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教育资源任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2017-10-10 21:01高云峰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20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教育资源

高云峰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在人才培养领域,占据显要的地位,在当前多元思想意识涌入的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挑战和制约,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效果,我们要大胆尝试创新,引入和改进隐性思想教育,在隐性的渲染方式下,潜移默化地作用于高校学生的思维和行动,从而在营造出的暗示情境之下,拓展隐性教育资源,增强隐性教育效果。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的多元思想潮流,我们需要进行反思和变革,要用创新的意识引入隐性教育意识,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资源,寻求隐性教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提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并借助隐性教育资源的渗入,寻求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路径。

高校隐性教育资源的概念及特点

隐性教育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构件,它是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无须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模式,它的教育内容广泛,包括有:知识、文化、人际关系、礼仪等。隐性教育资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普遍存在。隐性教育资源存在于高校校园中的每一处,它渗入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之中,存在于校园的整体环境和氛围之中,具有广泛的、潜在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目标是隐含无规划的。隐性教育资源没有明确的规划,它的教育功能潜伏于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之中,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其隐晦性的目标会让学生感受不到丝毫压力,并在日常的吸纳中领悟出隐性教育资源的精妙。

多元化的手段。隐性教育资源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在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下,學生可以接受诸如:渗透隐性教育、熏陶隐性教育、弥散隐性教育、暗示隐性教育等,这些层层递进的、家校共教的、自我怡情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非常明显的良好效果。

影响和制约高校隐性教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原因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全面的保障机制。隐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需要以全面而完善的保障机制作为前提,然而,当前对于隐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尚缺乏认识,长期以来开展的课堂式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有较大的重视度,而以情感体验为主的隐性思想教育却显得单薄。其次,高校对于隐性教育在思想政治中的应用缺乏人力、物力、财务保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担任主角的辅导员有较多琐碎性的事务性工作,对于关心学生的内心情感、隐性发展状况等,常常感觉力不从心,无所适从。最后,鉴于对隐性教育的认知度有限,高校对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还有待完善,还需要借助于机制的支持体系,来提升隐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同时,隐性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开发度不足。目前,对于隐性教育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分散在理论领域,以隐性教育课程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实践开发的滞后,不利于隐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筑。

高校隐性教育资源开发有待全面创建。高校的隐性教育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加以分析:

教育者本身的隐性教育资源未被全面开发。高校的教育者没有在隐性教育资源上起到示范作用,由于高校扩招、规模扩大,高校教师呈现匮乏态势,一些教育者缺乏专业的职业素养,个别的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管理欠缺科学化教育手段和艺术化的教育技巧,教育者自身素质的缺失对学生思想上易造成混乱。

高校校园中的隐性教育资源未被充分挖掘。在高校之中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但是对于学生管理的制度主要是纪律的约束和违反的惩罚,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还需要深入挖掘其精神内容,而不能流于形式,在校纪校规中关于凝聚学生社会时代思想的政治要求,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高校的隐性教育途径还有待拓宽。在高校的隐性教育主体中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较多的表现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枯燥无味的讲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自主的思想辩论形式基本缺乏,因而,显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单调性和沉闷性。其次,在高校的专业课程中也没有很好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授专业教学的过程中,缺少相关的治学态度的教育。

高校隐性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路径及对策

转换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明确隐性教育任务。在新时期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略显单薄,在面对多元文化思潮冲击的威胁下,高校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发生了动摇、意识形态也在发生转变,单纯的显性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而应当更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使两者相互融合、高校要在明确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前提下,建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促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融合。首先,我们要正确辨析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关系。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犹如“硬件”和“软件”,它们协同交织存在于高校教育实践之中,相互融合和促进,实现功能互补。我们要在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为教育主渠道的前提下,渗透和融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两者有机融合的适宜路径。

其次,要充分实现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的互补功能。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长期以来的、鲜明的思想政治导向功能,向大学生传递了主导观念,有其显著的优势和特点;而隐性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情感的渗透教育,寓教于乐,存在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状态中,在知识、情感、行为等过程形成良性的循环状态,从而达到对大学生的教育效果。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和协调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借助于渗透式教育方式,以语言、文学、体育、艺术为教育载体,强化在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渗透和融入,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熏陶式教育,以高校校园为教育的载体,从高校校园文化的高度,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之中。另外,还要借助网络的力量,使网络成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阵地,融入学生的生活。

最后,要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实践衔接。在高校教育中,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入隐性教育资源,在显性教育的过程中,开发、挖掘和利用隐性教育资源,使两者有机地衔接和整合,在相互依存中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整体。同时,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延伸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用富含科学精神的校园雕塑、规范化的校园布局、严谨的治学风范,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高校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要继续发扬其主渠道地位和作用,同时,还要全方位运用各种隐性教育资源,完善、拓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构建完整、齐备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日积月累的积淀,我们要将隐性教育资源融入学生的校园生活之中,用深远的历史气息、活跃的校园氛围,为大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宽阔的平台,为促进显性教育资源补充内部潜能,针对现今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方面,进行隐性教育的渗透和融入。

首先,高校领导者要充分重视隐性教育资源的利用状态,根据高校实际情況,拟定适宜的隐性教育资源利用计划,从而保证隐性教育的物质环境。

其次,要构建完备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与显性思想政治理念课有同样的价值和意义,要将隐性教育资源融入学生的日常情感生活中,进行正确行为习惯的培养和高尚道德品质的培育。例如:坚忍、持之以恒的探索创新精神可以渗透于自然科学教学之中;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博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可以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加以熏陶。

注重师生双方的教育互动

首先,要发挥教育者自身的教育示范作用,教师的魅力自古就有“亲其师,信其道”的说法,它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资源,在教师的示范教育熏陶下,学生以教师为样本,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接受教育和感召,吸纳隐性教育知识,树立隐性教育观念,在师生之间真诚自由的对话中,可以对学生的知识增长和身心成长,起到重要的促动作用。

其次,教师要改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采用民主生活会、主题班会、开放讲座、网络论坛等方式,让学生释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增强师生之间平等、尊重、民主的氛围,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下,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使学生喻悦地接受隐性教育思想和知识。

再次,要组建专业化的辅导员师资力量。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上的主力军,高校要组建具有专业素养、科学素养的辅导员队伍,可以从知识上、思想上、情感上给予大学生以专业指导,使大学生在隐性教育中实现内隐学习,从而增强大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省自警、自立自强意识和精神。

综上所述,高校隐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主导的前提下,利用各种渠道和媒介,实现从上至下的隐性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并在隐性教育资源扩展的过程中,与显性教育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目标,从而全面构建完善齐备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教育资源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
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