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点事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析

2017-10-10 21:41苟艳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2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苟艳

[摘要]网络热点事件是指经由网络传播,引起巨大社会影响的事件。网络热点事件背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不断削弱,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而同时又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契机,有利于掌握大学生实际思想状况,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要从构建全方位舆论引导体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建设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等方面充分利用网络热点事件的有利资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网络热点事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20-0060-03

网络热点事件指经由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发布信息,通过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社区及传统媒体等的大量转载,引起社会公众热议,形成强大社会舆论,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事件。网络热点事件具有传播迅速、参与主体多元、传播中负面信息偏好等特点。而我国的大学生普遍出生于90年代,被称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对于网络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大学生处于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时期。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自由性、共享性的特点使得海量信息跨越时空局限快速传播,而另一方面,良莠不齐的信息不加甄别地冲击着社会大众和大学生的头脑,刷新着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消解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一、网络热点事件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到25.2%,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占15.6%。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传媒形式。而网络所具有的低门槛和准人、身份的虚拟性特征使得一些社会事件经由网络发酵后呈现喷发博然之势,迅速引领社会舆论,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对社会生活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大学生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关注现实生活又充满了理想主义情怀,是网络的忠实参与者。大学生在良莠不齐的海量网络信息冲击下,如果缺乏必要引导很容易受到热点事件的负面影响,网络热点事件削弱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动摇了大学生的价值观,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网络的低门槛使得网络热点事件成为了社会民意的宣泄口和社会矛盾的聚集地。人民网发布的《2015年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将2015年的热点事件分为社会矛盾、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吏治反腐等八大类别,而社会矛盾在近三年来一直居于首位,官民关系、贫富差距、仇富心态、医患矛盾、权益纠纷等社会矛盾依然是舆情压力的重要来源。如果缺乏必要引导,负面和消极的网络热点事件更容易引起人们和大学生的关注,可以说“网安则国安、网强则国强”。

(二)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

在过去的一年中,网络热点事件和互联网舆情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首先,传统媒体进一步式微,“两微一端”主导社会舆论议程,微信、微博及新闻客户端成为了获取网络资源的第一信息源,尤其是我国微信用户达到6.5亿,成为社会舆论的新引擎;其次,微信公众号:“意见领袖”风光不再,在2015年我国网络监管部门对网络公知大V重拳出击,一大波正义网民的进驻,使得网络风气更加清朗;再次,网络社群活跃职业群体崛起,伴随微博大V式微和网络社群趋于活跃,网络舆论中“广场式”的鼎沸之议减少,“沙龙式”的社群对话增多,这标志着社会各群体真实的利益博弈在互联网上聚合成体,也表明网络内容供应在技术细分之下,公众生活偏好的凝结。而“老毕视频”则更加标志着舆论话语权开始与核心力量剥离,草根中V、小V开始真正拥有了舆论话语权和公信力,网络扁平化的特征进一步凸显。网络热点事件事涉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网络舆情千变万化,热点事件的增加也反映出人们对于社会的关注面的拓宽,对于自身的利益诉求日益增加,而大学生作为特定的知识分子群体对网络热点尤为关注。

故此,网络热点事件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随之变得复杂多变,网络热点事件可以动摇大学生既有的社会认知,而加以引导又可以使大学生对热点问题的认知更为深刻准确。通过对网络热点的追踪可以及时捕捉大学生思想的真实状况,而利用网络热点事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更为生动具体,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網络热点事件实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

二、网络热点事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契机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实践中不断加强,经历着否定而否定的历程。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网络信息唾手可得,大学生不仅是互联网的围观者更是其忠实的参与者。在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下所掩藏的是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社会阵痛,官员腐败不断刷新着民众的底线,医患矛盾愈演愈烈权益,各种群体的利益纠纷错综复杂,根据人民网发布近三年互联网热点舆情报告,近三年来前十五名的网络热点以负面热点居多,在网络热点板块中社会矛盾一直居高不下,承受着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社会的阴暗面毫无保留地展示给了大学生,这必定与大学生所接受的理论相悖,会造成大学生思想上的混乱,价值选择上的无所适从,甚至会推翻了他们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

根据心理学研究,人本能具有负面信息的偏好,在关注网络信息时更容易留意到负面信息。社会转型期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矛盾不是社会生活的全部,一方面,负面网络信息喧嚣尘世会让大学生丧失判断是非曲直正误的能力,而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看到这正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契机,思想政治教育绝不是枯燥的理论宣讲,对社会的阴暗面避而不谈,而是教会学生用辩证理性的观点看待社会问题。2015年“东方之星”长江沉船事件是巨大的灾难,而在灾难面前政府媒体所表现出来的应变能力和伟大的人文关怀是对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最好说明,2015年“九三阅兵”事件举国振奋,西方媒体态度消极,这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我国“和平崛起战屡”进行说明的最佳例证。网络热点事件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感染力,把握住了热点问题的实效,及时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利于掌握大学生实际思想政治状况

网络热点事件有利于了解大学生的实际思想政治状况。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往往依赖于学生的平时表现、个别访谈、座谈等途径来摸清大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这些渠道常规利于执行,但也带来另一个弊端,迫于压力大学生所反映的情况未必完全真实可靠,而网络舆情则很好弥补了这一缺陷。网络的匿名性使得大学生可以在网络是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热点事情的真实看法。大学生对社会生活富于期待,热衷于参与到题材多样的热点事件中,作为网络原住民的他们不止于围观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也积极对熱点事件推波助澜,成为热点事件的参与者和亲历者。因此,大学生对网络热点事件的参与情况能反映出他们真实客观的思想政治状况。

网络热点事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的一手资料,使得我们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了解能够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此基础上对这些资料进行剔除和再加工,最终形成学生思想实际状况的全貌,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同时,网络的虚拟性也使得师生的鸿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借助于网络,师生身份的淡化让思想政治教育能以朋辈的身份开展,学生也更容易吐露他们的困惑,显露出他们思想上的误区,这样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三)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依托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依赖于思政课教师、学校辅导员和学校其他部门的配合来实现。而众所周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难以受到学生足够的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五门主干课程为依托,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都具有理论性强、生动性不足的特点,其固定统一的理论体系使得理论的宣讲显得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其实效性一直为人诟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亟须加强。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并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成为了大学生上网的主要方式,微信二维码成为了很多教师的上课标配,网络热点是我们难以回避的教学难点。素材多样、充满争议的网络热点实则是我们唾手可得的教学教育素材,是师生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能否顺应时代的变化,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以网络热点为载体,搭上大数据时代这一趟列车,不断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结构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实效极为重要的因素。

三、网络热点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构建全方位舆论导向体系

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是资产阶级的工作重点,“意识形态的阵地,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网络的低准入门槛使得各种力量充斥其中,在网络热点事件中腐朽的、落后的观念也大行其道,这其中不乏西方资本的力量。2015年,中国互联网发生的多起重大舆情事件(负面)都和“历史虚无主义”有关,其中“纳吧事件”更是标志着“历史虚无主义”正在利用新媒体加速渗透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残害青少年思想三观。可见,网络热点并非一汪清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值得警醒。因此,在网络热点的背景下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构建全方位的舆论导向体系。

要构建舆论导向体系,首先,要建立起全方位的舆论宣传平台。必须建立起传统媒体在内的,依托于网络的全方位的舆论导向体系。网络现已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窗口,“两微一端”是主要渠道,必须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号、微博的建造,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建设,积极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舆论的宣传引导。对一些重点网络热点舆情及时在舆论平台追踪报告,澄清大学生思想上的误区,客观公正看待网络热点问题,在实践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其次,重视网络舆情的搜集分析。对学生的思想动向的掌握必须依赖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舆情的搜集分析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庞杂的后台资料进行剔除、选择、统计和分析,从而刻画出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全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次,注重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是难以想见的,网络舆论的实践经验也显示出了网络大V、网络意见领袖对网民的巨大影响。因此,培养起思想素质较高的学生意见领袖能在学生团体中起到示范效应,更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二)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多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应然与实然的矛盾显露无遗,思政工作面临的矛盾和风险更加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不断得到加强。网络热点事件所折射的现实问题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相应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是将外在的理论内化为思想品德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重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

理论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在网络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是意味着无视网络的巨大发展而进行理论的闭门造车,而是意味着对网络舆情详尽分析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平等的理论交流。因此,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重视对网络热点舆情的搜集和分析,了解学生思想的动向,洞悉学生理论的误区,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做到言之有物,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其次,改进思政课的方式方法。以往的思政课给学生留下了呆板、枯燥、照本宣科的印象,而根据相关调查表明,学生最欢迎的思政课是教师将实例引进课堂,以热点问题支撑理论。因此,思政课应该更多的和网络热点结合起来,在课堂上结合理论对网络热点进行分析。思政课也应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例如思政课二维码、教师个人的思政微信微博的建设都是可以采取的方式。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实践出真知”,思想政治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开阔学生眼界,增长见识,寓思政教育于无形。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学生社团活动、个体学生自主实践活动都应该得到鼓励支持。对网络热点舆情的及时追踪,对思想政治理论抽丝剥茧的解读都依赖于学生主体的参与,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才可能真正取得实效。

(三)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依赖于一支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他们是思政理论课的主导者,是实践教学和思政教育环境的营造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人才保障的作用。思政教师队伍不仅包括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老师,也包括了学校其他部门和思政有关的工作人员。

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提高思政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思政理论课教师要勤于理论,精于理论,了解思政学科最新发展动向,能够将对学生思想政治动向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水平。思政其他工作人员很多并不具备专业的思政专业知识和分析方法,必须注重对他们理论水平的提升,能够学会用专业方法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其次,提升思政工作者计算机技能水平。要掌握网络背景下学生的实际实际思想动向就必须依赖于对数据的分析,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让网络舆情的搜集分析变得可行,但也依赖于较高的计算机技能水平。因此,必须提供给思政工作者计算机专业技能培训,掌握对数据搜集、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再次,增加思政工作者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家独大,也不能闭门造车,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再不断发展和更新,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思政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变迁的,去其他学校和机构学习观摩最新的思政教育模式可以为思政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积极的学习和交流可以相互借鉴、相互提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

小结:网络热点事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热点舆情的展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让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恰恰在挑战中也蕴含了变革的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革自己,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结构,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于网络热点事件影响的研究也绝不能停下探索的脚步。必须因时制宜的跟踪网络热点事件,从具体的变化着的热点事件着手,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厘清大学生思想上的误区,澄清大学生观念上的偏见,从而对网络热点事件有更为清晰而正确的认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封丽萍)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