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年高考考查趋势探究中学生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2017-09-29 12:53王品玲和丽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中学生重要性

王品玲++和丽

【摘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快速化,阅读的贫瘠成为当前社会进步中的凸显的问题,人们的阅读量下降,阅读取向呈现平庸化。中学生受升学、考试压力,阅读也较匮乏,往往是被动阅读名著。本文析从近年高考考查的趋势试图探析阅读的重要性,从而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

【关键词】中学生;高考趋势;名著阅读;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27-02

一、中学生阅读的价值

2016新课标,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而对于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而三条途径在当前的情况不太乐观。

阅读本身可以带给我们颇多的好处,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的文化营养,提高文化品位。然而更加基本的、直接功力的原因是:2017年高考语文大纲的修订,提到语文要将文学文本类的阅读与实用文本的阅读二选一的模式,改为二者均为必考内容,增加阅读量,此修改更加注重考查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比如:评价鉴赏能力,可以适应高校对新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要求。然而当前中学名著阅读教学,阅读方法等方面均处于空白,很多学生没有得到过小说阅读方法的指导。

二、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对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现象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互相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通过阅读和思考,吸收中外古今优秀文化的营养,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课标的表述为教师指导学生名著阅读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但实际的名著阅读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

(一)教师功利的引导阅读

中学教师迫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根本无心顾及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教师又不甘心将考试中设计的关于名著考查的几分放弃,所以教师将教材中推荐的几部文学名著,把其中的人物、重要情节、主题思想、艺术特点等整理出来让学生临时强化记忆即可。学生也只能这样“被动阅读名著”,这样的功利的阅读名著,囫囵吞枣式的阅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的难于走进名著阅读

当前一些专家推荐书目较严肃,学生排斥心态、名著阅读的情况不景气。而一些娱乐阅读、碎片化阅读比较盛行。越是优秀的作品离学生的距离就越远,所谓优秀的作品就是经典的作品,它是大浪淘沙,它有时间的长度,有空间的跨度、地域的距离,名著中的人物和故事、时代背景等跟中学生生活的距离都很远,无论是时间,空间都和我们的中学生都有相当的距离。加之中学生的认知和心理以及生活经验较少,很难把名著和他生活的时代联系起来进行对照,从而找出现实世界与心理世界的关系,使学生的分析处于一个孤立的状态,加上学业、升学、考試的压力,所以中学生很难进入名著,这是正常的。而语文教学的价值恰恰就在此,要把很多学生自然很难去喜欢的那些经典名著,优秀的作品通过教学使他们感觉经典作品的经典所在。

(三)家长不支持学生阅读文学名著

家长最看重的是与考试分数有关的教学与学习,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益,但与考试分数无关的教学与学习,就不得不忍痛割爱了,很多家长也知道阅读名著对孩子有颇多好处,但为了不影响学业、考试也只能舍去名著阅读,所以对学生阅读名著也是持反对的态度。

总之,从教育者到家长到中学生自身看,在升学考试的指挥棒下,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当繁重,对学生阅读名著的态度都是不容乐观的。

三、近五年高考小说考查情况

2015年《塾师老汪》第(4)题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8分)。刘振云《一句顶一万句》节选。

从近年高考设题趋势、层次看,考查的两个趋势:一是不再停留在文章的解释层面。比如问,“这个词在文章当中有什么含义”,“文章结构层次是什么”。二是考查已经深入到让学生阐述自己观点的层面。我们对文章的理解是有层次的:表意、解释,批判。批判是判别和评论必须让学生对文章的价值、真实性的方面的进行独立思考,从摆脱摄取别人的观点,到形成自己观点创造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一次。以往的考查大多数都仅仅停留在一二层,学生答题的思路一般都是相似的,标准答案,基础性的。而现在高考的考查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综合性、创新性思维的考查。

从近年高考设题趋势看更加注重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高考的设题总体不变,但在不变中,层次又是层层递减,考察趋势是:一是考查学生深层理解,更多是考查学生阅读理解的深度;二是小说和和名著阅读相结合,更注重学生阅读的广度;三是阅读和写作结合更注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我们的中学教师在教学应该更多的注重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同一主题小说的比较阅读,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如:2016年北京卷阅读:《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作文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以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证据充分,论证合理。这正是阅读跟写作的紧密结合,如果学生没有阅读过“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那将无法进行写作。也或许学生没有对作品进行独立的思考,那也写不出有深度的作文,作文也无法得到高分。

四、从被动阅读名著到主动阅读名著

当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一年出版的书,相当于过去三千年出版的书,就算你只读自己专业的书也是读不胜读,这时名著的价值就体现出来,如果把阅读看作一种投资,名著阅读就是低风险,高回收的投入,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这是经得起考验的,是常读常新的东西。阅读名著可以让读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收获。经典作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永远处于未完成的状态,因为作品是有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只要有读者就是再创造的,人们对于严肃文学的接受度,远不如通俗文学的接受度高。这样的现状给我们教师的教学带来反思就是我们如何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新的世界,把新的世界和小说世界联系起来做价值引导,连名家都知道阅读名著的人很少,但是当你读了很多人都不会读的书的时候,你就看到只有20%的人看到的世界,是想做改变世界的20%的人还是想做随大众的80%的人,自己选择。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阅读名著是百利而无一害,深度研读一部名著对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提升帮助很大。

马克吐温说“名著就是,每个人都知道,但是没人愿意阅读的作品,法国很多人知道我的名字,但大多数却并没读过我的作品”。名著阅读不景气的情况,这或许是全球化的问题。中学生学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时间的紧迫没办法读一本完整的书,每天就在朋友圈里刷刷微博、微信,以此来摄取信息,阅读博客、微博、微信和阅读完整书最大的区别是,基本上是碎片化阅读的,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问题是当你还是一个学生,当你还没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思维体系的时候,长期摄入这些碎片化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乱,而阅读一本完整的高质量的书的目的,就是建立起,形成自己的思维,在大脑了建立一个个完整的文件夹,再去读者这些碎片化的,就可以把它融进自己的框架里,分类存到大脑中的一个个文件夹中,否则脑海里都是没有规律,散乱的信息,需要的时候完全没有信息,完全没有头绪。但近年高考的设题趋势已经将名著阅读融入进高考的阅读和写作中了,所以功力一点就算是为了升学或考试,教师、家长、特别是学生应该改变态度和观点,要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名著。

参考文献

[1]对中学生名著阅读教学的研究.[J]胡咏梅.学周刊.2016(10).

[2]高中名著阅读教学初探[J].黄非冰.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

[3]有效开展名著阅读教学[J].陈光华.文学教育(上).2012(12).

[4]将名著阅读进行到底[J].蒋琴芬.成功(教育).2011(02).endprint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中学生重要性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