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让语文课堂“玩”起来

2017-10-08 06:50芦启顺
世界家苑 2017年10期
关键词:导入教学寓教于乐

芦启顺

摘 要:现代中学生,随着网络等媒体的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却越加淡薄。三国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被改编成电视、电影、游戏、网络小说的例子非常多,本文探索如何以此为切入,从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入手,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三国杀;导入教学;寓教于乐

一、三国杀游戏导入教学背景

《杨修之死》是《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片段,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是重中之重,诚然,我们可以从小说中对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以及情节的设置入手,去分析杨修自作聪明、恃才放旷,去分析曹操的老奸巨猾,但是如果学生对这两个人物是完全陌生的。因此我希望引起学生对这两个人物的兴趣,从而加深他们对这两个人物的理解,因此,如何引出这两个人物,就是这一课教学设计的一个重点。在这里我想到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常喜欢玩的一个游戏——三国杀。

三国杀作为一款卡牌类桌面游戏,在中学生中深受欢迎。三国杀中每个人物都有一张卡牌,并且有“技能”名称对其进行描述。而这个描述又是和该人物的特点息息相关的。尽管只是一款桌面游戏,但是在设计这些关键词描述人物的时候,游戏设计者还是有一定的严谨态度的,这些关键词往往选自于史书《三国志》或者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原文,并且能够概括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点或者生平经历。我关注到了游戏中曹操和杨修两个人物,不觉眼前一亮。对于曹操的描述是“奸雄”,对于杨修的描述是“恃才”,这不正与课文中曹操老奸巨猾、杨修恃才放旷的形象不谋而合吗?因此我大胆地选择了这款游戏的这两张卡牌,作为这一课的导入。那么选择哪一张作为导入呢?由于学生在初一阶段就学过曹操的作品,对于曹操相对比较熟悉,因此我决定先以曹操作为导入。

二、设计“三国杀”导入的思考

“同学们都玩过三国杀吧,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三国杀中的这一张卡片。其实我们对于曹操都比较熟悉了,初一时候我们学过他的《观沧海》,知道他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诗人;我们还背过他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感叹于他的雄心壮志,但是我们看看这张卡对于他的技能描述是什么——奸雄。什么是奸?奸诈的意思。这款游戏是以小说《三国演义》为基础设计的,为什么在这部小说中对于我们印象中的一个伟大人物会有这样的评价?今天我们来学习《杨修之死》,看看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又是如何塑造曹操的。

这里的设计其实考虑到如下几个问题:

1.对于曹操的形象,其实学生的印象与演义小说是有一定偏差的。如果不熟悉小说的话,对于曹操的理解可能更多停留在曾经学习过的曹操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诗人,但是我们知道《三国演义》是包含小说家个人倾向的,是有虚构成分的。因此《杨修之死》中曹操老奸巨猾的形象肯定会给学生带来疑问,因此我们在导入部分,利用学生熟悉的游戏形象,去给学生带来这样一个印象:小说和历史是不同的,我们今天学习曹操,其实是一个重新认识曹操的过程,我们可以带着新鲜感去认识这个人物。

2.对于曹操的性格,学生可能在预习时候是不能够清晰的把握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一对曹操的经典评价,对于初中生而言可能不大容易理解,教师如果直接抛出这个概念,学生可能一头雾水,但是“奸雄”这一词语,学生在三国杀游戏中是有所接触的,因此我们用这个词语摆出来,其实给学生一个概念,让学生更好理解曹操的性格特点。

3.对于曹操的兴趣,学生可能并不是很大。初一阶段的学习,给学生的印象曹操或许只是一个高大的正面形象,传统的“高大上”人物对于学生而言,已经失去了再探究的兴趣,但是用三国杀卡牌把曹操重新定位,其实是一个重新解构学生心目中“经典人物”的过程,借助对于游戏的兴趣,学生对这个人物的兴趣也会增加,对于之后课堂教学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学生也会更有积极性。

从课堂效果上来看,我觉得这次使用三国杀作为课堂导入,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的,学生的热情比较平时的课堂而言,是高涨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而“奸雄”和“恃才”也高度概括了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最大特点,可谓一举多得。

三、“三国杀”游戏导入对语文教学的帮助

对于这节课的这个导入环节的设计,我觉得,关注学生生活兴趣热点,对于我们语文教学的设计是很有帮助的。其理由如下:

首先,语文不能脱离生活。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个专题是“生活处处有语文”。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生活中的学科,都与生活息息相关,语文尤其如是。仅仅抱着书本读书,并不是中学阶段语文教育的好办法。我们传统语文教学强调文本,这并没有错误,但是如何让学生走入文本呢?我们不妨从生活中找切入点。譬如这次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娱乐生活也是和语文有关系的,语文不仅仅是死板的,也存在于他们的生活当中,存在于他们的游乐当中,不妨在游戏中多留一个心眼,处处都是语文知识,这也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素材的习惯。

其次,语文不能缺乏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兴趣从哪里来?兴趣绝对不是从老师苦口婆心、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中来的。学生最大的兴趣是“玩”,这是毋庸讳言的,我们教师要敢于正视学生这一特点,并且不要将生活中的“玩”与课堂上的“学”永远对立起来,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我们完全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将这种矛盾转化,让“玩”成为“学”的帮手,寓教于乐。譬如本课中,选择了学生最感兴趣的三国杀游戏,让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化为对学习的兴趣,这在激趣环节上,是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的。

第三,语文不能无的放矢。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例如这一课,我的教学设计就是让学生充分抓住文中曹操和杨修这两个经典的人物形象,人物是小说最重要的环节,那么在学生对《三国演义》并不熟悉的情况下,如何强化这两个人物形象在学生脑海中的形象,而又不能花太多时间在背景介绍上呢?我觉得关注学生生活热点,在生活中寻找与文本人物形象的交叉点,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在这一节课的设计中,我選择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游戏,尤其是其中的人物卡片,其实也是为了强化人物形象,更好达到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通过《杨修之死》这节课利用三国杀游戏的导入,这一个大胆的尝试,可以让我们明白,关注中学生生活兴趣热点,其实是增加他们学习语文,阅读经典的兴趣,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一个新的尝试。

参考文献

[1]蔡少军.初中语文教学案专题研究[N].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3.

[2]王尚文.中学语文教学研究[N].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3]张志增,苏文龙.网络教学平台在三国文化与三国杀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5(5).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河海中学)

猜你喜欢
导入教学寓教于乐
跳好导入这个“开场舞”
儿童剧《马兰花》的艺术审美魅力
“寓教于乐”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小学数学导入教学策略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导入新课例谈
学贵有疑,抛砖引玉
先声夺人,趣味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