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2017-10-14 01:14周秀丽汤伟
神州·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雷锋精神对策建议校园文化

周秀丽+汤伟

摘要:雷锋精神作为优秀的思想道德,散发的正能量值得大学生推崇和学习。以雷锋精神为指导,分析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趋势,通过教育主体的建设、教育载体的运用、校园系列精品活动的开展等路径来实现雷锋精神在高校的传承和弘扬,使雷锋精神扎根于大学生的心中,从而加快高校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雷锋精神;高校;校园文化;对策建议

高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和主阵地,雷锋精神为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构建有益的视角。受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当今的校园中形成了一些影响校园稳定的“不和谐”因素,使得有些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团队协作意识弱化、乐于助人思想淡薄、艰苦奋斗精神较差。探讨如何在当代社会构建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的实践路径,不断探寻以校园精神文化为主导,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行为文化为基础的机制,使得当今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1.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趋势

1.1切合当代大学生实际

鼓励大学生弘扬美德,学习雷锋精神,重视社会道德观念。不过大部分的学生无法达到雷锋那样的舍己为人的思想境界,做到完全一样的事情,所以要考虑社会背景和环境的变化,切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进行德育教育,考虑不同的大学生的能力的差异,对其承担社会责任的期望有所差别,理性评价其雷锋精神的理解程度。

1.2雷锋精神带来的榜样效用

纪念雷锋精神,一方面是对于雷锋这个人的伟大的奉献精神的肯定,另一方面是雷锋精神在我国教育中树立的典型具有榜样效用。宣扬雷锋精神所带来的的相关学雷锋系列活动,在各高校是开展时间最长、效果最好的,并在开展学雷锋活动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与雷锋一样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从而推动了榜样教育的进程。这一榜样模式的建立,在学雷锋活动中不断成熟,从而在高校将会涌现出一大批“雷锋式”的榜样,形成良好的高校文化格局。

1.3雷锋精神的多元化传承方式

在每个人身边有很多雷锋式的人物,也存在许多形式来学习雷锋精神,比如学习雷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如果领悟到雷锋精神,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努力成为自己生活中的“活雷锋”。大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背景,在生活中勤俭节约,在学校对所学知识热爱、专研,学术守信,待人诚信,这些都是雷锋精神的体现。

2.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建议

将雷锋精神融入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建立以高校校园文化及其发展要素着手的路径,通过主体的建设、教育载体的运用、校园系列精品活动的开展等路径来实现。

2.1组建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学雷锋志愿服务大队

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涵盖包括教育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育人工作者。建议市文明办组建文明单位支队,各区、各系统文明办分别成立文明单位志愿服务大队,各高校成立志愿服务分队,各分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立若干小分队。针对学雷锋各级成立专项服务小组,从而建立强大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决策主体。在各文明高校,加强包括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者和辅导员队伍在内的队伍建设,明确志愿服务的角色定位,发挥岗位优势,从而加强执行主体的保障。通过主体的确定,使雷锋精神的学习更加系统化、现代化、持续化,切实把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2.2充分运用教育载体

要将雷锋精神有效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须加强高校的教育载体的建设和载体的运用。载体承载和传递雷锋精神的信息,是联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和外在表现形态。高校应顺应时代的趋势,根据科学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当代大学生的时尚流行,积极探寻新载体,如通过微信公众账号、微博客户端、人人网等大学生常用网站,建立雷锋精神学习的公众平台。

2.3建立系列精品的学雷锋校园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校园文化突出的外在表现。高校要组织系列学雷锋精品校园活动,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践行雷锋精神的各项活动,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提升大学生的自身道德认识。以下为总结各高校的学雷锋精品活动:

1.“学霸有约”-雷锋精神融入高校学风建设。在高校的公众平台上展示“学霸”风采,激励大学生更好地计划学习活动。宣传也是一种生产力,活动旨在弘扬雷锋无私奉献的精神,提高榜样的影响力,从而让学生更加贴近的目标,坚定信心,从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开展“关爱自然、爱绿护绿” 志愿服务活动。高校可广泛开展“关爱自然、爱绿护绿”志愿服务活动。在开展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中,通过植树植绿,营造一个干净、美丽的生活环境;通过“领养绿植”,与师生分享绿植生长和培养的知识,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通过纠正损害树木、攀花折枝、踩踏草坪等不文明行为,提升大学生的素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建立校外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高校各学院的团委、学生办公室要紧密联系街道团委、基层社区、康复中心、老年公寓、特殊学校、博物馆等机构,建设大学生志愿者在校外开展城市建设、关爱老人、支教助学等愛心活动的服务基地。学习雷锋勇于实践的精神,拓宽实践载体,加大活动范围,丰富服务形式,服务通过大学生的热情和行动,筑起高校和社会互助关爱的桥梁。

3.结语

在新时代、新环境的志愿者服务将由从过去的党员单项服务向广大群众互动中延伸,开展形式将从简单化向多元化转变,当代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是对雷锋精神的当代社会的解读和拓展。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这些活动,能够增强大学生对雷锋精神实质与时代价值的理解和认同,通过高校开展的特色活动,使他们在理解雷锋精神的同时丰富知识、提升技能水平,升华道德境界。用高校大学生的点滴行动,从而在社会中播撒雷锋精神,积聚社会向善的道德力量。

参考文献:

[1]于国君,杜菲.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努力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J].学理论,2013,15:362-363.

[2]刘雅静.雷锋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当代价值[J].中国德育,2015,06:33-37.

基金项目:2017年度沈阳市社会科学专项课题立项,“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YSK2017-08-31)

作者简介:

周秀丽(1991-),女,辽宁葫芦岛人,沈阳建筑大学助教,辅导员。

汤伟(1978-),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建筑大学党政办公室,主任。endprint

猜你喜欢
雷锋精神对策建议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高职院校如何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雷锋精神与中国梦:三个理论问题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