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满意度视角下的一流专业建设分析

2017-10-10 09:30石小晶张杰孙倩张庆民张正勇
文教资料 2017年18期
关键词:需求分析专业建设双一流

石小晶+张杰+孙倩+张庆民+张正勇

摘 要: 本文立足专业建设,以南京财经大学某新兴专业建设为对象,从学生专业满意度视角探讨专业内涵发展驱动要素,谋求更全面的专业建设实施方略。学生作为专业服务的“顾客”,是专业建设最直接的体验者、践行者,其主观感受影响学习的有效性、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技能的娴熟性等。

关键词: 专业建设 专业满意度 新兴专业 双一流 需求分析

“双一流”建设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以来最新的国家高校建设政策方案,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其基础在于专业建设,一流的专业建设将带动整个学校的学科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力,极大地促进学校、学科的发展,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环节。学生是专业建设最直接的体验者、践行者,了解学生的专业满意度情况,是评估与持续改进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依据,具有多方位的参考价值。专业满意度指的是大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主观态度和切身感受,是学生学习的内心期望与实际教育获得的比较结果。当获得大于期望时,学生会产生相对满足的感受,反之,则产生不满足的感受。专业满意度是反映学生对教育经历与结果的主观评价与喜好程度的评定指标,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专业满意度分析,首先能够有效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态;其次能够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针对满意度较低选项的深层次解析,有利于专业建设的不断深化;再次,针对专业建设,尤其是新兴专业建设,专业发展的土壤之一即在于学生的认知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与发展,专业建设需要与时俱进,在满足学生认知渴望的同时,还应该前瞻性设计规划专业上升通道。下面将从专业满意度调研与现状分析、专业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专业满意度的专业建设实施建议三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专业满意度视角下一流专业建设的实施要素。

一、专业满意度调研及现状分析

以南京财经大学某新兴专业为对象开展专业建设调研,该专业是近年来为适应现代社会现实需求开设的新兴专业,学生人数一届控制在60人以内,入学分数较高(普遍在第一批次本科分数线以上),生源质量较好,毕业生就业率、考研录取率在全校处于较高水平,为持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争创一流专业的发展目标,开展了以下学生专业满意度调研研究。调研随机选取了72名该专业同学,覆蓋了该专业大一至大四各年级,基本调研结果如下:对专业课程感兴趣同学占比为85%,认为专业课程设置有益的同学占比为93%,学生对专业建设的总体满意度在90%以上。调研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对现有专业建设资源持肯定态度,对专业课程有较高的兴趣,但是结果显示出部分学生认为专业建设仍有可改进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对专业满意度情况开展进一步解析,为一流专业建设提供潜在着力点。

二、专业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综合问卷、座谈等多种调研途径,总结梳理出造成大学生专业不满意的可能影响因素,主要涉及三个层面:一是学生层面,二是教师层面,三是社会层面。

1.学生层面主要在于学习观念和学习热情两个方面。

(1)学习观念方面。由于部分社会舆论及自身认识不足,部分学生形成了“大学学习很简单、很轻松”、“60分万岁,多1分浪费”的错误心态,以及大学考试,只需考前临时“抱佛脚”就能及格的心理,造成了部分学生在大学课程学习过程中不够认真、考试成绩不够理想、课程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实际上,大学教育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是学生融入社会生活前学习专业技能的重要阶段。因此,更需要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学习时间,钻研专业技能,构建完备的专业知识体系,努力成为专业化人才。

(2)学习热情方面。部分学生在刚刚迈入大学时,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学习激情无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活日渐平淡、专业课程逐渐复杂、社团活动“永无休止”,学习热情逐渐消退,进而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出现减缓趋势。此时,迫切需要引导学生设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保持对知识学习的渴望,维持积极学习的热情。

2.教师层面主要在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

(1)课程设置方面。专业课程的设置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展开,表现为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等,集中体现了专业的知识体系脉络,是培养专业人才知识架构的基石。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社会需求“日新月异”,教材的更新速度显得缓慢,部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脱节。其次,实践性课程在当代专业建设中的位置愈发凸显,需要加强,其主要作用在于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感性认知水平。再次,随着年级的增长,专业课程的难度逐步加大,对学生学习形成挑战,需要对“畏难”的学生进行鼓励,以保持其学习的兴趣。

(2)教学方式方面。高等教育教学的知识传授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为讲授式,教学方式较单一,在所讲授知识较复杂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有效长期保持。并且,近年来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发展,对某些自制力薄弱的学生而言诱惑过大,很容易出现“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因此,在严格课堂纪律的同时,教学方式也要多元化发展,综合运用启发式、互动式、小组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活力。

3.社会层面主要在于专业认知和就业两个方面。

(1)专业认知方面。造成部分学生专业满意度偏低的社会因素之一在于对专业的认识不全面,导致某些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后对专业的感情尚不深厚,尤其是所谓“冷门”专业的学生,可能存在思想包袱。比如:在高考志愿填报阶段,限于高中基础教育与大学专业化教育的差异,以及大学专业的“纷繁复杂”,某些学生及其家长采用“望文生义”或者追逐“热门”专业的填报方法,对专业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进入大学后的专业认知片面化,造成某些学生专业发展前景不明朗,专业满意度随专业不同而分化的现象。

(2)就业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而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满意程度。造成就业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高校专业化人才输出与社会多元化需求不匹配引起的结构性就业困难,二是基于社会化专业认知水平的局限,突出表现在择业、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的专业严格限制,造成“伯乐-千里马”无法相遇的人为鸿沟。endprint

三、基于专业满意度的專业建设实施建议

通过本专题调研的上述分析研究,揭示出学生、教师、社会三个方面对学生专业满意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给予我们建设一流专业提出新的挑战,从学生专业满意度视角出发,提出构建一流专业建设的三个方面实施建议。

1.学生激励。

专业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学生,一流专业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一流的人才,国家未来的优秀建设者,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学生的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投入,因此,适当的激励是必要的。由于部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掌握专业技能,除考研外,高等教育的选拔性功能已经不是主要的激励手段,因此日常学习中的激励应该是高等教育激励学生的主要承载方式。激励策略包括以下方法:优秀学生作业的现场交流,课堂实时问答与点评,开放性课题讨论,科研论文撰写辅导,课程成绩多元化激励。学生拥有充实而又源源不断的专业收获,激励与付出相匹配,在其专业满意度有效提升的同时,形成全体的积极向上学风,有望促成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2.教师教研。

专业建设的实践主体是教师,是建成一流专业、培养一流学生的核心,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立足学生专业满意、教师教研的着力点应包括课程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课程研究,是深谙所授课程的深刻内涵,是紧跟课程的发展前沿,是不断洞悉课程变化规律,是不断思索各课程体系内、体系间关系,是顺应社会发展不断调整课程内容,在当代,发展完善实践性课程尤为迫切,课程研究是提高专业建设知识体系完备度的重要指标。教材研究,是课程研究的知识载体之一,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应选取高水平、高质量的最新教材,应鼓励教师提炼、总结本专业教材规律、特点,编撰适应本专业教学特点的自编教材,打破专业教学中只有一本教材授课的惯例。教法研究,是为了满足教学方式多样化、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现实需求,创造易于学生接受、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的课堂教学环境,应鼓励教师运用新型教法理念,如慕课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教学法等。

3.引导宣传。

这在专业建设的强化作用日益明显,突出表现在学生引导和社会宣传两个方面。学生引导是学生尽早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专业认可的工作举措,尤其是针对大一新生,专业化教育迫切而必要,贯穿四年学业的专业归属认同发展教育同样重要,教师、校友的积极引导,有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学生职业发展指明方向,形成梯队式人才发展新局面。社会宣传在于向社会主动普及专业教育内核,扩大专业的社会认知,扫清就业狭隘认识,为专业人才发展不断开辟崭新领域。

综上所述,一流专业建设的本质是培养一流的人才,学生满意度研究是探讨学生对专业建设反馈机制下谋求更高水平专业建设的新思路。通过对南京财经大学某新兴专业的研究分析,揭示出影响专业满意度的学生、教师、社会三个层面多个层次的因素,结合实际、分主体,提出学生激励、教师教研、引导宣传三个方面的专业建设实施建议,为高校专业建设层次提升注入新的认知。

参考文献:

[1]杨兴林.关于“双一流”建设的三个重要问题思考[J].江苏高教,2016(2):40-43+48.

[2]胡前途,韦奕妮,徐玉洁,黄翔,韦霁珊,柳亮.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研究综述[J].教育现代化,2017,4(3):267-268.

[3]王婧,梁丹,谭琰,张朝晖.高校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2):1896-1898.

[4]陈晓蕾.大学生学习状态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高教学刊,2016(18):59-60.

[5]王金花,梁宁.基于学生满意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5):99+97.

致谢

感谢南京财经大学教学改革立项课题(JGY1751)基金对本文的资助。

通讯作者:张正勇endprint

猜你喜欢
需求分析专业建设双一流
大学师生需求发展分析
基于UML技术的高校贫困生管理系统建模分析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