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与实践分析

2017-10-14 22:32陶茹
神州·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探索与实践高中历史新课改

陶茹

摘要:高中历史,对于文科生而言,一点也不陌生,它是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当然,也是对中国历史研究比较细致的阶段。社会的发展要求高中历史教学不断进行变革,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这种变革,新课标下的老师和学生难以适应,因而暴漏出诸多问题。如何让高中历史在新课标改革下不断创新与发展,这无疑对高中历史提出了一项新的课题。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探索与实践

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在讲述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初中历史,只是对历史内容泛泛而谈,而高中历史,则对历史发展过程进行了仔细的讲述。初中历史是为了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基本了解,而高中历史,则是让学生形成歷史素养,以及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进而理性地看待问题,更好地指导我们日后的生活。

1.对高中历史进行新课改的原因

1.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老师往往只重视对历史内容的讲解,包括历史时间、地点、事件,从众可以学到哪些经验教训。学生对这些知识单纯的掌握,往往很难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中国领导人曾在浙大做过一次调查,让学生观看《白毛女》,为了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地主阶级的残忍,故播放此电影。但是学生的回答让领导阶层深感历史观念教育的危机,有学生答道杨白老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完全忽视了历史背景。中国的大学生都如此,可想而知中国的高中生。为此,领导阶层大力倡导高中历史要进行新课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1.2促使老师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老师也需要绩效考核。因而,老师为了达到评优选先的目的,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只会考试的机器,把历史这一门科目仅仅当作考试的科目,完全忽视教育的真正意义。因而,为扭转这种功利性的局面,教育部门对高中历史进行了新课改,要求老师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信念,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从而使历史更好地指导日后的生活。

1.3新课改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竞争激烈。因而,为了使学生树立民族意识,必须对高中历史进行新课改,使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增强爱国情感,勿忘国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充分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而指导学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发展而贡献。

2.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2.1依旧以老师讲授知识为主

高中历史教学,往往以老师讲授为主。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机械性模式没有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方式没有调动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没有深刻理解,不能很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这种方式,使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只是通过死记硬背,与教学理念背道而驰,不能体会到开设历史课程的真正含义。

2.2老师以课本为主,对知识拓展较少

高中历史老师讲授课程,主要以课本为主,对课本之外的知识补充相对较少。再加上学生把历史老师当作权威,老师说设什么,学生不加思考的吸收什么。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视野范围,不能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历史课程的教育意义。久而久之,使学生把历史当作一种纯理论学科和一门考试的科目。这样的教学,在教育上属于教学的悲哀。

2.3不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中历史的教学,只重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学校没有过多的对课本之外的历史知识进行补充,没有充分发挥出多媒体的作用。学校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历史影片,使学生在观看影片中深入的了解历史、认识历史、运用历史。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明善恶、辨是非,对待事物有理性判断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做出正确的抉择。

3.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与实践

3.1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改的高中历史,需要历史老师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创新。改变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定期观看影片,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学会生的爱国情操,从而真生意义上实现高中历史的教学目的。

3.2采用提问的方式,提高学生思考能力

高中历史老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用提问的方式代替“直灌”的授课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思考能力使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中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授课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高课堂质量,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老师可以鼓励学生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探讨,让探讨成为学生学习历史与思考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结合古今,运用历史的知识来看待今天的问题,今天的发展何去何从,学生可以积极发言。也可以将历史事件还原,老师提供条件,想办法创造历史情境,让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角色进行扮演,这种历史情景再现的模式,能够使学生思维活动不断活跃。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通过视、听、感等触觉感知,用心灵去体验历史,感悟历史。

3.3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古迹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再加上历史事件与我们今天所生活的时代已经久远,这种现状增加了学生对历史的久远感。高中历史老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参观历史遗迹,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历史的足迹。缩小这种历史久远感,让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受到视觉、心灵上的震撼,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历史离我们并不久远。应该尊重历史,正视历史,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日后工作奠基。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以史为鉴,不让历史悲剧在今天的生活中重演。

结语:

祖国的繁荣昌盛,离不民众的爱国情怀。而爱国情怀的培养,高中历史老师担负有重要责任。在新课改的趋势下,高中历史老师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变革,从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实现真正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松榕.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下旬,2017(7).

[2]刘建.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3).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索与实践高中历史新课改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