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零售企业双向流通运行模式构建研究

2017-09-30 11:13张洪涛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零售企业构建

张洪涛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就我国零售企业如何构建双向流通的物流运行模式进行研究。在结合我国零售企业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零售企业构建双向流通运行模式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以连锁零售企业为例,指出双向流通模式运行的难点所在,并进一步探讨连锁零售企业双向流通组织模式的构建,并为更好推进我国零售企业双向流通运行模式的构建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零售企业 双向流通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零售企业物流发展的现状

一是以单向流通运行模式为主。目前,我国不少零售企业都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然而多数企业的物流运作模式仍以单向流通为主,即单一的“工业品下乡”或是“农产品进城”,而同时兼具两者功能的双向流通模式则相对有限。实际上,随着零售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这种单向型商品流通模式的弊端也越来越突出,既增加了企业商品物流的成本,还间接抬升了商品的销售价格,对利益链的稳定极为不利。二是消费物流需求加快增长。一般而言,消费物流主要包含供应物流、销售物流、逆向物流等环节。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直接催生了对消费物流的广泛需求。受此影响,消费物流需求呈现加快增长态势。此外,由于消费品满足于居民生活的刚性需求,因而可以说消费品物流始终是社会的基础性物流和长盛不衰的发展热点,零售企业应予足够重视。三是企业物流成本相对较高。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0.8万亿元,而国内零售企业的物流成本占比超过20%,相比国外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高出其将近1.5倍。

我国零售企业构建双向流通运行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单向流通模式的不足。实际上,对于零售企业来说,单向物流运行模式其实存在诸多局限与不足之处。一是流通效益有限、物流成本不经济。较之城市物流配送,农村市场物流配送路程远、批量货物配送量小的特点,使得零售企业需要负担较高的物流成本。在此情况下,单向流通模式无疑降低了企业流通的整体效益。二是品牌附加值难以实现。在单向流通模式中,由于零售企业大多只是实现了工业品下乡,没有进行农产品进城活动,以致其未能将优质农产品打造成自有品牌在城市销售,使得品牌附加值得不到体现,盈利空间较小。三是产销信息不对称。从供应链角度看,零售企业处于产业链条末端的优势,使其能够直接面向消费者,并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动态。然而,由于这种单向流通性,零售企业需要通过批发市场等多个中间环节才能完成采购,这不仅增加了物流成本、间接抬升农产品的销售价格,还未能将市场最新需求信息快速传递给链首生产者,以致出现产销信息脱节的情况,这主要表现为农民盲目生产和零售企业被动销售两方面。

双向流通模式的优势。与单向流通模式相比,双向流通模式能够有效克服前者存在的问题,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其一,实现物流配送双向流通能提升整体流通效益。双向物流不仅可以解决零售企业工业品向农村单程配送、空车返程的问题,还能直接减少农产品进城的诸多中间环节。一定程度上,这在保证农产品质量、降低流通环节损坏率的同时,也极大节约了物流成本,进而提升了整体的流通效益。其二,實现品牌的共享双向渗透。较之批发市场,零售企业其物流配送体系往往更加成熟,这使其无论在市场稳定性方面还是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方面都相对较高,这为零售企业选择部分特色农产品作为自有品牌商品、提升商品附加值提供了良好基础。其三,有利于生产与市场信息的对接。零售企业通过开展双向物流,可以将其掌握的市场需求信息直接传递给农户,避免信息在多环节传递过程中导致的失真、时滞等问题,更好指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农副产品,同时也增强了企业自身销售的主动性。

居民消费需求的要求。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方面看,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见图1),而社会消费品零售的稳步增长其实也说明了我国居民在消费品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需求空间。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零售总额3009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城镇和乡村的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258999亿元、41932亿元,分别增长10.5个百分点和11.8个百分点。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居民在社会零售消费品方面具有较大的需求。此外,从城乡消费品增速方面看,自2012年起,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均高于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见图2),这反映出了近年来乡村居民对消费品的需求不断增大,农村零售市场潜力巨大。而零售企业作为终端销售商,在向消费者尤其是农村消费者的商品配送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构建一个更为高效的物流配送模式尤为必要。

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城乡市场双向流通运行模式分析

连锁零售企业双向流通模式运行的难点。实际上,与单向型流通模式相比,零售企业的双向流通模式由于要同时深入至农村集镇和城市社区,因此无论是在组织架构和经营管理上都更具复杂性和难度。以连锁零售企业为例,一方面深入农村集镇的连锁零售店,因其服务对象和服务功能的不同,使其不能照搬城市社区店的经营管理模式,需对组织架构进行相应调整;另一方面,对于进入乡村集镇的连锁零售企业,“双向流通”的定位要求其比一般的农村普通零售店具有更多的服务功能,农村零售店仅作为简单购物场所,而村集镇连锁零售企业,则能具有购物中心、技术服务与培训中心、信息传播与交流中心、品牌输出中心的职能,而相应的组织架构也主要分为了工业品销售、信息与技术服务中心、农副产品收购和品牌输出中心三大块(见图3)。

连锁零售企业双向流通组织模式构建。从上述分析中可知,连锁零售企业开展城乡双向物流配送模式,意味着不仅要完成简单的工业品配送销售,还要完成农产品进城、相关信息收集及传递等方面的服务,而这些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降低经营成本,连锁零售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后,可以利用乡村的综合服务体系,对农村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尤其是借助供销合作社的资源。供销合作社作为农村地区一个重要的经济组织,除了拥有数量众多的经营网点和人数、较强的农副产品收购能力外,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因此,连锁零售企业通过借助供销合作社现有的资源,联合农村各种农民协会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龙头加工企业等主体,将农村现有资源为己所用,进而促进城乡双向流通运行模式建立。endprint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将农村现有的各种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连锁零售企业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得以实现。其一,通过签订相关契约确立合作关系。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契约的形式与农村供销合作社当地龙头加工企业以及其它组织或主体进行合作,这既有利于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有利于流通链上下游良好关系的形成与维持,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双向物流长期稳定的运行。其二,可以招聘当地相关专业的人员进行流通链管理活动,作为监督和管理农产品生产、物流配送等环节的工作人员,以确保农产品进城的效率。图4为城乡市场双向流通连锁超市零售企业运行模式。

推进我国零售企业双向流通运行模式构建的建议

利用连锁经营优势发展农村市场。较之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农村地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其消费品增速均高于城镇消费品增速。面对稳定性强、市场广阔、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位于供应链末端的零售企业尤其是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其终端销售商及连锁经营优势,在进一步发展农村市场的同时,积极构建双向流通模式。一方面,通过对产品进行统一物流配送,降低物流成本。一直以来,物流成本过高始终是我国零售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针对路途远、经营店分散的农村市场,零售企业可以采取自建物流配送中心和双向流通的方式,根据连锁经营需求向经营网点配送工业品、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等商品的同时,再将农产品发送到配送中心,统一供应城市市场。另一方面,根据农村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水平情况,可在农村市场以折扣店的形式发展连锁经营。通过城市辐射农村,所有连锁零售企业应实行统一供货、统一标识和统一管理,使城乡商品做到同质同价,以吸引更多的农村消费者,同时相对于普通的农村零售商,这种折扣店形式的连锁企业由于其品牌优势和物流优势,为双向流通模式的构建奠定基础。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对于零售企业来说,双向流通模式构建应以企业和农民双方均能获利为出发點,这样才有利于以零售企业为主线的双向流通链长期稳定及高效运行,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则是农业的产业化经营。第一,可以通过合同生产、资产联营、股份制合作等形式,使零售企业和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即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在此基础上,鼓励并指导农户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便为双向物流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条件。第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发展特色农业。零售企业在对农产品进行集中采购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订单产品,帮助其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农副产品,这样不仅有利于农民生产的计划性,还能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三,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零售企业应当为农民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以及做好农产品监控工作,严格控制产品质量,以提升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使双方都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从而确保双向流通运行模式的稳定性。

全力打造商品品牌。一般而言,自有品牌的商品往往代表着企业具有着更大的获利空间,而实际上企业大部分的利润来源也正是自有品牌商品,尤其是连锁零售企业,其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就是品牌经营。一方面,连锁零售企业利用品牌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价廉的商品,并获得稳定的价格和销量,从而实现快速开拓市场的目的;另一方面,连锁零售企业也可以通过品牌来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因此,零售企业在农产品进城的流通环节,可以选择相对优质、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作为企业品牌进行打造,或是在现有品牌基础上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新包装等,以提升产品品牌的形象。进入市场后,可以设专柜对其进行销售,以突显品牌特色并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连锁。与个体农户相比,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往往有着有更多品种、更为优质的农产品,这对于连锁零售企业来说,它不仅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还能凭借连锁经营大规模采购的优势,获得相对低廉的成交价格,从而在采购成本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益。因此,连锁零售企业应当以自身为中心纽带,一方面在考虑自身经营情况的基础上,以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为依托,科学、合理地拓展自身的经营范围,同时充分借助批发市场的现有物流资源,建立起以连锁零售企业为主线的统一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另一方面积极联合城乡各级市场及零售企业,整合零售资源,不断优化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提升整体流通效率。

发挥政府制度供给作用和财政支持作用。一是要发挥政府制度供给的作用。一方面,政府应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采取多种宣传手段,积极对企业“双向流通”模式进行宣传,通过此种舆论导向鼓励并引导城市连锁零售企业开拓农村市场,使其在整合农村现有品牌、资源的基础上,能够采取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模式。另一方面,地方各级政府应根据本地区零售企业发展的情况,制定出相关的法规、条例,以便为连锁零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双向物流模式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二是要发挥政府财政支持的作用。各级财政应设有专项预算对采取城乡双向流通模式的连锁零售企业到农村中心集镇设立连锁网点进行资金支持和鼓励,给予“双向流通”横跨城乡的连锁企业运输车辆通行费全额补贴。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其物流基础设施仍相对落后,因此政府也应当重视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与农产品相关的各项储藏、保鲜等设施设备。

参考文献:

1.高青.连锁零售企业城乡市场“双向流通”模式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9(5)

2.王亚丽.我国百货业双向流通运行模式构建思路[J].商业时代,2013(10)

3.张毅.基于城乡双向流通的农村E物流模式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6(5)

4.张春翠.双向流通模式在农产品物流模式中的构建及运行[J].商业经济研究,2016(14)

5.胡云涛,张治国,王麒均,黎明.基于双向流通的西南地区特色农产品物流模式构建研究——以“盐源苹果”为例[J].农村经济,2014(11)endprint

猜你喜欢
零售企业构建
基于价值链视角的零售企业成本核算模式探究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