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与教学改革初探

2017-10-13 11:06张亚丽王志颂黄珺嫦蔚霖
求知导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改革

张亚丽++王志颂++黄珺嫦++蔚霖

摘 要:“环境规划与管理”是培养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文章系统分析了该专业本课程的重要性、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着重从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和修编适用的专业教材等几个方面,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改革;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是2012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而来,是针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学科分化日趋严重等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现阶段城乡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和环境生态的矛盾等所设立。由于专业形成的学科基础广、专业口径宽,加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已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本科专业之一。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学生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及其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资源与环境的评价、规划及和保护管理能力,有助于加深对人—地关系、社会—环境—经济系统的理解,提高规划管理的宏观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使建设活动在环境保护原则的指导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以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为研究对象,对非环境专业“环境规划与管理”的课程特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方法改革进行探讨,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特点和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目标为培养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能在科研教育单位、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门人才。“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属于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其法规政策涉及多项环境保护法规、管理制度和环境标准等,其理论基础有管理学、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论原理等,其数学基础涉及统计分析、最优化技术、计算方法、决策分析和数学模型等,其规划范围涉及环境要素(大氣、水、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生态规划、城镇规划、工业园区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范畴,其实施过程运用到计算机科学、“3S”和信息管理等先进技术。可以说,该课程极大地彰显了本专业设置宽领域、交叉性和应用性强等鲜明特色,是培养学生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开设该课程的学校仍然较少

开设“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的主要是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两个专业,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专业开设该课程的学校较少。由于专业定位差异、依托基础不同和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学校只有环境科学概论和环境经济学等理论课程,没有进一步设置专门的“环境规划与管理类”,导致学生很难将环境学基础理论与专业应用结合起来,今后难以完成实际工作中的城乡环境规划与设计任务。

2. 课程设置不完善

由于该专业的开设时间晚,许多学校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尚处在摸索阶段,因此该课程设置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许多学校安排有资源科学导论、环境科学概论和生态学等前导课程,却没有相关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数理统计学和运筹学等先修课程。

3. 实践教学不足,实施效果差

本专业开设该课程主要是让学生系统学习资源环境、城乡生态环境规划和管理学等领域的理论与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规划方案的设计和分析过程中。受课程设置体系不完善、先导课程缺乏等影响,学生对规划的前期工作程序不清楚,加之实践教学环节压缩且学时安排不足,导致实践实施方法老套、质量低下,课程实习局限于参观、听报告等形式,难于满足创新人才培养和专业特色形成的目的。

4. 缺乏适用的专业教材

现有的“环境规划与管理”基本都是将“环境规划学”和“环境管理学”两门课程的内容合在一起,而对其中一些共同的理论基础、数学分析方法和相关的法规、制度和标准等没有系统分析,就规划论规划、就管理论管理,没有系统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目前也有一两部将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融合为一体的教材,逻辑合理,结构完整。然而,此类教材属于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的适用教材,涉及许多环境知识和分析方法的介绍异常简略,实际教学中需要给基础薄弱的学生补充大量的知识。因此,建议高校之间加强交流和合作,重视本专业的教材建设。

三、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以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专业特点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研究对象为基础,构建该课程的基本框架是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综合分析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性部分,包括概述、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相关理论、数学基础和综合分析方法等,重点突出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流域水环境规划、城市环境规划和生态环境规划等,补充解释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不同模式。但是,仅用一门课程,在有限的学时内尚不能完全满足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要求。因此,急切需要结合专业特点,构建适合本专业该课程的教学体系,尤其应注重先导课程的遴选和时序,避免衔接内容缺失或重复。

在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应按照“由基础理论到应用”的路线进行整合。先导课程教学过程中,重点加强环境学理论、调查、监测、预测和评价的教学,完善相应的理论分析和数学方法等课程的配置;理论教学过程中,主要探讨环境规划与管理理论与技术的应用,重点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深入探讨;后期实践过程中,侧重于引导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识别、环境功能区划、方案制订和优化管理等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应用。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进

1. 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对案例分析过程中的分析、讨论乃至辩论,使学生能够集思广益,认识到事物的多重性、多变性和相对性,从而提培养他们从多角度、宽领域考察、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习惯。这也是“淡化专业,加强基础,上下衔接,留有余地”这一教学改革原则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注意引用学生身边或比较熟悉的实例剖析,结合郑州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活动、河南省农村污染防治规划等实例,启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教学互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涉及运筹学中一些较难掌握的数学分析方法,笔者从“田忌赛马”“丁渭修皇宫”和“柯尼斯堡七桥”等经典案例着手,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思维和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所学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而对于外部性理论等专业的环境经济学理论,在教学中增加了“公有地的悲剧”和“黄牛和野象”等故事,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根源和解决途径。在授课中,通过趣味性、现实性较强的案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互动密切,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事半功倍之效。endprint

2.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成为现代教育科学和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引入课堂,能节省许多时间,成倍提高课堂效率。在授课中,笔者还结合授课内容增加了一些相关的视频,如讲到环境统计一节的污染源定期调查时,播放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焦点访谈》“治污先清源”节目视频,讲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时,给学生播放了天津的创模视频。通过提供良好的视觉、听觉效果以及生动形象的演示,使很多枯燥无味的课变得兴趣盎然,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传统的粉笔板书也必不可少,尤其在推导数学公式的时候。

3. 组织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对有效组织教学、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对主要知识点的掌握有积极作用。根据“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教学內容,该课程的课堂讨论可分为四大主题:基础理论探讨、政策法规和管理手段分析、规划方案优化、规划与管理的实施探讨。讨论形式不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课堂随机讨论,或将随机讨论的内容归纳综合后,再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或目前社会关注程度较高的内容组织专题讨论。讨论时间分别定在每一篇章的教学结束后进行,可开展互问互答、个人分别讲述或分组讨论。如在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规、制度和管理体系讲授完后,针对河南省郑州市争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这一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就创模标准、郑州市环境质量现状、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等展开讨论,从而加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课堂讨论以提前准备发言稿和现场辩论的方式进行,组织学生对讨论结果加以总结和分析并应用到实践中。

4. 组织课外实习

课外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重要方式,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环境规划的原理、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手段查阅、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重点掌握环境预测和环境规划目标确定的方法,培养学生编写环境规划大纲的初步能力。课外实习包括室外调查、收集分析资料、环境问题分析、污染物和污染源识别、环境规划方案优化、污染控制及治理设施的采用及布局等,以巩固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实习之余,重点考查学生对以上内容的理解与思考,并组织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得出相关结论。

五、结论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环境科学里的新兴学科,是环境科学与系统学、规划学、管理学、预测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涉及面较广,涵盖内容多,属于发展中的科学,该课程教学处于尚待完善的阶段。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亟须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修编适用地理科学类专业的教材。此外,也要求讲授这门课的教师博览群书,与时俱进,丰富自身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 荆延德.高师新设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曲阜师范大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6(4):96-101.

[2] 袁晓兰,邸向红,刘连兴.地方本科院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建设初探——以德州学院为例[J].德州学院学报,2015(2):13-16.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改革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探讨
基于高职教育改革背景下动车组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职业能力养成的“五年一贯制”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教学从传授范式向学习范式转变的探索与实践
参与式教学法在“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卓越计划”的制冷压缩机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