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改变评价方式提升习作教学效益

2017-10-14 12:25韩伟东
神州·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修改自我多角度

韩伟东

摘要:对于习作教学,往往是指导的多,而评价较少,或者是评价的效果较小。因此对于习作教学,应该重新考虑在“指导”与“评价”两方面的着力分配,重视“评价”对于推动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探讨“评价”对于学生习作的影响。

关键词:多角度;评价;自我;修改

习作教学的重点和着力点应该明确,如果重指导轻评价,学生的自我修改能力、习作鉴赏能力和判知能力则得不到提升。习作教学不能一味地指导,评价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对于学生习作的评价,也应调整思路,重新考虑,重新定位教师的自身角色,学会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学会去欣赏学生,发现进步。

《新课标》强调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指出:“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根据需要,可让学生家长、社区、专业人员等适当参与评价活动。”长期以来,学生的习作是给老师看的,看到学生习作的只有老师一个人。习作的评价也是较为单一的,就是老师的评价。由于任课老师对于一个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所了解,因而给出的评价也是相对比较单一的。对于老师的一人评价,学生也往往感受到单调,对于激励学生的作用就不明显。因此,把“只给老师一人看”转变为“给更多的人看”就显得较为重要。

在一次习作教学中,有的学生这样写到:

森林里,春天就像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它带领着小鸟们放声歌唱,带领着小鹿们跳起了森林舞,带领着小鱼在水中欢快地跳跃,带领着主唱—喜鹊,唱出欢快的歌谣。顿时,森林变成了鸟语花香的森林。

这段话,在一个成年人的视角中,由前三个“带领”构成一个排比句,而最后一个“带领”,可能显得有些多余,因为毕竟前面已经存在了“小鸟们”,这其中本身就是包括喜鹊的,最后一个“带领”的分句,可以删掉。但有的孩子们却认为:最后一个“带领”还是不要去掉,因为最后一个分句的喜鹊为整个句子起到了“点睛”的作用,前面的群鸟是合唱,只是在烘托气氛,小鹿和小鱼也是在渲染环境,而最后的喜鹊则感觉是真正的主角,闪亮登场。它的一声歌唱,就好像春天里的一声惊雷,把还在沉睡的小动物们都唤醒。因此,还是不删掉的好。最后,我还是尊重持这种观点的孩子,保留这句话。与此同时,同学们还给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比如说,在文中只是写了一些小动物,是否可以添加一些植物和其他的东西,像小花和小草,风筝之类,这样的话,就会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这篇习作的作者也很乐意接受这样的建议,因而改为:

森林里,春天就像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它带领着小鸟们放声歌唱,带领着小鹿们跳起了森林舞,带领着小鱼在水中欢快地跳跃,带领着主唱—喜鹊,唱出欢快的歌谣。小草从大地妈妈的怀抱里探出头来,四处张望。抬头一看,就望见了不远处的小花姐姐。小花姐姐在伴随着轻盈的节奏翩翩起舞。不远处,它看到了很多小朋友,他们手中拿着五颜六色的风筝,正准备放飞呢。不一会,森林变成了鸟语花香、色彩斑斓的世界。

再次,教师评价。由于已经经过家长和学生的评价,习作的作者本人已经对如何修改会有一些思路,因此,在此轮评价中,教师可以不必字斟句酌,要评价的是一些大问题,如构思是否合理、事例是否新颖和感情是否真挚等等问题,从宏观方面给出一些指导,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的创作思维。字、词、句的问题相对来说,对整篇习作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影响一篇习作质量优劣的是构思,构思巧妙才能使得文章星光闪烁、熠熠生輝。这里,一定要让学生能够领悟教师的真正想法,不似是而非,不模糊,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老师的意图,以便在教师评价之后,学生能够进行实质性的修改。

最后,可以把部分学生习作投稿到杂志社、报社。发表对于孩子的激励作用是超乎想象的。在平时,不管怎样赞赏一个孩子的习作,对于一个孩子的触动是难以深入的。但是,如果一篇习作如果刊登在杂志上、发表在报刊上,那对于孩子的触动是极大的。可以说,足以震撼孩子的内心。刊登与发表对于学生的习作促进水平作用极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学生的习作,如果仅仅是教师、家长及周围的人认为不错,那么可能满足的是学生的第四层需求,而发表,则意味更大的人群对自己表示认可和肯定。发表可以激励学生在习作完成之后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直到编辑满意为止。

二、化“繁”为“简”

以往教师对于学生习作的评价,总是尽可能地详细,错字圈出,不通顺的语句画出,评语中指出很多不足,给出很多建议。习作中的红色字体密密麻麻。教师的初衷是好的,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指点让学生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同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学生对于老师写在作文本上的评语的关注度是不高的,而更为注重的是本次习作的等级以及其他学生习作的等级。简言之,就是只关注结果,及是否得到教师的正面肯定。至于建议那些,往往容易忽略,甚至在看过之后也不能按照要求进行修改,下次习作也不一定能按照所给出的建议进行写作。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我觉得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一些鼓励,激励学生 “写”的热情。评语可以尽量简短一些,尽量能找出习作中的优点。画出习作中的优秀语句,可以让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注重积累,学会运用。圈出习作中的用得很精彩的字、词,可以让学生在遇到生字词时来查字典,区别不同字的字义、词义。

总之,在评价时,画出用得精彩的字、词,画出优秀语句,再给出鼓励性的评语。最好不要提出特别大的修改、调整建议,因为学生会认为这是对于这次习作的不认可和全盘否定,打击习作积极性。当然,对于习作的评价,也不是一味地赞扬,也必须坚持原则,要实事求是,对于问题,也要必须指出。

参考文献:

[1]于永正.教海漫记[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12

[2]崔峦.正确处理两个关系,深入进行语文教学改革[J].中小学教材教学.北京:2005:1endprint

猜你喜欢
修改自我多角度
对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角度思考
一道数列题的多角度思考
多角度写好读后感
浅析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的现状及困境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