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汪满田鱼灯的现代性机制生成研究

2017-10-10 09:29冯中超徐梦涛
运动 2017年12期
关键词:歙县现代性民俗

冯中超,徐梦涛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歙县汪满田鱼灯的现代性机制生成研究

冯中超,徐梦涛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徽州歙县汪满田鱼灯为个案研究对象,对汪满田鱼灯的现代性机制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健身、娱乐、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是鱼灯活动现代性机制生成的主要推动力;从鱼灯传承和发展的角度提出在经济、文化、政策、地域等方面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鱼灯;现代性机制;生成研究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包罗万象,被誉为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其中徽州民俗体育文化更是徽州文化中最具活力和特色的代表之一。在当今社会急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民俗体育开始遭到遗弃,更多的民俗体育项目已经流失甚至消亡,保护和发扬民俗体育文化迫在眉睫,如何让民俗体育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探索其现代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安徽省歙县汪满田村的鱼灯为个案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有关本次研究的书籍、期刊等,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 汪满田鱼灯作为徽州民俗体育文化中极具民俗特色的典型代表,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针对汪满田鱼灯的特殊性,本次的访谈采用了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做了详细记录(笔记和录音)。

2 歙县汪满田传统鱼灯简介

2.1 鱼灯的起源

汪满田鱼灯活动肇始于清光绪初,缘起是村西山降有一大石塔平滑如境,村中木架屋,时有火灾发生。有风水家言,祸根乃村前光滑大石塌——“火镜”所致,程姓、叶姓屋尤易有火,因“程”“叶”乃“禾”旁、“草”顶,易起火。程、叶屋起火,汪姓自也殃及,遂以6个祠堂兴6个“鱼灯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六夜,村内男丁抬鱼灯游村。鱼灯游村,滩花戏水,以水克火,当地人称嬉鱼灯。祈求神灵庇护,使得汪满田村免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祈求人畜兴旺,风调雨顺,平安幸福,五谷丰登等(图1)。

2.2 鱼灯活动的内容形式

汪满田村自古各姓氏都有自己的祠堂,汪氏族人较多有3个祠堂,程氏1个祠堂,叶氏1个祠堂,共有6个鱼会,分别是大祠堂鱼会、上六家鱼会、柏枝恒鱼会、田街鱼会、上五家鱼会、裡村鱼会。每个鱼会有一个鱼头,是由大家推举有威望的人担任。游灯时,宗祠的鱼灯先向前,其余鱼会灯跟上,每个鱼会鱼灯前由松明照亮,一盏菜刀型大扁灯在前开路,灯三面写上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字样。每盏鱼灯经过宗祠均要对祠堂门点头摆尾3次,行至柏枝园坦上,鱼灯要依次打转、舞蹈,谓之“滩花”,喻于打子,兆村族丁旺。鱼灯游村数圈,最后出村口的神庙,返回祠堂灭烛放置,然后锣鼓开台,演戏酬神。农历正月十六晚,所有鱼灯都要游到村后的小山墩上,将鱼头对着西山降的“火镜”,摇头摆尾,此乃鱼灯最后的高潮,在墩上面对“火镜”鞠躬,恳请来年平平安安、年年有余。

2.3 鱼灯的发展及现状

近2年,木岭后村汪氏在山上也嬉鱼灯。常住在山中祈福的汪氏将鱼灯嬉到溪头。1988年3月4日,汪满田鱼灯参加县民间艺术节表演,获大奖。2005年10月,参加黄山市国际旅游节暨歙县民俗文化节活动,获“最佳表演奖”。县、市电视台曾多次播放活动实况录像。

图1 嬉鱼灯现场

3 歙县汪满田鱼灯的现代性机制

汪满田鱼灯作为徽州民俗体育中一项颇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活动,流传百年、沿袭至今。在传承中鱼灯维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形成了多种存在形式,从传统民俗一路演变为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共存的形式。这不仅仅是活动自身在发生变化,也是人类思维从传统的迷信思想向现代的理性思想的过渡。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汪满田鱼灯的现代性机制生成的要素进行分析。

3.1 鱼灯传承与发展的功能

3.1.1 强身健身功能 汪满田鱼灯在传承和演变过程中之所以接纳和吸收了许多现代的体育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体育所承载的文化功能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快速的生活节奏下人们的体育需求,现代社会人们所需要的不仅是体育活动所带来的娱乐方面的需求,更深层次的是对精神方面的追求。因而,鱼灯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将原先的固定时间和人员的表演方式逐渐演变为如今的即时性表演、娱乐、健身等一体化的体育项目,消除了传统的封建思想,改变了传统封建等级参与的约束,以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体育带来的健身需求。

3.1.2 身心娱乐功能 传统的汪满田鱼灯是消灾祈福的寄托,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汪满田人的一种精神依赖。汪满田鱼灯之所以在百年的传承中几经挫折依然方兴未艾的原因,在于鱼灯会的开展不仅是村民对鱼灯所承载的信仰追求,也在于嬉鱼灯的整个过程带给了村民身心上娱乐,情操上陶冶。现代性鱼灯的表演在保留原有历史内涵的同时,增添了更多的现实意义。21世纪,人类告别了人力时代,进入了科技时代,生活渐趋网络化。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每天面临着工作、人际交往、生活带来的高压。这样就需要一些有着传统、娱乐功能的体育活动来释放人们的压力,缓解人们的紧张情绪。

3.1.3 传承与凝聚功能 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民俗体育一直是处于流变当中,新时期的步伐不断加快,打破了原有的民俗社会背景和自然演进节奏,同时传承主体不断以新思想、新知识、新信息、新视界担当起传承优秀民俗文化的长期使命。传统的民俗文化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每个人都理当为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贡献,同时这也是凝聚华夏儿女精神力量的源泉和不竭动力。

3.2 传承主题和内容形式方面向现代体育转型

从传承主题来看,鱼灯会的发起、组织和动员均是由汪氏家族人员参与的,并长久时间维持着这种宗族血缘关系。但是在经历了自发期、衰落期和发展期的几个历史阶段后,现代鱼灯已突破宗族血缘关系,解放了长久以来束缚人们思想的准绳。具体体现在参与鱼灯表演的宗族人员减少,活动经费和宗族权利的丧失。取缔乡绅阶级和宗法制度的变迁已是现代社会发展中所既定的事实,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社会中的理性、自由、平等和自觉开放。从内容形式方面来看,鱼灯是汪满田人的一种精神寄托,而如今的现代人与信仰“万物有灵”的时代已经越来越远。从传统鱼灯所赋予的娱神、娱人到现代的竞赛表演、强身健体,都彰显了汪满田鱼灯将要走出汪满田,走向中国乃至世界的美好趋势。

3.3 传承方式由自在自发地身口相传向网络化、信息化道路转型

民俗的传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由传承人辈辈相传,相沿成习的。在这种身口相授的方式下,客观因素所带来的问题在所难免。同时,嬉鱼灯作为一项身体活动,属于活人传承的身体技艺,流传下来的鱼灯制作技术、嬉鱼灯的技巧等就是依靠前辈与后辈间的身口相传传承下来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社会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已渐渐成了传承传统民俗文化的载体,现代化、网络化占据了社会的主题,传统民俗文化也突破了宗族血缘关系而公布于众。随着传承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对汪满田鱼灯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旨在对鱼灯能够在内容形式、活动方法、活动路线等方面做科学的、系统的规划。

4 制约歙县汪满田鱼灯现代性机制生成的因素

4.1 参与人员的流失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信息的交流使更多的农村人对外界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打破了依赖小农经济自足自给的农村生活方式。大多数的人开始走出山村,走进城市。年轻力壮的青年人选择外出打工,孩子也随着外出上学,留在家中的都是一些老人,导致嬉鱼灯人员的不足,从而在一段时间内阻碍了鱼灯会的正常运行。但是,歙县汪满田人对鱼灯的热爱从没有停止过。正如村民汪大友这样说:虽然大鱼灯没有足够的年轻人抬,但是我们可以嬉小的鱼灯,男人不够女人们上,鱼灯可以变,但是灯会不能停。从这些朴实而意味深长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知道歙县汪满田的鱼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正在逐渐演变。

4.2 活动经费的缺失

每年鱼灯的活动经费都是由村民自发捐助,其风延续至今。由于传统鱼灯的内容和表演形式相对单一,由村民捐助的经费足以维持鱼灯会的顺利开展。而现代鱼灯的发展在保留其传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丰富了鱼灯的内容形式,鱼灯活动的各项开支也有了很大增加,仅仅靠乐助来维持是不现实的。鱼灯作为徽州民俗体育的特色表演项目,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吸引了众多外来游客,汪满田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将其发展成为一项增益创收的旅游产业,从而解决鱼灯的活动经费并带领全村脱贫致富。对于一项民俗要能持续发展,不仅要保持其独有的原生态,更应考虑它带给人们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当今汪满田村民致力追求的目标。

4.3 新型体育活动的冲击

歙县汪满田鱼灯作为传统体育项目,虽具有一定的健身、娱乐功能,但是鱼灯的活动方式复杂、组织庞大,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作为保障。而现代社会的体育健身活动项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羽毛球、篮球、舞蹈等,更多人因为这些项目的灵活多变,简单易行而选择作为健身运动项目。在新时期新型文化的冲击下,歙县汪满田的民俗鱼灯岌岌可危,那么就要适应现代人们的需求使鱼灯从复杂向简单转变。例如,活动时间从传统的4天变为现在的1天,活动路线也更加单一化,参与人员从以前严格的血缘关系、封建等级制度发展到今天女人可以抬灯,甚至外来游客也可以亲身参与体验,这也是歙县汪满田鱼灯跨人们越思想性的一步演变。

4.4 国家相关政策的制约

目前,国家对民俗体育活动的扶持力度基本上还停留在正名、宣传、组织保护的层面上,实际意义上的经济扶持却相对较少。这就告诉了汪满田人,鱼灯要发展就必须靠创收,那么鱼灯要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创收就要满足这个时代人类的口味,而创新就成为了必选项,只有创新才会有活力,鱼灯才能有新鲜的血液注入,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生成。

5 结 语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歙县汪满田鱼灯作为徽州民俗体育文化中最具古老文化和悠久历史的典型代表之一,在保留其本真的前提下去伪存真,伴随历史的变迁而发生不同层次的演变。同时,在现代文化的冲击和融汇下,现代歙县汪满田鱼灯活动有着很多与现在体育活动大径相庭的特性。其根本原因存在于传统体育文化在其发源年代所承载的文化功能已经难以满足当今时代人们的体育需求,所以,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促使了传统鱼灯的内容形式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积极吸收和转变,以满足现在人们对现代性体育文化的需求。

[ 1 ] 费孝通.江村经济[ 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325.

[ 2 ] 歙县文化局编纂委员会.歙县民间艺术[ 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28-35.

[ 3 ] http://oa.ahxf.gov.cn/village/s4newcon tent.asp?WebID=4290.

[ 4 ] http://baike.baidu.com/view/994607.htm.[ 5 ] http://baike.baidu.com/view/994607.htm.[ 6 ] 涂传飞.农村民俗体育文化的变迁[ 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G812

A

1674-151X(2017)12-153-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2.079

投稿日期:2017-03-17

冯中超(1991—),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歙县现代性民俗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徽港
民俗中的“牛”
浅空间的现代性
牛仔少年的孤独:论《骏马》中现代性对西部空间的争夺
也谈现当代诗词的“入史”及所谓“现代性”的问题
漫画民俗
也谈现当代诗词“入史” 及所谓“现代性”问题
歙县推广烟菜连作模式成效及做法
歙县乡镇林业站管理现状与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