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语文阅读兴趣

2017-10-14 00:36张俊发
神州·中旬刊 2017年9期

张俊发

摘要:《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通过一节节的语文课,对一篇篇文章的学习、感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语言的实践中逐步提高的。

关键词:乐读;读进;悟出;主动去学

阅读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方法,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能力不仅表现在他有渊博的知识,还在于他善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生长环境,让课堂变成快乐的场所,让学生的情操在愉悦的阅读实践中不断成长。

一、完成阅读任务的前提是乐读

结合教学实践和《语文课程标准》,我认为让学生乐读,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充分的认真细致的读。

听过一级教师郭盼盼的《海底世界》一课,在授课前的初读时,郭老师让全体学生“站起来读,读完的坐下”,当学生们陆续坐下后,有一个据班主任说是最差的学生站在那里结结巴巴又读了五分钟。此时听课的老师们有点替郭老师着急,而郭老师并没有显示出不耐烦,而是认认真真的听其读完,并给予了表扬。那个学生显得很兴奋,从来不回答问题的他,一节课发了三次言,最后一次还非常正确。课后,郭老师在说课时说:“这个学生知道自己是‘差生,能勇敢的站着坚持读完,这本身就是好学和诚实的表现,如果你武断的让他坐下,很难想象这个‘差生会怎样。”可以这么说这个学生的信心和发展正是郭老师开头的让其充分的读、认真细致的读得出来的,他注意到老师信任他,鼓励他,才信心倍增,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之中去。

我想,每个学生的发展都需要这个尊重,老师不要打断他,不要以讲代读,不要停留在浅层次的、形式上的读,这样不仅读不好,读不进去,还会使语文教学仍停留在“高耗时,低效率”的怪圈里,所以,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读,只有读进去了,才能为真正的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让学生乐读关键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文章的思想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让学生真正理解,系统领悟,真正感受出其真、其妙、其美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如郭老师的《海底世界》,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再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句子,进行“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一些文章内容密切联系的词语。此时,郭老师并没有简单的处理,而是让学生反复的读课文,直到四遍过去,郭老师感到时机成熟,才找了部分同学,根据自己理解的意思去和老师一起做动作,这样,在原来理解的基础上,就更深刻的领会了文章的主体思想,不明白的也豁然开朗。郭老师不费吹灰之力,在“读进去”、“有所悟”的基礎上稍加引导,就使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更明白了词语所在句子在文中表现的情感。

三、重视学生感受,适当指导

随着科学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学生光学会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发展课外阅读,开拓阅读视野大门的向导和引路人,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语文教师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工作,不仅对课堂教学有帮助,而且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是个促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师的这项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阅读兴趣,要给学生阅读自由。比如,在阅读内容方面,除不健康之外不管历史、科技、社会等都可以读。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好阅读指导。比如,对怎样选书、怎样看书等都要认真指导。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定时阅读的习惯,记读书笔记习惯,阅读中提问的习惯。

我们提倡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而教师的作用就要体现在参与、指导、引导、评价,“放手”并不是不管不问,教师参与进来,只要指导、引导、疏导,再加上适当的评价,就会成为“读进”和“悟出”的桥梁。在“收”的时候不去直接说怎么读,而重在让学生从老师的示范中去感悟、去领会。“放”的时候,经常说这么一句话:“你觉得应该怎么读你就怎么读!”一句极普通的话对学生产生了神奇的作用,他深知“感有万端之异,言有万态之殊”,只有让他按自己的想法读,他才能融入课文之中,揣摩调整自己的朗读,使自己的感情流露与文章所蕴含之情融为一体。上《欢乐的泼水节》一课,当学生初读感知之后,我做了示范读,然后让学生评价老师读的怎么样,这里我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可模仿的榜样,“模仿”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范读是朗读指导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这样,一是交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具有示范性;二是巩固、提高学生的认识,让学生主动进步;三是学生评价后,总想模仿教师,积极性非常高。教师实现了自己要“教”的东西,让学生“主动去学”的目的。这实质上就是对学生乐读善悟的过程指导。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注重交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充分预习,初步感知教材,预习中查找资料,弄懂字词意思,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划出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初读中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课上交流、汇报;并加强课外阅读。激发学生多方面潜能,达到很好的阅读效果。在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的今天,语文教学不容置疑的应承担一定的任务,“读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更应该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张扬学生的个性,把素质教育的精髓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细节之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