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火针器的研制*

2017-10-10 02:20刘城鑫朱惠鉴张子圣沈丹婷袁婷婷
科技与创新 2017年19期
关键词:火针外壳针刺

刘城鑫,朱惠鉴,张子圣,沈丹婷,袁婷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

一种新型电火针器的研制*

刘城鑫,朱惠鉴,张子圣,沈丹婷,袁婷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电火针器,能够调节火针刺入深度,可维持针身温度在治疗所需的合适范围,适用于单根针和大面积治疗。该电火针器是对现有火针器具的改良,从而更好地满足临床需要,适用于在医疗场所推广。

电火针器;结构设计;中医学;创新

火针疗法起源于《内经》中的“大针”“燔针”,可通过针刺和温灸刺激相应的穴位或部位发挥温阳补虚、温经散寒、祛痛止痒、除麻止痉、通经活络、消癥散结、清热解毒等诸多作用[1],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寒痹、经筋病、骨病、肢体麻木、寒证、脾胃病、痈疽、瘰疬及某些皮肤病等疾病。目前已有研究初步证实火针具有改善微循环,刺激痛敏结构、调整体液免疫,提高抗敏能力、促进炎症消退、促进神经再生修复与缓解疼痛、加速血流、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2]。目前火针在临床治疗运用的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适应症逐渐加多。火针临床上的操作为医生手持火针,通过火焰将针烧红后迅速刺入,针刺深度根据需要由医生控制,因此存在针温难维持、定位不准、深度难控、针刺速度慢及外出携带麻烦等诸多可改善问题。临床上也可以用左手持止血钳夹取95%酒精棉球,点燃并靠近针刺部位,将针烧至红后即可迅速刺入[3],避免针温下降导致弯针滞针的情况,但对施术者操作要求高,且存在一定危险性。同类型火针器械中如毫火针[4]虽能缩短加热时间,减少患者疼痛,但施针时容易出现弯针;电火针[5]则能提高安全性,但操作不便,不适合大面积治疗;枪式电火针则通过采用枪式结构和温度传感器,轻松施针并使针头温度可控,保证了治疗效果,缺点是成本高,操作不方便。基于对火针临床运用的观察和思考,对传统火针器具进行改进,本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电火针器,它能够调节火针刺入深度,可准确定位,可保持针温在合适范围,可适用于单根针和大面积治疗,从而更好地满足临床需要。

1 新型电火针器的设计和使用

本新型电火针器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①为旋转换针盖,其下部与针通过螺纹固定在一起,上部旋转固定于外壳顶部,换针只需旋开再旋回。②为外壳顶部,装置组装时直接往下压即可固定,拆开时需要使用平头螺丝刀从⑩撬开。③为外壳体,其内部有滑动限制轨迹与弹簧固定结构,其底部半封闭。④为深度调节旋钮,旋转时其向上运动,里面设计螺距为1 mm的螺纹,可以通过外壳外部的刻度辨别其所调深度,刻度单位为1 mm。⑤为躯干,包括上部的固定弹簧结构、深度调控搭配螺纹、电线导出孔及下部的隔热圆柱、磁柱,下部与加热管相连。⑥为发热管,最里层为厚度1 mm的瓷,具有耐高温、导热性强、材料易得等优点,中间层为发热电阻,选用电炉丝,电阻率高,耐氧化,位于中间层,与空气接触少,热量积蓄多,而最外层为耐高温合金钢,发热管通过铜鼻子连接导线,导线通过设计好的控绕出装置与变压器相连。发热管内部半径为2 mm,外部半径为6 mm,发热电阻厚度2 mm,由细电阻丝绕成。⑦为磁石,使装置具有磁疗的效果,一定程度上疏通局部经络。⑧为隔热圆柱,阻挡热量散到皮肤引起患者的不适,又不完全阻挡热量的散播,使发热管的热量能对局部起到灸的作用。⑨为顶外壳固定弹簧的结构。⑩为拆开顶外壳与外壳的小凹结构。⑪为外壳壁上的三棱柱状突起,可以卡住顶外壳而起固定作用。⑫为针身,针上部与选择换针盖相接,下部深入加热管中。

图1 新型电火针器的整体结构图

该新型电火针器的使用方法简单易懂,具体步骤如下:①固定好针。将固定针的旋转换针盖的螺纹处拧进旋转换针器中并固定于上部固定盖上。②根据治疗部位和治疗要求的不同调节好深度。向上旋转深度调控旋钮,每往上旋转1 mm,深度减少1 mm。③取好施治部位,接通电源,稍待20 s,即可使用,用时将该装置类似印章下压即可。④使用结束后切断电源,进行患处处理并回收针具。

2 新型电火针器的创新与进步

本研究设计的新型电火针器,既保持了火针的原有功效,又降低了危险性,使用安全性高。火针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寒痹、痈疽、瘰疬及某些皮肤病等疾病,现代在治疗范围上有逐渐扩大的趋势,适应症逐渐加多。普通的火针使用前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在使用时有很多要注意的事项。而且在医院这种人员相对拥挤的环境,医疗器械又繁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酒精灯的使用更要加倍小心。使用改进的火针,可以大大减少这些安全隐患。本研究改良后的火针可以持续加热,避免火针离开酒精灯之后散热的情况。火针加热后离开酒精灯到达患者患处的过程中,容易因为散热导致针刺时温度不够,不能有效地达到去病的目的,反损于人。另外,经改良后的新型电火针器可以实现持续加热,进而实现持续针刺,使得白癜风或湿疹等治疗面积偏大的患者的针刺效率得到较大提高。

本研究改良后的火针能精确控制针刺的深度。人体皮肤的真皮层厚度为0.4~5.0 mm,这也是皮肤火针针刺的部位深度范围,如果针刺过深,伤及真皮层,容易留下伤口;如果针刺太浅,则疗效不足,难以满足治疗期望。因而临床上火针的运用对针刺深度的要求是很高的。而0.4~5.0 mm的波动范围可受患病部位角质层的影响,施术者可以通过提前判断针刺的深度,用火针器上的深度调节旋钮调试好深度之后,直接针刺。本研究设计的电火针器可以搭配多种针头,则可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疾病类型。火针治疗带状疱疹、腰痛、色痣、白癜风和膝关节积液等疗效显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火针的针头有多种分类:平头火针多用于痈,粗头火针多用于丘疹、痤疮,细头火针多用于小脓包,多头火针多用于白癜风和湿疹。该新型电火针器可根据病情配用适合的针头,既能满足不同疾病的治疗需要,又简便快捷。

本研究也对火针针头进行改良,改良后的火针长度短,能有效地避免进针时火针变形的问题。普通火针针粗,进针时患者疼痛感强烈,毫火针能减少疼痛,但是容易弯曲。该新型电火针器结合“梅花针”的特点,设计出短而密度比梅花针低的针头,避免患者过于疼痛的问题。

3 新型电火针器的社会效益

3.1 设计精当且成本低廉

新型电火针器设计精当且成本低廉,具有潜在的市场价值。该产品采用普通的合金外壳,加热火针则利用发热管,结构设计方便更换,材料价格低廉。由于多方面改进,降低了操作者的技术要求,不仅医疗机构人员可用,普通人员及其他专业人员通过学习和专业训练也能较快地学会该新型电火针器的操作。目前电火针的相关装置少,火针的应用广泛,患者多,因此本产品具有很好的市场。本产品成本低廉,价格合理,同时有较高的安全性,预期疗效优于普通火针,可大量供给家庭与医疗机构,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3.2 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产品能够调节火针刺入深度,可准确定位针刺部分,可保持针温在合适范围,可适用于单根针和大面积治疗的实用精确印章式电火针器,由于功能的多样和使用的方便,其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加上安全性的提高,降低了操作者的技术要求,更利于向社会大众全面推广。本产品既可以运用于临床,满足临床对火针疗法“快、准、可调控”的需求,又可以弘扬中医的传统疗法,大范围普及中医的特色疗效,增加群众对中医的信任度,提高中医学子的学习热情,为实现“中医梦”而迈出坚定有力的一步。

4 结束语

火针是祖国医学针灸疗法中的一种特殊手段,其主要功能特点在于温通。在针灸古籍中记载火针用于治疗痹证、寒症、经筋病、疮疡、心腹痛、哮喘等疾患[6],现代医学也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扩大运用范围。本研究基于对火针器械的改良,提出了一种新型电火针器,提高了火针操作的安全性,满足火针疗法“快、准、可调控”的临床需求,并能弘扬传统火针疗法。

[1]程素利,徐家淳,王剑歌,等.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近况[J].针灸临床杂志,2015(09):80-82.

[2]郭喜利,王敏,胡政,等.火针疗法作用机制的探讨[J].光明中医,2016(05):683-685.

[3]黄石玺.火针针具及临床操作改良[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03):231-232.

[4]张庆茹,胡秋生,任永红.火针针具的发展和应用方法的改良[J].中国针灸,2011(05):459-461.

[5]林智贤.电热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6]孙立明,李岩,王宏业,等.火针临床优势病种的文献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9(07):428-432.

〔编辑:刘晓芳〕

R246.2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9.117

2095-6835(2017)19-0117-02

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编号:201710572013)

刘城鑫(1996—),男,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临床。

猜你喜欢
火针外壳针刺
火针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金蝉脱壳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抗病毒药物联合火针与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疗效分析
火针疗法联合甲硝唑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狂放外壳下的戏剧寓言——郑大圣导演风格研究
童趣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