体系的出现,开元寺寺庙建筑格局开始出现变化。宋金时期,开元寺建筑布局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一些庙宇毁坏、重修、复建,随着居民区扩张,寺庙的地域面积减少。这种状况持续演进,直到明清时期,开元寺寺庙建筑格局才与现在基本相同,其宗教功能已经弱化,周边形成了固定的居民区。

开元寺的式微,还表现在其他民间寺庙的兴起上。开元寺南广场东南角的探方中,考古队员先后发现了具有叠压关系的三座寺庙遗址。

处于最底层的是一座北宋时期的寺庙大殿,目前清理出的部分面阔四间,进深一间,门道朝南。叠压于其上的是一处宋金时期的寺庙遗址,内有四处佛龛遗存,佛龛仅残存底部,呈圆形,龛壁抹白灰,有彩绘,龛内出土有白灰塑像残块。再往上层为元明时期庙宇遗址,南北长 10 米,东西残宽 4 米,房址内出土了百余件遗物,其中包括熏炉、香炉、佛教塑像等宗教用品。

专家们分析,三座庙宇遗址中,北宋寺庙与开元寺之间有夯土城墙相隔,后二者虽建于城墙完全废弃之后,但均位于金元时期开元寺南墙之外,因此三座庙宇遗址与开元寺均无直接关系。三座庙宇存在相互叠压的现象,推断三者可能为经过历代重修的并且有沿袭关系的民间庙宇。

祆教红陶牌饰(唐宋)

陶熏炉(金代)

绿釉鬲式炉(宋金)

绿釉贴塑蟠龙莲花形熏炉(宋金)

白釉刻划花镂孔盖三螭足熏炉(宋金)

白釉镂孔蟠龙座熏炉(宋金金)

莲花纹瓦当

兽面纹瓦当

众多遗址、遗迹的发现,重现了开元寺建筑格局的演变,而大量精美文物的出土,则让我们窥探到了昔日开元寺的繁盛景象。

龙形建筑构件

猜你喜欢
金元庙宇遗存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梅樊璟 金元奕 陈傲宇
辽代契丹贵族墓地守冢人居住遗存和祭祀遗存初探
金元饺
浙江安吉汉代土墩遗存
“澳门历史城区”的中式庙宇与民宅
漫画脑力快车
父与子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