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

2017-10-09 11:18王南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8期
关键词:口腔炎新液疱疹

王南燕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

王南燕

目的探究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患儿,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8例。观察组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 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联合抗病毒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口腔疼痛消失时间以及口腔疱疹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痊愈率为55.3%、总有效率为94.7%, 均高于对照组的23.7%、78.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30、4.145, 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对小儿疱疹性口腔炎进行临床治疗, 能够显著缩短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口腔疼痛消失时间及疱疹缓解时间, 促使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提升,并具有理想的安全性。

单磷酸阿糖腺苷;康复新液;小儿疱疹性口腔炎

疱疹性口腔炎在儿科中属于常见的临床疾病, 患儿在患病过程中一般伴随拒食、流涎、哭闹、疼痛等临床表现, 甚至出现淋巴结肿大的现象[1]。为进一步分析疱疹性口腔炎的有效治疗措施, 本研究采用康复新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对小儿疱疹性口腔炎展开治疗, 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做以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3月~2016年9月本院接收的76例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有关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诊断要求[2]。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8例。观察组男20例, 女18例;年龄0.6~7.1岁, 平均年龄(3.7±1.2)岁;体质量6~27 kg, 平均体质量(11.3±5.3)kg;病程1~7 d, 平均病程(2.7±1.6)d。对照组男17例, 女21例;年龄0.8~7.3岁,平均年龄(4.1±1.2)岁;体质量5.4~28.0 kg, 平均体质量(10.8±5.8)kg;病程2~8 d, 平均病程(3.5±1.5)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成都平原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3330)5 mg/kg与5%葡萄糖注射液(河南太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1023508)混合, 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 1次/2 d, 并加用抗病毒口服液(广西南宁百会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45022185)口服。结合患儿的年龄对其用药剂量进行调整。

观察组患儿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广东百科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7654)5 mg/kg联合0.9%氯化钠溶液(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3020454, 规格:250 ml∶2.25 g/瓶)混合成静脉滴注混合液展开治疗, 1次/d,并让患儿在其基础上口服康复新液(内蒙古京新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15020805, 规格:100 ml/瓶/盒), 10 ml/次,3次/d。两组患儿均要连续接受7 d治疗, 并对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对两组患儿接受治疗7 d后, 复诊时的患儿体温变化进行记录、并观察患儿口腔疼痛消失时间、患儿口腔疱疹缓解时间。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展开比较, 疗效判定标准[2]:①痊愈:患儿所有临床症状恢复至正常。②显效:患儿经过用药治疗后体温已经基本恢复, 且口腔中黏膜充血、溃疡水肿等情况都有明显减轻, 溃疡面积减少>50%。③有效:患儿体温在服药后有一定缓解, 且口腔黏膜溃疡面积减少20%~50%, 水肿溃疡等情况也有减退。④无效:患儿服药后体温没有恢复正常, 且口腔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等情况没有明显减轻。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口腔疼痛消失时间、疱疹缓解时间比较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1.4±0.9)d, 口腔疼痛消失时间为(2.3±1.4)d, 口腔疱疹缓解时间为(2.5±1.2)d。对照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2.6±1.3)d,口腔疼痛消失时间为(3.6±1.8)d, 口腔疱疹缓解时间为(3.5±1.9)d。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口腔疼痛消失时间以及口腔疱疹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儿痊愈率为55.3%、总有效率为94.7%, 均高于对照组的23.7%、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30、4.145,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儿出现2例药物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对照组患儿出现8例药物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1%。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疱疹性口腔炎一般出现在单纯性疱疹病毒引起的小儿口腔急性黏膜感染类疾病, 一般在患儿的口周皮肤及唇周围皮肤出现较多[2-4]。患儿患病后多数会伴随发热, 发热约持续2 d, 之后口腔黏膜中会长出约为2 mm直径的疱疹, 疱疹破裂后便会出现病灶溃疡[5,6]。患儿临床中会表现出惊厥高热、哭闹不止并拒绝进食, 严重情况下还会引发全身性感染及脑炎, 因此对患儿进行全身的抗感染治疗十分必要。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的单磷酸阿糖腺苷属于一种抗脱氧核糖核酸药物, 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功能活性, 并减少DNA的合成量, 因此对抑制病毒DNA合成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而康复新液主要是从美国大蠊干燥虫中提取的, 能够起到生肌养阴、通畅血脉的作用[7,8]。所以可以帮助患儿口腔溃疡创面尽快修复, 并使其疼痛更快减轻。而对照组患儿采用的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 虽能够对病毒活性产生抑制作用, 但是该药物有可能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并使患儿出现不良胃肠道反应[9,10]。相比之下,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既能够使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又可以减轻药物治疗产生的毒副作用, 具有理想的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继续应用及推广。

[1] 徐鸣浩, 李宜航, 葛太岭, 等.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68例的临床体会.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1):142-143.

[2] 刘亚琼, 羊钦裕, 陈佳, 等.药物治疗配合开喉剑喷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5(12):1121-1123.

[3] 车笑非, 史艳红.单磷酸阿糖腺苷结合康复新液治疗82例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当代临床医刊, 2015, 28(3):1392.

[4] 张美霞, 何浙海, 胡义芝.口腔炎喷雾剂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临床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16):36-37.

[5] 肖玲, 容艳, 胡兰.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临床疗效分析.西部医学, 2013, 25(9):1355-1356.

[6] 杜燕.评价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中国农村卫生, 2016(8):23.

[7] 李明辉.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康复新液联合应用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5(34):104-105.

[8] 胡家杰.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康复新液联用治疗疱疹性口腔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探讨.今日健康, 2016, 15(2):84.

[9] 陈慧琴.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康复新液联用对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评价.抗感染药学, 2017(2):402-404.

[10] 李伟, 钟明艳, 张华芳.康复新液联合抗感颗粒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临床疗效.医学信息, 2015(15):24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8.068

2017-07-31]

528000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

猜你喜欢
口腔炎新液疱疹
康复新液保留灌肠联合口服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探讨
鼻内镜术后应用康复新液行鼻腔冲洗的临床疗效研究
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正畸慢性牙龈炎的临床疗效
探讨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正畸患儿慢性牙龈炎的临床效果
夏季警惕汗疱疹
牛年生人 五之气运气养生
马年生人 五之气运气养生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说说“上火”那些事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炎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