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经济史教学中教法上的变与常

2017-10-10 23:45阳洁胡芳
文教资料 2017年18期
关键词:教法教学设计

阳洁+++胡芳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应秉承继承与发展并举、沿袭与创新共进的教学理念。在教法、学法上既要守住历史学科的特色教学方法,又要不断探索出与时俱进的新方法。本教学设计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坚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智在用法”。在守住史料教学法、讲授法、比较法、自主学习法等历史专业常用教学方法的同时,大胆探索出”概念定义法”这一新的学习方法。在本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采用概念定义找出商业发展的表现;采用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归纳出特点;通过“常中有变,变引领常”的教学理念,最终实现“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学是为了今后更好地自学”。

关键词: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 教学设计 概念定义法 教法

一、设计思路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下提出: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如何条理清晰、角度全面、易于理解地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特别是揭示发展的特点将成为我重要的突破口。经过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智在用法”[1]的深入探究,我摸索出一套教学法——“概念定义法”,即重点强调和进一步厘清相关概念定义。从概念定义中找出表现,又从表现中归纳出特点。

通过“常中有变,变引领常”的教学理念,最终实现“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学是为了今后更好地自学”[2]。

以此为思路设计本课,让新的教学方法使纷繁复杂的表现变得有规律可循、课堂结构变得更加严谨。总之,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获得“常中有变,变引领常”的高效的学习法,希望为提高高中经济史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有益借鉴。

二、教学设计方案

【导入】我喜欢引用最喜欢的一位教授的话:“历史并非安静的湖水,而是前进的河流。”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最需要关注的不是已经存在了的,而要去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去思考我们是如何摆脱原来的状态而实现不断地超越。这节课我们正好要探讨古代中国商业产生、变化、发展的历程,了解古人是如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古人曰:温故而知新。首先我们回顾上两节课所学——古代中国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设问】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有哪些?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又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农业发展的特点可以从耕作方式:铁犁牛耕、耕作技术:精耕细作、经营方式: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四个方面总结归纳特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可以从时间、技术、部门、模式这四个角度归纳。

【设问】学了农业与手工业的基本特征。能不能分析出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征呢?

【设计意图】用一句充满哲理的名言引入本课,让学生理解本课重点不是商业经济的内容,而是商业变化发展的历程和特点。温故而知新既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又暴露出了学生并没有在经济史学习中找到“以不變应万变”的学习方法。

【过渡】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本课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

【教师讲述】课标要求概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即掌握古代商业发展的历程和各阶段的表现,并从中归纳出特点。而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这么五个阶段:先秦商业起步、秦汉艰难前行、唐代商业初步发展、宋代重大进步、明清传统商业发展到顶峰。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照课标要求,对本课重难点知识及宏观知识脉络了然于心。使之后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系统性。这一点是历史教学中的“常”,必须要坚守。

【过渡】我们不但要从宏观上掌握知识,还要从微观上各个击破,请大家拿出本课导学案落实基础知识。

【教师讲述】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对导学案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巩固。

学生自主完成表格,对于迷惑不解处咨询老师或者不填等待不断深入学习后再完成。

【设计意图】导学案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是历史教学方法中需要坚守的“常”。

【过渡】但是,知识的掌握绝对不是理解并接受,而是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设问】请问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你能否通过导学案的预习归纳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要归纳出特征,首先得知道古代商业发展有哪些表现,从表现中总结归纳特征。

【设问】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又有哪些表现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要角度全面、条理清晰地找出商业发展的表现可以使用概念定义法,先找出商业这个概念的定义。

【设计意图】概念定义法是不同于史料教学法、讲授法的一种教学方法。即从定义出发,通过研究定义展开问题的探索和解答。是我对经济史教学突破常用方法,寻求有益“变化”的积极探索。

【教师讲述】中国人的思维和西方人的思维有一个重要的不同,我们不注重概念的定义。而把注意力总是集中在原因、条件、影响、评价上。而西方人首先谈定义,再以此为依据讨论其他问题。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同时试验表明,又有助于学习迁移。

【设计意图】指出“概念定义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应对变化着的问题。从概念出发,明确定义是历史教学中需要坚守的“常”。

【设问】商业的定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人们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实现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从“定义”出发找“表现”,“人们”涉及中国商人的产生、中国商人与外国商人之间的贸易即对外贸易、对商人的政策这三个表现角度。“货币”涉及各类货币,以及货币的储存和兑换业务两个表现角度。“交换”涉及交换的时间,交换的地点,因交换而不断发展的商业性城市这三个角度。“商品”涉及商品的种类。好,把这些角度总结起来,就是如表1所示:

【过渡】请大家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朝代,从这些角度全方位为我们展现这一朝代的商业繁荣面貌。也可以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角度,描述各个朝代在这个角度上的发展变迁。设计好之后,请同学展示你的学习成果。endprint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选角度进行思考学习,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同时,在经济史教学中不过分强调经济学知识,而是关注经济发展进程,才是历史教学需要坚守的“常”。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选择中国古代“商业政策”的角度,阐述历朝历代商业政策发展的表现。西周:工商食官,商人为官府服务,被官府控制。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秦汉至隋唐: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大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艰难。但隋唐时,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宋元时,商业政策相对宽松,商人地位提高。明清时,对外贸易监管严格,但对内贸易相对宽松。

【过渡】这是从“商业政策”这一角度阐发的。有没有从宋朝商业发展表现这一角度阐发的呢?

【教师讲述】在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史上,北宋商业的发展可谓步入了全新阶段。在宋以前的唐代,坊和市存在严格界限,市的经营时间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在乡间形成草市,但并不普遍。那么到了宋这些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我们从惊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这幅展现了当时北宋都城东京汴梁城的繁华市井生活的图画中一探究竟。看,汴梁城商铺林立,甚至出现了繁华的夜市。图一,“十千脚店”什么叫“脚店”,相当于现在的三星级酒店,瞧,这个方柱标牌,外面蒙上白纸,写上店名,晚上在箱内点上蜡烛,这应该是最早的灯箱广告了,说明开封城的夜市是很热闹的。图二,沿街的商铺做生意,可以看到当时已经不用铜钱结账了,而用纸币,当时叫交子的来结账。商铺后面就是普通人家的住宅,坊和市界限打破。图三,有人临街叫卖,当街摆摊,当然那时候,不用担心有城管来踢摊、赶人。那么官吏都在干些啥?图四,这是一个衙门口,吏卒们东倒西歪得都快睡着了。反映出政府对商业的控制削弱,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出了城门,图五就是郊外乡间了,我们仍然能够看到草市非常普遍。

【设计意图】采用图片、文字史料教学法、表格法是历史教学方法中需要坚守的“常”。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宋朝以后,突破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突破“坊”“市”界限,临街而市,草市普遍;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不受官府直接监管;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过渡】北宋“市”的发展、商业性城市的形成及交子的出现是本课的重点,通过做一道史料题巩固知识点,我们采用的是地图探史的方法。

【设问】根据材料提示,请大家比较唐朝长安城和北宋东京汴梁城的地图,在城市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揭示了北宋怎样的社会大背景?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十二

有人曾这样描述宋代东京的商业繁荣:“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从唐代长安城的“坊”“市”界限受到严格限制到宋代汴梁城时间、空间的限制被打破,反映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削弱,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教师讲述】产生于四川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是北宋商品贸易时,为了方便货币的携带应运而生的。它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反过来进一步促进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设问】是什么促使四川商品经济如此繁荣乃至于出现了交子?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用唯物史观来回答这道题。在政治上:四川远离中原的兵灾战火,所以社会比较稳定。经济上:早在唐朝的四川已经经济繁荣、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当时有“扬一益二”之称。为北宋四川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地理:四川地处西南,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土壤肥沃。

【教师讲述】从经济角度分析商业发展的原因:农业与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产品商品化的趋势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就可以用所学第一课古代农业、第二课古代手工业在四川地区的发展状况的知识作为答题要点。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学生不但能够了解经济史中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的辩证关系,还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设问】如表格3所示请根据提示,给大家介绍明清商业发展的表现。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对外贸易:明朝出现了世界上大规模的航海行动——郑和下西洋,他拉动了一系列的朝贡贸易,对外贸易施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商业政策:限制逐步放宽;商品种类:大量农副产品成为商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交换地点:城市的经济功能超过政治功能,还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市镇,例如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商人:区域间长途贸易商人群体——商帮;货币及存汇:票号。

【过渡】朝贡贸易和商帮、票号是本课学习的难点。我们不妨采用史料证史、视频探史的方法突破这个难点。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载:“中国的海上事业,在下只是些和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传播之一种政治威严而已。”

【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的海外贸易是以经济为主?还是以政治为主?为什么?[参考答案:我国的海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以政治功能为主]

【过渡】明朝对外朝贡贸易,那么对内的贸易又有什么新的表现呢?

【设问】通过看纪录片《晋商》,归纳晋商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1.从事区域间的长途贸易。2.创新性地开创了票号,解决了长途贸易中运送现银带来的困难,有利于贸易的借贷和金融的自由。]

【設计意图】通过文字史料、视频史料、图片史料的多元运用,丰富历史学习方式。

【过渡】似乎没有同学提到唐朝的商业发展概貌。我们看到课本12页的学思之窗,进一步了解唐朝商业发展的一大特色——柜坊和飞钱。

【设问】学思之窗:柜坊飞钱的出现,对商业发展有何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对于一大段材料题,最佳解题策略是四分法解题。(1)分段分层。根据标点符号,全文可分为六层。(2)减肥瘦身。1、2、3层都阐述柜坊,可划分为第一部分。4、5、6层都阐述飞钱可划分为第二部分。(3)抓关键词。第一部分关键词:柜坊、远距离商品交易、富商大贾、存储金银财物。第二部分关键词:飞钱、商贾将货款委托、合券取钱。不用长途携带钱币。(4)升级改造。即用自己的话简明扼要地阐明观点。柜坊类似于后世的银行,为远距离商品交易提供资金的存储和借贷。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为长途携带钱币的商旅提供方便。总之,柜坊和飞钱使商业发展更加繁荣。endprint

【设计意图】对一大段材料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条分理晰地处理文字材料,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

【过渡】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商业发展概貌表能够填写完整了,如表格4所示,下面一起通过表现探究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教师讲述】从表现归纳出特点的最佳方法就是将各种表现分门别类地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横向即比较某一朝代的各种商业表现,从中找到突出特点。纵向即比较某一方面的表现在各个朝代的发展变化历程,从中归纳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纵向比较:1.商人及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之下的商人地位不高。2.货币及存汇:出现了类似于银行的柜坊,汇票的飞钱及纸币交子很早就出现。3.交换时间与交换地点:限制逐渐被打破,政府的控制越来越少。4.商品的种类:商业的发展是依附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商业不能占主导地位。5.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厚往薄来。明清对外贸易渐渐萎缩。从横向比较:1.商业起源早。2.宋元时期,商业发展空前繁荣。3.明清商业继续发展,出现了地域性商业群体——商帮,但是闭关锁国之下,经济不能长久良性运行。

【教师讲述】这就是本课重点知识,大家发现从定义中找出表现,又分门别类地从表现中归纳特点的方法既条理清晰又角度全面。希望大家以后能运用这种方法为你解决问题。

【过渡】我们再回到本课的标题,戴着镣铐跳舞——中国古代商业发展。

【设问】你同不同意这个标题?理由是什么呢?我们不妨听一听长沙本地人,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怎么看。

经商赚钱在中国并不是传统的最为人羡慕的人生道路。因此,只要有可能,商业利润总是被用来购置土地和房产,甚至购买官职而不是投资工业。这种情况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也没有改善。山西商人著名的票号,涉及债务追讨,不受法律保障,仍然依赖于道德原则。

——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

明朝末年由于政府承受着财政压力,于是便大量预支未来的盐引(取盐凭证)。将它们售与商人以弥补财政赤字,有时将十多年后的食盐提前预支。商人预付盐引款的应计利息如此之高,以至于后来贩卖商人无利可图。

——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对于提供多则材料的问题来说,解题方法最好是抓关键字。从关键字“购置土地”,体现了商业发展受农本思想的束缚。从关键字“不受法律政策的保障”,体现商业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从关键字“政府受财政压力”就来剥削商人,体现商业发展受政府黑暗腐败的影响。

【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基本上掌握了全面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并以此為依据归纳出特点的知识和方法。

【板书设计】

三、特点

纵向比较:

1.政策:

2.货币存汇:

3.时间地点:

4.商品种类:

5.对外贸易:

横向比较:

1.时间:起源早

2.宋元时期:

3.明清时期:

【反思】在经济史教学中,在内容上我们强调在经济某领域,历朝历代的发展变化概况及特点,重点在变化发展的历程上。而在经济史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既要采用讲授法、图片、文字、视频史料教学的常用方法,又要有所突破,敢于改变,借鉴西方历史教学方法,大胆采用“概念定义法”帮助学生逻辑清晰学习经济史。总之,历史教学既要在“常”的形式上展示“变”的内容,又要在“常”的形式上有所突破“改变”。

参考文献:

[1]莫岚.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3).

[2]郑世巧.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11).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法教学设计
开放在线课程教法的适应性变革:从OCW到MOOC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