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9-29 06:22李慧云
读天下 2017年2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校大学生

摘要:当今社会已然是一个思想多元化、文化多维度、科技现代化、经济国际化的新型社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不仅仅要求大学生有着良好的體魄、积极的思想、优秀的道德,同时也要求当代大学生有着较好的心理适应能力、优秀的自我调控能力等。在这个高效率、强竞争、快节奏的社会中,大学生具有优秀的心理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仅是对其自身成长成才有发挥作用,更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注和探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这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社会、政府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议题。本文基于当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和人民的希望,因此加强高校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对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有发挥作用,更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高校非常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取得了较好的进展,逐步向专业化、规范化和综合化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由于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现阶段还没有完善,依然存在一定问题。

一、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单一

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实用性较弱、教学质量较低。高校虽然一直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部分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专业性较高,因此对此门课程的学习并不太感兴趣。加之,心理健康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将知识单一传播给学生的授课方式,讲课模式较为单一、授课内容较为老套,也是造成高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兴趣低下。部分高校也认为简单的心理卫生知识、健康理论和心理学知识就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思想导致了教育手段单一、教育模式四班,造成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厌倦。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手段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模仿或照搬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并没有根据我国教育的现实情况来进行创新,缺乏教育的本土化,最终造成了形式主义问题严重。

(二) 大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面对社会的迅速发展,新的挑战和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当代大学生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也愈发明显。高校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前,一直都是以一种成绩和分数重要的心态来学习的,家庭、社会、学校那时候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而忽略了对心理健康对学生大学生重要性。有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依然是片面追求分数成绩,从而忽视了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甚至觉得积极的校园活动、人际交往都不重要,最终出现了各种心理疾病,甚至人格方面的也有问题。同时高校大学生还处在人生迷惘的状态,自我判断能力、自我认知能力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大学之前受到应试教育的深入影响,使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只愿意追求高学分学科的高分数。

(三) 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需达成共识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环境也有着巨大变化,同时这种变革对于大学生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其一,随着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人们思想观念也随之改变,社会中的思想良莠不齐,好的思想影响着大学生,但同时社会中不好的行为也对学生产生了冲击,因而有部分学生产生了猜忌、悲观等心理疾病;其二,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猛增,但是同时也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从而引发了就业难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其三,网络为社会带来了方便和便捷,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有部分学生成了网瘾患者,过于依赖网络,从而导致现实生活中不愿意与他人进行沟通,久而久之性格发生了曲变,甚至导致心灵的扭曲。

二、 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 增强高校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大学生应该学会调试、控制自我情绪和情感,以此来逃避、远离心理问题。大学生应该以一种积极正能量的心态去面对人生挫折和坎坷,碰到心理困惑时,应该主动对自我进行反省,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诉说,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问题、释放压力,以降低心理疾病发生的概率。同时,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大学生要根据自我兴趣、自我特点合理安排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的时间,积极参加各种校园集体活动,以排解心中的苦闷。大学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中,以此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自信心,锻炼良好的意志品格,最终以好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压力。

(二) 深化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改革

高校应完善现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我国目前颁发了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和法规等,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完善。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式,高校和社会应该将职业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现结合,通过二者的结合,可以促进大学生以优良的心态面对就业压力。同时,政府也应该全力以赴为大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就业机会,以减少学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压力。

(三) 增加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完善现有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通过设置学分制和必修课也是促进大学生对此课程的关注度,同时,在课程授课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来进行,并且拓宽现有的课程载体和教学手段,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发展规律来开展课程讲解,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大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徐辉,杨眉.探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3,10.

[2]徐笑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2017.

[3]卢清莹.农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

[4]鲁威,赵敏.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对比及启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0.

[5]罗鸣春.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0.

作者简介:

李慧云,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工商学院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高校大学生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