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贾平凹早期散文中的星空意象

2017-10-10 21:25张惠玲
戏剧之家 2017年17期
关键词:贾平凹星空散文

张惠玲

【摘 要】贾平凹是当代陕西籍作家,他以细腻的笔触倾注了对故乡的一腔深情。其散文内容广泛,表达了他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在文学作品中,意象是指作者以他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情感活动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进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贾平凹早期散文作品中,就明显运用了星空意象,文章以此入手,分析星空中的星月意象,以及作品由此形成的空灵醇美、清幽寥阔的意境,同时也解释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贾平凹;散文;星空;空灵醇美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7-0219-02

贾平凹是当代陕西籍作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出《废都》《秦腔》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光明网曾评价贾平凹,“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

他将目光和笔触集中在中国西北地区,无论是小说虚构的城市背景,还是以现实为基础的创作环境,贾平凹都以他细腻的笔触倾注了赤子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深情。在《秦腔》的创作过程中,贾平凹曾说“我要以它为故乡树一块碑。”事实上,贾平凹不仅仅用小说为故乡树碑,他也用散文描绘心中的故乡。贾平凹的散文内容广泛,既有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也有对个体情绪的准确把握。贾平凹在《与穆涛七日谈》一文中谈到散文,说:“你可以抒发天地宏论,你可以阐述安邦治国之道,可以作生命的沉思,可以行文化的苦旅,可以谈文说艺,可以赏鱼虫花鸟,美是真善美,美是犹如戏曲舞台的生旦净丑,美是生存的需要,美是一种情操和境界,美是世间的一切大有。”从中不难看出,贾平凹倡导的散文是一种“大散文”,是可以写天下可写之事,抒天下可抒之情的散文。

在文学作品中,意象是指作者以他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情感活动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进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了文学之中的意象概念,他说:“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中国古典诗词讲究意象,意象是解读诗词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意象对散文也是如此,当代散文是一种抒情文体,解读散文必然需要对意象进行解读。

袁行霈先生曾经说过,“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体情意。”因此意象和创作主体的情意紧密相关,它是解读作者情感的一扇窗户。贾平凹早期散文创作内容丰富,意象空灵,情感真挚。本文着眼于贾平凹早期散文中的星空意象,分析星空中的星月意象,以及形成的空灵醇美、清幽寥阔的意境,同时也解释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

一、星空意象

浩瀚的星空一直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人类的关注。它的神秘让人类尤其是文人产生了无数遐想,也对它有了无限的美好寄托。无论是“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还是“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古诗,都将个人美好的情感寄寓其中,希望明月能将这些美好的祝福带到所思所想之人的身边。

从古至今这种对星空的描绘成为了一种文学传统,文人墨客都将自己的生命情感体验寄寓其中,以此来传达自己的思绪情感。贾平凹的散文也对星空有着独特的描述,寄寓着自身的情感体验。贾平凹的星空意象,包含着星和月两个意象,并最终融合为星空。

首先是星月意象的使用。贾平凹的散文中有很多篇目都涉及到星月意象,例如《空谷箫人》中,“月亮已经淡淡地上来,那竹在淡淡地融,山在淡淡地融,我也在月和竹的银里、绿里淡淡地融了。”《天上的星星》中,“它总是从那儿出来,冷不丁地,常要惊飞了树上的鸟儿。”

贾平凹对月更是情有独钟,他的散文集《月迹》中诸多篇章都是吟咏月亮的,如《月迹》《月鉴》《对月》等。在这些散文中,贾平凹从各种情感出发,描绘了他眼中不同的月亮,有的曼妙温柔;有的俏皮可爱;有的妩媚诱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月亮星星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是和地上景物、人物融为一体的,因此贾平凹散文中关于星月意象的描绘,实则是用星月描绘了一种与作者心境契合的星空环境。

其次是星月意象的意义。文学作品中意象的使用,一方面是景物描写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情感表達的需要。意象的特征一定是在某种程度上与作者的情感思绪相契合,所以才能引起作者的注意与联想。例如《冬花》中,“黑黑的天空一轮月亮,那是夜的太阳,孤独的太阳,孤独的灵魂,冬夜从此不再漆黑。”黑黑的天空是一种深沉的寂寞,而唯一的本该是带来光的月亮在作者眼中是“孤独的太阳,孤独的灵魂”。

“天空”和“月亮”两种意象的叠加使用,加重了作者的寂寞孤独情愫。对星月意象的具体内涵要根据文章的情境进行把握,同样的意象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作者不同的情感,不可一概而论。

二、原因探析

月亮和星星都是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传统意象,《诗经》中关于月亮的描写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关于星星的描写也有“嘒彼小星,三五在东”。此处的星月都是作为一种背景环境描写,具有烘托气氛的作用。在具体文章中,每一个字都经过作者的精心挑选,为何采取此种意象是有因可循的,像贾平凹如此大量频繁使用同一种意象,也必定有其的原因。

首先是贾平凹本身对古典文学的喜爱和有意借鉴。贾平凹对古典文学有着特殊偏爱,并从中汲取养分来滋养散文创作。他在《散文就是散文》中提到:“少抱些流行杂志而觅精吸髓,花力气去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找那些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相通相似的方法吧。”贾平凹对于古典文学的喜爱和借鉴,使得其散文在选取意象和造境方面具有古典气息。《静虚村记》中,贾平凹写道:“看着村人忘归,我一时忘乎所以,月下树影,盘腿而坐,取清茶淡酒,饮而醉之,一醉半天不醒,村人已沉醉入梦,风止月暝,露星闲闲,一片蛐蛐鸣叫。我称我们村为静虚村。”这一段文字不仅造境颇有古人之风,点点数笔勾画出一幅场景,其人生状态也具有古人遗风。因此星月作为中国传统文人意象,在和贾平凹的思想情感取得契合后诞生无数散文作品。endprint

其次是与贾平凹的生活背景和人生经历有关。贾平凹的早期散文大都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革,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新的元素和血液。但是,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巨大创伤之后的中国社会也处在恢复时期。此时贾平凹对社会现实、人生况味也有了更多体会,他感受到国民落后、事态复杂与人情冷暖,这种现实的缺陷打破了他对社会的美好幻想,因此陷入一种悲观失望的痛苦之中。为了摆脱这种情绪,贾平凹一方面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古代,祈求从古人那里获得慰藉;另一方面也投入自然当中,借自然风物遣怀。浩渺的星空成了他的首选,其中寄托了他对自然的感悟,对人生的体验,浩渺的星空之下有着清新自然的山石竹水,也有性情幽静、轻盈婉柔的女性。星空意象的选择使贾平凹的散文呈现出一种婉约的古典气息。

三、空灵清幽

贾平凹散文意象不仅仅有星空,除此之外,他在散文中还大量重复使用石、水、女性等意象。这些意象在贾平凹的散文中有机统一起来,星空作为极具包容性的背景,石、水、女性等意象被笼罩在一种皎洁朦胧的背景之下。星空意象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月是幽静凄冷,水是坚韧柔软,石则是坚韧顽劣,月是其中的中心意象,将其他意象连接在一起,因此贾平凹的散文具有一种空灵清幽的风格。空灵清幽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空灵醇美;另一方面是空幽清静。

首先是空灵醇美的散文风格。贾平凹的散文不仅具有诗一般的语言,还具有诗一般的意境。在《月鉴》中,“月亮正要出来,就在草坝的那边,一个偌大的半圆,那是半团均匀的嫩黄,嫩得似乎能掐出水来。”“蓦地,一只夜鸟在响亮地叫着,从天边斜着翅膀飞来,一个黑影儿掠过我的脸面,它还在叫着、飞着,似乎在欣赏和追逐自己那草波上的倩影呢,接着就对着月亮又是一叫,飞得无踪无迹了。”读到这些文字,眼前立刻呈现出一片静谧空灵的景象,作者在月下思考,在月下想着自己的妻子,使得文章增添了一份情感的醇美。

其次是空幽清静的散文风格。这种散文风格的形成与贾平凹散文中的禅意密切相关。在《夜在云观台》中,“我独坐在禅房里品茶。新月初上,院里的竹影投射在窗纸上,斑斑驳驳,一时错乱,但竿的扶疏,叶的迷离,有深,有浅,有明,有暗,逼真一幅天然竹图。我推开窗便见窗外青竹将月摇得破碎,隔竹远远看见那潭渊,一片空明。心中就有几分庆幸,觉得这山水不负盛名,活该这里没有人家,才是这般花开月下,竹临清风,水绕窗外,没有一点俗韵了。”作者不仅在禅房里品茶,也在禅房里参悟,以这种超然的心態观照自然,就有充满“花开月下,竹临清风,水绕窗外”的脱俗韵味了。

散文是作者独特精神气质的展现,文章之中可以见人。贾平凹对星空投以关注的目光,星空的清寒和他内心的孤寂产生共鸣;对地上的流水、顽石加以观照,二者的坚韧与他内心的倔强暗中相合。贾平凹的散文是他个性气质在文章中的体现,他不仅有着细腻的感情,还有超然洒脱的情怀,这些都是贾平凹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也是他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

参考文献:

[1]贾平凹.平凹散文[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

[2]费秉勋.贾平凹与中国古代文化及美学[J].文学家,1986(1).

[3]汪莉.论贾平凹散文的审美意象及其特征[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59-62.endprint

猜你喜欢
贾平凹星空散文
落叶
捉鱼摸鳖的人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西安这座城
月迹
星空
你也爱吃仰望星空派吗?
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