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台戏”助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

2017-10-10 20:13丁雪芹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20期
关键词:三明市流动群众

丁雪芹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如何,直接关系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的文化权益。流动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是借助于文化生产主体、文化传播载体及文化产品供给工具的流动,实现文化服务的动态供给。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已成为城乡文化服务无缝覆盖的有效措施,但效能低下也成为困扰流动文化服务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此,三明市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探索建立流动文化服务常态化机制,实施“半台戏”公共文化配送服务,不断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保基本、广覆盖、高效能,进一步满足城乡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用。近几年,三明市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理念为指导,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创建“半台戏”这样一种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实施公共文化配送服务,开展订单式、流动文化服务,弥补了传统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短板,消除公共文化服务盲区,切实惠及基层群众,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百姓及特殊人群,对活跃人民文化生活,服务经济社会,弘扬时代精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探索现代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三明市是山区欠发达地区,共辖2区1市9县,即梅列区、三元区、永安市、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建宁县、泰宁县、将乐县、沙县、尤溪县、大田县,总面积2292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4万人,多为山区,人口分散。全境皆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积淀深厚,同时,现代文化建设蔚然成风。这种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造就了三明社会文化多样化特点,而社会文化多样化给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提出多样化的要求。

2013年2月-2016年10月,三明市成功获批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创建过程中深入分析制约三明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和问题,创造性地推出了“半台戏”这样一种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创新,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符合地域特色、适应群众需求的山区公共文化服务新手段,较好地解决了制约基层文化活动开展的一些难题,加强了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上下互动,资源共享,变集中性示范服务活动为经常性、长期性服务行动,使基层文化工作专业起来,使群众文化生活丰富起来,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保基本、全覆盖、均等化。

“半台戏”是三明市、县两级宣传文化部门联合开展的以送戏下乡为主的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新模式,配送的内容包括演出、非遗展示、公益讲座、主题展览、培训辅导等。配送的主要方式是市里通过征集项目、组织评审、公布目录的方式,先建立服务资源库,再结合各县(市、区)基层群众的需求,以按需点单、分级点单、配套点单等形式,实施联动配送。其中,点单配送,是由市里负责购买部分节目进行配送,其余节目的编排、演出、组织工作由地方负责,通过分级购买,形成“一台戏”。就是“上面配送一部分,当地组织一部分,群众参演一部分”,通过“资源共享、基层点单、分级购买、四级联动”,由市政府采购配送带动县、乡政府采购配送,构建市到县、县到乡、乡到村的配送体系,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以城带乡、以上率下、由点及面、服务配套、网络健全的新格局。

“半台戏”公共文化服务配送的创新模式,较好的顺应和贴近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充分调动了个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专业文化队伍与民间文化队伍的融合,更加突出知识性和趣味性,进一步打破了与老百姓的距离感,演出的互动效果更佳。“半台戏”模式不仅可减少资金、资源的低效利用和浪费,还有助于发挥地方文化人才,锻炼基层文化队伍,培育地方特色文化,创作出一批内容健康向上,接地气、有温度的文艺作品。

有利于实现流动文化服务常态化

流动文化服务实质上是一种“上门服务”,只有保证服务常态化,才能推动文化惠民,让群众的文化权益得到保障。“半台戏”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是以送戏为主的、并包含讲座、展览、辅导等在内的综合性文化服务,是通过上下对接的方式,变政府单方面确定服务项目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预约式供给服务,有利于增强各级各部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通过服务内容和手段方式的现代化,做到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实现文化下乡常下乡、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

为了使送戏下乡活动更加贴近群众,永安市探索推出“半台戏”文化下乡模式,即利用流动舞台车、流动图书馆深入基层农村开展“文化走亲”乡土巡演、巡展,通过开展文艺演出,由过去下乡演出的一台“独角戏”,变为由文化馆业务干部、馆办公益文艺团队和文化志愿者出半台节目,由乡镇(街道)、村(社区)群众自编自演半台节目。同时,文化馆举办艺术摄影、书画、非遗展览,组织流动笔会,组织文艺骨干对当地业余文艺团队进行文艺辅导培训;图书馆推行总分馆制,建立资源共享的图书流通网络,内容上的“一台戏”演出变为综合性公共文化配送,推动公共文化资源流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沙县常年实施“送、种、养”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化大篷车、文艺汇演活动,向基层群众“送文化”;开展“联亲结对、共建文化”活动,招募文化志愿者,艺术扶贫培训基层文化骨干,进行“种文化”;积极探索基层文化队伍和民间文艺社团扶持机制,以奖代补支持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推行“养文化”。建宁县开展“墟日快乐行”群众性宣传文化活动,依托全县各乡镇传统墟日,举办以一台戏、一堂课、一张照片、一次义诊、一个展览等“五个一”为重点内容的系列宣传文化活动,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

有利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

中共三明市委宣传部长期坚持在每年春节前后,牵头组织全市性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服务成员单位从最初的十几个单位扩展到现在50个单位,共同组织开展文艺演出、形势政策宣传、科技服务、医疗义诊、法律咨询、计生服务、科普宣传、农技服务、义诊体检、书写春联、赠送书籍年历等文化年货的服务活动。2007年以来,三明市歌舞团(现更名为: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集中编创力量,创作了一批反映改革开放基层农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结合各时期中心工作和主题宣传活动,利用国家配送的流动舞台车,开展送戏下乡“百场巡演”活动,8年来共演出675场、观众达百万人次,成为“搭在农民家门口的流动舞台”。这种流动文化服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不足,但还不能满足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特别是农村老、少、边、穷等村落,公共文化服务仍存在不少盲区。三明有380个贫困村,除了农村电影放映较有保障外,至少有50%的边远贫困村无法享受到文艺巡演等流动文化下乡服务。

“半台戏”公共文化服务配送,使市级单方面包揽“一台戏”的演出活动,转变为县乡两级各承担“半台戏”的综合文化配送服务模式。有利于扩大服务范围,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让基层群众共享文化“大餐”。同时,“半台戏”的视频材料上传至网络、电视及高清互动平台,极大的充实了三明市的影视资源,充分调动了市民的收看积极性,达到了一举多赢的良好局面。

有利于开展流动文化服务的组织领导

流动文化服务的供给主体及开展部门众多,活动形式也多样,但由于各部门单位形成了以本身的行政事业机制为营垒,文化服务资源被条块、行业、区域分割的局面,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提升。为实现流动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需要面临着上下部门之间、不同部门之间、各文化单位之间、各文化艺术门类间的沟通协调,需要各类文化服务资源的整合。实施“半台戏”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是以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牵头,各级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全面参与,市、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流动服务新格局,有利于把各有关部门单位的文化服务资源纳入配送资源库,统筹开展流动文化活动,使文化服务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半台戏”公共文化服务配送,使公共文化服务由宣传文化部门单打独斗,转变为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充分发挥老千、教育、卫计、体育、工、青、妇、科协、文联、残联等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优势,结成“服务联盟”,在器材设备、活动场地、活动经费、团队建设上对基层文化给予支持,深入基层开展关愛农村留守儿童“艺术扶贫”工程、“公共文化大礼包”派送、“流动科技馆”巡展、人口文化艺术团巡演、“文化大集”进园区、“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百场社会科学专题报告会”、“视频科技讲座”、实用技术培训、文艺支教结对帮扶等系列活动,丰富文化下乡服务内容。

猜你喜欢
三明市流动群众
三明市海斯福化公有限责任公司
三明市海斯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三明市海斯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多让群众咧嘴笑
流动的光
流动的画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