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2017-10-13 10:06高巍
中国经贸 2017年17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高巍

【摘 要】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来,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初步建立,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此套会计制度已不符合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为此,我国财政部于2012年重新修定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于2013年起开始实施。故本文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进行研究,在分析旧会计制度弊端的前提下,论述改革主要内容,并探讨如何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管理

一、绪论

自2013年1月开始,我国财政部规定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全面实施,拉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帷幕。新会计制度的推行,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新会计制度在原有会计原则上,借鉴了会计制度变更经验,在会计报告、计量、确认等方面均做出了创新与改变。新会计制度在保留原本制度合理部分的基础上,还有所突破,使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体制得以创新发展。基于这种局面下,加强对新会计制度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二、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弊端

(1)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在收付基础上实施核算业务,基于这一措施下,便极易发生信息失真现状,导致单位资产、负债情况难以凸显出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制度无法适应社会需求,创新改革在此一举。

(2)旧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固定形式严重,未对资产损耗做出合理评估,基于这种情况下,导致会计报表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更多挑战。

(3)旧事业单位在会计制度账目设置方面过于粗化,导致资产运营情况归纳合理性不高。

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主要内容

1.资产类账户变化

新会计制度的落实为事业单位带来了一定发展契机,首先,新会计制度对资产价值管理给予了充分重视,原本会计制度中11个资产会计科目转变为17个,原本会计制度中的“材料”、“产成品”被“存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财政应返还额度”、“账户用款额度”、“在建工程”相关科目所替代。此外,新会计制度中还增设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以及“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

如若事业单位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其收取的财政返还资金应为“财政应返还额度”。若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应该核算该单位根据财政有关部门所批复的用款额度来核算用款计划收支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为“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此外,国库集中支付下的事业单位对于收入的确认、计量也做出了新的规定与要求。新会计制度的推行使原本会计制度得到了有效革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使核算内容得到清晰反映,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2.负债类账户核算变化

新会计制度的推行不仅使资产类账户发生的改变,负债率账户核算也呈现出一定创新性。原本会计制度中,关于负债类会计科目有8个,新会计制度中则增至11个,并将“应缴预算款”科目删除。这些科目能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真实呈现,相关利益者便能通过实际情况来对各种投资下决策。

3.收入类账户核算变化

事业单位资金收入、支出均由收入类会计科目反映,原本会计制度中“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拨入转款”二者并存,但新会计制度下,“拨入转款”账户不再设置,从而减少了会计核算工作任务量,促进会计效率的提升。

四、如何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提高事業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综上,笔者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变化进行了阐述,为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应采取多种管理对策,有效落实新会计制度。

1.正确运用权责发生制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新制度下采取权责发生制来对事业单位相关业务展开核算,作为会计核算基础,更好地应用权责发生制对于事业单位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权责发生制作为一种应计基础,在我国事业单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若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对权责发生制缺乏足够了解,便会影响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关注该制度应下发生的不足。成本的虚增、财务人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事业单位在执行权责发生制时应扬长避短,因此如何有效应用权责发生制值得我们考虑。

基于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应加大革新力度,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可充分运用权责发生制,据此权责发生制步骤至关重要。如若实施步骤背离原意,便会导致实施效果不尽人意。为了防治不良现状的发生,财务人员应经过考虑,最后实施决策。为了更好地落实权责发生制,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使权责发生制更好地应用在事业单位中。

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近年来,我国国有资产在事业单位当中的占比逐渐增加,然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量的提升并没有给事业单位带来资产管理上的加强,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上仍然存在着诸如资产账单与实际不符,资产管理的方式老旧以及产权不明确等问题,造成了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资产计量口径模糊以及基建游离大帐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对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性以及资产利用效率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基于资金管理下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再这一问题的解决上提供了很好地帮助。

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之一,对事业单位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为了落实新制度工作的推进,事业单位应对固定资产重新分类,根据相关规定,事业单位应对固定资产原价重新评估,并实施固定资产折旧补提工作。

为更好地落实固定资产核算工作,事业单位应确保管理程序与国家法规保持一致性,对固定资产采购、使用、维护加以约束,这也为事业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各项步骤的科学性,应对固定资产加大核查力度;再者,事业单位本身就具备多种资产种类,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应设置清查组对其价值合理评估,为防治事业单位人员变相缩减,应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事业单位应加大对固定资产的监督力度,确保在符合自身情况下对资产管理制度加以完善,使其预算管理更具合理性,通过相关手段来达到资源利用最优化程度。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应设置专业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加大对资产的管理力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通过与其他机构的交流将责任制一一落实,确保责任到人,有利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有效实施。

3.完善财务报表核算

由于新会计制度,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增设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并对各会计报表结构进行了不断优化,促进事业单位会计惯例与财务报表的一致性,使财务报表体系完善性得以提高,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在财务报表核算制度完善中,应依据自身情况,对财务报表体系加以规范,对资产负债加以革新,对收入支出表结构不断健全,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增设其中,强化附注披露。

此外,在月报与年报方面,事业单位可向企业借鉴,将新的编制方法应用其中,以资产负债表为编制依据,编制公式为:净资产额与负债额之和为资产总额。

与旧会计制度下的报表编制方法不同,新会计制度下可摒弃收支部分,从而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更直观地呈现在财务报表中。

近几年来,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等制度的推行,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基于此,事业单位应根据每种报表编制要求,完善财务报表机制。

五、结束语

会计制度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已进行了一段时间,随着新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中的不断推进,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进行研究,对新会计制度的内容进行详尽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从而更好地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杰.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加强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法探讨[J].财会学习,2016,(23):61-62.

[2]刘一民.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136-137.

[3]韩爱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会研究,2014,(06):45-46+65.endprint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政府会计制度与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衔接的若干思考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