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2017-10-10 18:39黄春兰刘毅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20期
关键词:村官心理咨询危机

黄春兰 刘毅

大学生就业难,但是近几年参加各种考试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没有缓解,反而就业心理危机问题出现的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三江学院法律系8届毕业生的数据统计分析,构建高效毕业生心理危机干预体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我国自从2009年大学生扩招以来,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呈递增式增长,同样,每年就业人数在不断增加,未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长,还有不能及时取得毕业证书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长。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为了求职,会出现很多的就业心理问题。本文以三江学院法律系8届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心理干预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的积极影响,为目前高校毕业生工作、就业辅导工作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以便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现状及成因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都是在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版)系统中呈现,根据我系毕业生近几年的数据统计,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占85.6%,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占0.8%,应征义务兵占0.7%,升学占9.3%,未就业占3.6%。不能按期毕业的同学,在系统中不作为毕业生处理,不用做数据,但是在高校,不能如期毕业的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更加严重,更为突出。

不能按期毕业的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巨大。每年的毕业生中都有或多或少的学生不能按期毕业,数据都在应届毕业生总人数的10%以内,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学业问题不能毕业。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的“精英教育”早已转变成“大众教育”,很多学生进了大学,都以为自己进了象牙塔,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校期间,上课玩手机现象很严重,是一群“准上课族”,为自己的学业考试埋下隐患。经过后面的课程考试,补考,重修考试,毕业前重修考试,几轮考试都没有通过,导致不能正常领取毕业证书,贻误就业签合同。这类学生心理压力很大,不敢告訴家长,只说自己先找到工作了,一般在学校所在城市先找一份销售的工作(不要求大学毕业证书),一边工作养活自己一边到学校继续申请考试,直到考试通过拿到毕业证书后,才敢和家里说实话。这段期间,学生的心理压力巨大。

能够按期毕业的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各不相同。能够正常毕业的学生占了总学生数的90%多。但是这类学生中每人的就业期望值不同,这就导致每个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会出现不同的心理症状。参加各种考试也是就业的选择。

参加司法考试的同学,存在从众心理的居多。回顾历年的司法考试,通过率在7%左右,最高的也就是20%左右,究其原因发现,很多人都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考试,只有少部分的人是抱着必胜的态度考试的,而通过的7%正是这抱有必胜态度的人员。我们的毕业生每年都有或多或少的通过司法考试,但是人数极少,说明在司法考试面前,很多同学都没有充分认识到此证对自己职业的重要性。心理上胆怯,行动上不够刻苦认真,思想上容易松懈,很多同学复习到中途放弃,有的甚至临考前弃考,这都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考试态度和就业态度。

参加考研的同学,很多出现逃避就业的心理。如今本科毕业生非常多,觉得以本科文凭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想通过考研提升学历延缓就业。但是考研通过率仅仅在10%左右,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同学仅仅抱着不后悔的态度来参加考研,没有切实地认清自己的状态,不少人是在前辈研友或某场考研讲座中受到鼓舞,这时候贸然制定下的计划就会过分苛严,待到几天后热情褪去了,计划就显得难以执行。心理学中,有一个现象叫做“计划谬误”,指的就是人们在制定计划时,往往会忽视自己执行计划时可能遇上的困难与意外,造成过分乐观的情况,这种计划一旦执行,任务大多无法按计划按时完成。

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同学,很多都是求安稳的心理。公务员是一份相对于企业来说更加稳定的工作,有“铁饭碗”之称,福利待遇不错,而且政治地位高。这就是每年国考大军数字庞大的原因。但是每年考上公务员的人数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究起原因是这类学生往往听从父母的安排,想找一份稳定可靠体面的工作,参加国考纯属碰碰运气找份工作或者是检验下自己的水平考着玩,没有破釜沉舟的气概。

参加村官考试的同学,很多都是务实的心理。200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选聘大学生村官蔚然成风。到2015年,全国有一半左右的行政村配备了大学生村官。

迄今为止,村官考试都在公务员考试之后,而2016年村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同一天,这就提高了村官的录取门槛。很多学生考村官还是抱着务实的态度,因为国家有政策,村官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比高。但是村官考不上的学生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在校期间学生干部工作锻炼不够,村官很看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工作经历,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要强。

参加苏北计划和西部计划的同学,这是多数家庭困难学生的首选。国家号召大学生服务基层服务西部,但是我系8届毕业生只有2名同学考取苏北计划,1名同学考取西部计划。究其原因,很多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到苏北农村工作,不愿意到西部工作,宁愿留在省城,到苏南、苏中工作,觉得机会多,发展空间大。正应了毕业生常说的那句话“宁要省城一张床,不要乡下一栋房”。而考取苏北计划和西部计划的3名学生,都是考回了自己的家乡。

参加事业单位招考的同学,家长的关注点高。很多家庭非常关注子女的就业,在子女毕业班的时候,会让子女报考一些事业单位,而这些事业单位里都有或多或少的人脉关系存在。我院8届学生中有3人考取事业单位。如:江苏省烟草公司六合分局,南京地铁公司,浙江青田公安局事业编制招考。这些都是内部招考,知道招聘信息的才能报名考试。

什么都没有考上只能就业的同学,这类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凸显。根据我系8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参加以上各种考试录取成功的学生只占毕业生总数的20.86%,剩余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是要走上就业岗位的,经历了一系列的考试,没有考取,学生也不再后悔,开始一门心思准备找工作。但是在求职面试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面试碰壁,情感问题,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压力问题,其他特殊毕业群体的问题等等,而导致的种种心理问题如:烦躁、焦虑、恐慌、自卑、依赖、从众。

构建预防和干预机制,有效干预毕业生心理危机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中要求: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整毕业生就业心态。各高校要重视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就业压力,特别要注重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

增强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和就业指导中心等机构的职能。目前,任何一个高校都有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帮助解决大学生的生活情绪问题,感情纠葛问题,缓解人际关系矛盾等等。但是毕业生的心理危机,不仅仅需要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帮助,更需要就业中心帮助。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应该开设《就业政策与择业技巧》课程,给毕业生灌输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求职材料的准备,面试技巧以及签约后续事宜等等,让毕业生了解求职过程和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差异如何辨识。如在求职过程中再出现恐慌、焦虑等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解决了。

加强毕业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队伍建设。心理危机干预的主力是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师,但是在高校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毕竟是少数,而工作在学生一线的辅导员,班主任和论文指导老师,是和学生联系最密切的,是能够发现学生问题的源头,学校应该花重金让这些辅导员、班主任和论文指导老师出去参加培训学习,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或者三级证书,这样壮大毕业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队伍,能够更有效及时地发现毕业生的心理问题,采取危机干预措施,解决问题。

重视心理委员的及时汇报制度。学校设立心理咨询三级制,最高级是学校的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院系的心理咨询室;班级的心理委员。班级的心理委员是非常重要的角色,起到对全班级同学情况的熟识了解,判断分析,上报跟踪。毕业班课程少,大部分时间都在实习,这就非常需要心理委员及时发现、掌握高危群体和个人的心理状况,更便捷地进行跟踪、援助和上报,防患于未然。

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心理危机干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开展,如个人干预、团体干预、网络干预、电话干预等,各种形式有利有弊,应根据产生危机的个体或群体的实际情况,探寻各种形式的有效结合,采用共情,傾听等心理技巧,建成课内与课外、个人与团体、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以期达到最佳的干预效果。

建立毕业生心理危机应急干预机制。毕业生心理危机应急干预机制包括毕业生本人的自救、辅导员与家长的心理援助,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专业指导,还需要相关医疗机构的诊治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各负其责,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心理危机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多层面地解决心理危机对毕业生造成的伤害。主要工作还要依靠院系发挥心理辅导教师、德育工作者、学生心理委员和班级干部的作用,先解决好一般性的心理危机,对于特别严重的心理危机只好依托相关医疗机构、家长和些小进行通力配合来解决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解决毕业生的心理危机,思想认知很重要。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就业方向,目标明确,这样就不会出现从众心理去参加各种考试。要让学生认知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的关系,寻找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要让学生了解,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计划中要预见到实施的困难。要让学生知道,出现心理危机,要寻求帮助,最终解决问题者还是自己。

猜你喜欢
村官心理咨询危机
唱村官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危机”中的自信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我要当个好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