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2017-10-09 10:40徐昌明
山东青年 2017年5期
关键词:养老问题亳州市

徐昌明

摘要: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养老问题令人关注,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具有其特殊性。本文通过对亳州市独生子女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亳州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相对应地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亳州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

20世纪70年代末期,出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目的,我国开始试行计划生育政策。到了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促使我国出现了一批独生子女。这种子女数量的唯一性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促使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进门访问的形式对亳州市谯城区的部分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进行了调查,并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一、亳州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现状

本人于2016年6月到2016年7月对居住在亳州市谯城区且具有亳州市谯城区户籍的公民,年龄在50周岁以上的独生子女父母进行了登门访问,并发放了调查问卷。此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份。该份调查问卷的调查内容主要包含独生子女家庭的基本信息、被调查者的健康与收入状况、被调查者对未来养老的期望和总体要求。

(一)亳州市独生子女家庭人员情况分析

1、独生子女父母个人和家庭基本情况分析

在被调查的86名独生子女父母中,男性有48人,女性有38人。年龄最大的为65岁(1951年出生),年龄最小的为50岁(1966年出生)。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于20世纪80年代才普遍实行,故被调查的独身子女父母平均年龄较低,未完全进入退休和老年生活。

从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看,具有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占被调查总数的41%;拥有大专文化程度的占被调查总数的14%,具有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和具有初中或技校文化程度的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 5%和 19%,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总人数的21%。其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约占总调查人数的六成,这表明被调查独生子女家庭仲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

从被调查者的婚姻状况看,拥有配偶的为76人,占样本总数的88%,离异和丧偶的各占总数的5%和7%。调查结果表明拥有配偶的家庭占了绝大多数,因此在晚年生活中,当独生子女父母中的任一方患病时,另一方可及时给予照顾,从而降低父母对子女的依赖程度,在精神和体力两方面减轻子女的压力。

对独生子女父母经济状况的调查中,有2%的人觉得目前经济状况很好,45%的人觉得目前经济状况较好,40%的人认为目前经济状况中等,此外还有13%的人认为目前经济状况较差。这说明随着改革开放,大多数家庭生活已达到小康水平,但亳州市由于经济欠发达,还有少数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生活较为紧迫。

2、独生子女家庭子女基本情况分析

在被调查的86个独生子女家庭中,独生子女中男性有48人,女性有38人,男性略多于女性。从子女居住情况来看,独生子女不与父母一同居住的有58人,占总人数的67%,余下的33%选择与父母一起居住。对于与父母分开居住的独生子女,仍在安徽省境内居住的占56%,据了解,剩下的在外省居住的子女主要流向江浙沪等临省。从空间距离上,有利于子女探望联系父母,有利于子女对父母进行照顾。

从独生子女的婚姻状况来看,未婚的占被调查总数的25%,有配偶的占总数的73%,离异的占总数的2%,无丧偶情况出现。从独生子女的就业情况来看,仍在上学的占总人数的7%,待业的占总数的4%,已经就业的占总数的89%。这一代独生子女绝大多数已参加工作,已经结婚的也超过7成,这种大部分独生子女成家立业的现象一方面使独生子女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减轻了父母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促使独生子女完成了从子女到为人父母的角色转变,上有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下有自己的子女需要抚养,生存压力加大。

最近,我国已经开始施行二胎政策。对于二胎政策实行后,独生子女父母期望有几个孙辈,问卷结果表明:72%的父母期望有两个孙辈,11%的父母期望有三个及三个以上孙辈,15%的父母期望有一个孙辈,2%的父母表示无所谓。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所有期望和宠爱均放在一个孩子身上,造成部分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且在成长过程中缺少兄弟姐妹。因此,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大部分父母希望有两个孙辈。

(二)健康状况和养老预期分析

1、健康状况分析

在养老过程中,健康问题和被照顾问题是最为重要的两个问题。下面简述一下问卷调查的结果。

从被调查者的健康情况来看,26%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健康状况很好。42%的被调查者则觉得自己健康状况较好;23%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健康状况一般,此外还有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健康状况不好,余下的2%的受访者则认为自己健康状况很不好。在受访者中,部分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虽然现在可以较好地控制这些疾病的发展,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疾病将成为威胁生命健康的重大隐患,部分受访者在受访时表达了对未来自身健康状况的担忧。

2、养老预期分析

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的预期分析,主要围绕老年人的照顾情况、老年人期望的养老地点、目前养老遇到的困难等问题进行调查。

关于老年人的照顾情况,92%的人认为自己生活能够自理,6%的人认为自己生活部分能自理,2%的受访者则表示现在生活不能自理。对于期望的养老地点,在86个受访者中,有58个希望在家养老。对于希望在家养老的原因,经过询问,主要有3点:第一,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人,很多老人认为到养老院养老会有孤独感和陌生感。第二,部分老人担心到养老院养老,会让别人误以为自己兒女不孝顺,担心别人说闲话。第三,部分老人对养老院的服务水平持怀疑态度,觉得养老院的照顾没有家里仔细和周到。在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中,78%的老人希望与配偶居住,22%的老人期望与子女及孙辈共同居住。由此可见,居家养老仍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大部分老人对养老的认识较为传统。endprint

除去希望居家养老的老人,余下28位老人希望在养老院或者老年公寓养老。对于希望去养老机构养老的原因,经过询问,主要是老人认为养老机构在养老方面更加专业,而且不影响儿女工作。关于养老费用的承受能力,69%的受访者能接受1000-1500的收费标准,12%的受访者能接受500-1000的收费标准,17%能够接受1500-2000的收费标准,2%能接受2000元以上的收费标准。这表明,经济因素是老人在选择养老机构时考虑的重点,大部分老人不能接受收费过高的养老机构。

(三)亳州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调查结果分析

1、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平均年龄较低,对未来养老问题缺乏清晰的认识

计划生育政策于80年代广泛推行,大多数独生子女出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们的父母,多处于从中年向老年过渡的阶段。正因为被调查者的平均年龄较低,没有完全进入老年,故对养老问题缺乏清晰的认识。被调查者多数身体情况良好,未患严重的疾病,生活完全可以自理,这也是在问卷调查中问及养老方式时,选择居家养老居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受访者大多认为自己有能力照顾好自己,没有必要去养老机构。在访问中,大部分独生子女父母没有对未来的老年生活做一个完善的规划。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将逐渐下降,而到时独生子女将会由青年步入中年,事业进入关键期,父母与子女在养老问题上的矛盾将会逐渐凸显出来。

2、 独生子女父母更担忧子女可以提供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由于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在独生子女父母的老年生活中,独生子女能够提供给老人的关心和照顾是相对有限的,独生子女父母在这方面较为担忧。由于子女数量唯一,独生子女父母在抚养教育孩子方面的支出相对较少,所以独生子女父母在养老方面的经济压力相对较小,因此大部分独生子女父母经济方面不存在较大问题。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如果独生子女的父母生病或者出现意外,会导致子女生活压力加大。独生子女即使因客观原因对父母照顾不周,也会在伦理道德方面被社会批判议论。

亳州这种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在文娱活动的丰富程度方面难以与大城市相比,老人在晚年的娱乐活动较为有限,所以更需要子女在精神方面提供慰藉。

3、农村空巢老人现象严重

在这次问卷调查中,一共在农村地区发放了3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2份。在这22份问卷中,有17人表示不与儿女一起居住,在这17人中,又有14人不在安徽省内居住。其不与儿女一起居住的比例和不在安徽省内居住的比例均高于城镇地区。据了解,这些老人的子女多结婚较早,在结婚生子之后,将子女留给父母照顾,与配偶一同前往江浙沪地区打工。这造成了“空巢老人”现象以及“留守儿童”现象。在整个亳州市,乃至皖北地区,农村空心化现象都非常严重,这衍生了很多社会问题,如农村“空巢老人”孤独寂寞、农村治安形势恶化、“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堪忧等。随着这批独生子女父母年龄的增大,矛盾将会愈加凸显。

二、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

目前,70年代末及80年代初出生的独生子女已经步入社会,且大多结婚生子,一方面他们要面临赡养老人的压力,另一方面他们还面临着养育子女的压力。“上有老,下有小”的实际,且无兄弟姐妹来分担赡养老人的压力,使独生子女所承担的压力比非独生子女更大。

(一)家庭规模小型化,从而弱化了养老功能

独生子女家庭的特点之一是家庭规模小型化,独生子女一般在三人的小型化家庭中长大。子女在长大成人后,与父母分开居住,小型化家庭演变为“空心化家庭”,家庭的养老功能遭到严重削弱。由于子女与父母距离较远,阻碍了子女对父母进行精神上和日常生活中的照顾。独生子女父母的晚年生活变得没有依靠。

(二)人口流动更加频繁,造成子女对父母的供养严重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条件的大大改善,地区间的人口流动速度变快,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和更高的生活品质,劳动力由欠发达地区流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安徽作为毗邻江浙沪的内陆省份,由于马太效应的影响,人口流出现象与其他省份相比更加严重。根据2015年的数据,安徽在2005-2015年共流失人口960万人口,人口流失数量居全国第一。而在安徽省内的16个地级市中,由以阜阳、亳州、六安等城市人口流失最为严重。因此,在亳州,人口流失带来的老年人养老问题比其他城市更加严重。由于父母与子女空间距离的扩大,虽然子女在外地可以获得相对更高的经济收入,一定程度上给予父母经济上的帮助,但在日常照顾和精神慰藉方面却无能为力。在实际生活中,较多的情况是独生子女将有限的精力更多投入到了培养子女上,而对赡养父母投入精力较少。而且部分独生子女希望让自己的父母帮助抚养和照顾自己的孩子,这无形中也加重了独生子女父母的壓力。独生子女应转变“重幼轻老”的观念,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老人身上。总之,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造成了很多独生子女家庭聚少离多,衍生了一些社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三)缺少专业护理人员,生病老人难以得到较好照顾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加且平均寿命延长。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技能的护工护理人员。根据相关资料,2015年亳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50.0万人,占总人口的10.01%。亳州市全市人口平均寿命为76.5岁,这两项数据证明亳州市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然而,亳州市的卫生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亳州市千人口床位数、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千人口注册护士数等指标均低于全国、安徽省平均水平。这表明,亳州市的老年健康护理事业发展还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增长需求。由于独生子女父母只有一个子女,故其比非独生子女家庭更需要专业护理人员的照顾。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11年所作的一项调查,中国60周岁以上的老人中,有三分之二处于带病生活状态,大约有4000万老人部分失能或完全失能。“由谁代替子女照顾生病老人”不仅仅是每个家庭的烦恼,且演变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生病之后得不到较好的照顾,导致中国老人还未能实现“健康、有保障、有尊严”的晚年生活。endprint

三、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难”的原因

长久以来,居家养老一直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养儿防老”是中国数千年来信奉的养老理念。这种理念决定了独生子女父母的赡养主要依赖子孙。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家庭结构的持续变迁,尤其是当“四二一”和“四二二”家庭成为主流家庭模式之后,一对独生子女夫妇需要照顾四位老人,独生子女照料老人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物资、精神两方面给独生子女施加了很大的压力。我国的养老建立在孝道等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与西方养老截然不同。这种“反哺式”的养老模式对子女的孝顺意识要求较高。目前,造成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难”的原因主要包括:

(一)传统孝文化的缺失

独生子女缺少孝顺意识与家庭孝顺教育的缺失有密切联系。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将所有的期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父母更多关注子女对知识的学习。由于是独生子女,很多父母溺爱子女,很少对子女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子女从小没有孝顺的意识,传统孝文化与现代养老未能很好衔接,新的道德规范和价值体系未能建立起来,独生子女在尽孝道方面与非独生子女相比有所欠缺。最后是学校孝道教育的缺位。学校为了提升升学率,重视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重点,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关注不够,孝道教育严重缺位。总之,由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孝道教育均做的不够,造成子女孝顺意识缺失,成为阻碍独生子女父母幸福养老的重要因素。

(二)独生子女对父母的照料和帮助有限

首先,子女对父母的经济供养相对有限。晚年生活的质量,一方面由父母的经济收入和退休金所决定,另一方面则由子女对父母的“反哺”程度所决定。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享受到了父母充分的关爱,具有比较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获得了各式各样的智力投资。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渐渐步入老年,独生子女组建家庭为人父母,在子女经济收入一定的前提下,子女会更加偏向将收入投入到子辈的培养中,从而在经济上对父母的供养相对减少。其次,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日常生活照顾也是比较有限的。在传统的养老模式中,女性是照顾老人的主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女性在职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那么相对对家庭和老人的照顾就有所欠缺。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子女的成长环境有其独特性,由于只有一个孩子,多被宠爱溺爱,在照顾他人的能力方面不及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子女。最后,独生子女对父母的精神慰藉与父母的精神需求极不匹配。父母在退休后,闲暇时间大大增加,但由于中小城市文化娱乐活动较为匮乏,极易产生空虚寂寞的心理,对儿女的精神需求大大增加。但独生子女正处于事业的起步期,而且往往刚刚生育子女,极容易忽视对父母的精神慰藉。从而加剧了“养老难”问题。

(三)社会化的养老产业仍较薄弱

我国目前养老院严重短缺,根据相关资料,目前的养老院只能容纳我国3%的老年人。由于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养老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在亳州这种中西部城市,养老资源极为匮乏,地方财政无法像沿海发达城市那样拿出充足的资金投入到养老保障领域,造成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虽然近些年社会资本大量进入养老产业,但仍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民间资本开办的各种养老机构良莠不齐,出现了收费过高、养老专业护理人员不足、管理水平低下等各种问题。目前,养老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养老问题并没有由于养老产业的社会化而得到解决。

四、亳州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政策建议

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面临很多困难,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三方的共同努力。

(一)在亳州市内强化“尊老、敬老、爱老”宣传力度,弘扬孝文化

子曰:孝,天之經,地之义,民之行也。孝顺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子女,尊敬老人是其必须尽到的义务。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其照顾老人的担子更重。在访谈中,很多父母表达了对子女赡养态度的担忧。因此,政府必须大力强化伦理道德建设,在全市氛围内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文化。具体来讲,政府应利用报纸、电视台、广播等大众传媒,宣扬子女孝顺老人的光辉事迹,在全社会形成爱老敬老的良好风气。此外,政府还应通过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开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栏,使广大公民意识到:不孝顺老人不仅会受到道德的谴责,而且会遭到法律的制裁。

(二)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主,多种养老模式并行的养老体制

居家养老是一项惠民政策,健全居家养老模式有利于转变养老观念,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居家养老的发展首先需要亳州市政府做好宏观规划,积极划拨财政资金予以支持。第一,政府应保证给予每个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一定的资金补助,为发展居家养老夯实物质基础。第二,政府应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行为,为该养老方式的长期稳定运行保驾护航。第三,政府应加强各个政府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包括民政部门、卫生部门、人社部门等,防止这些部门在政策执行中相互掣肘。

亳州市必须要发挥社区在居家养老中的重要作用,保证老人在社区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尤其是对于空巢老人家庭,社区应加强对他们的关心,减少他们的孤独感,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社区应多举行各式各样的文娱活动,以丰富老人的晚年生活,提高其幸福感。此外,社区应努力打造“数字社区”,提高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将本社区的适龄老人的基本信息一一登记,建立数字信息库。并依托这一信息库,努力建设老年人呼叫服务系统,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相应的服务。最后,要组建社区养老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者与老人的结对帮扶活动,以解决老人的困难。

(三)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涉足养老产业

目前,中西部城市的养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亳州市政府应积极倡导本地企业、慈善组织关心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为“养老难”问题的解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社会资本可以建立民办养老院、老年公寓,促进养老模式多样化,使老年人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形成“百花齐放”的养老局面。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养老产业的监管,对卫生条件不达标的“黑养老院”予以坚决打击,维护好养老产业的正常秩序。另外,政府应组织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对生活困难的独生子女家庭进行帮助,如举行募捐、建立养老专项基金等,使老人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亳州市满足条件的独生子女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详细分析了亳州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及养老预期,分析了出现“养老难”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此次调查选取的数据由于样本量较少,因此所反映的信息仅能反映亳州市情况。对于进一步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的研究,必须扩大样本容量,选取更多中小城市的样本,方能得出更具代表性的结论。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社会支持研究[D].济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杨洋.大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家庭养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夏辛萍.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困境分析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22):94-96

[4]梁艳.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赡养状况探析[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程杰.养老保障的劳动供给效应[J].经济研究,2014(10):15-18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61)endprint

猜你喜欢
养老问题亳州市
学习雷锋好榜样
亳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文旅强市步铿锵
亳州市水利工程队参建经典工程展示
浅议偏远小岛推行社会化养老模式
【防止溺水】
亳州市城区地面沉降现状及形成机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