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代之相同灵魂

2017-10-14 18:10吴雁汶
大东方 2017年4期
关键词:局外人人生观

吴雁汶

摘 要:作为俄国转型时期“多余人”画廊始祖的奥涅金和二十世纪法国“局外人”典型代表的默尔索,他们同是外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存在,虽然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但他们在不同社会背景下挣扎和彷徨的心路历程对现代人精神价值的探索具有重要启示。二者在独特社会下所表现出来的对待人生的态度和世纪病患者的幸福观都有极大的相似之处,论文通过探究人物形象来揭示所蕴含的社会现实意义。

关键词:“多余人”奥涅金;“局外人”默尔索;人生观;世纪病

“多余人”奥涅金是十九世纪俄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类贵族青年代表,他曾在那个残酷的社会中挣扎彷徨;“局外人”默尔索是二十世纪法国社会下层贫困职员,他是存在主义哲学通过存在主义文学对二十世纪西方社会本质性认识的产物。奥涅金与默尔索都集中深刻地反映着社会关系两极的对立和冲突,更准确的说他们本身就是两极尖锐社会关系对立的产物。

一、不同时代的相同处事态度

“多余人”与“局外人”是逝去了的年代痛苦的投影。他们是失去了精神家园的社会迷惘儿,他们相距一个多世纪,挣扎于不同的国度,却同样都被自己的时代所排斥。他们游离于社会集体、传统法规之外,或玩世不恭、或放荡不羁、或冷淡麻木。解剖他们,我们不难发现,即使两者相距百年却有相似的灵魂。被称为“聪明的废物”的“多余人”出现于十九世纪上半叶的俄国,奥涅金作为十九世纪俄国贵族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多余人”中的代表,是封建农奴制度和新兴资本主义力量激烈碰撞后的产物。奥涅金这样的贵族知识青年,幸运地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渴望自由和个性解放;但同时,他又受贵族传统思想教育的影响,贵族社会的思想习俗已经渗人骨髓、灵魂,使他沉溺其中,从而难以自拔,他既不满于上流社会的庸俗生活,不满于做一个无所事事的花花公子,又没有足够的勇气毅力以积极的姿态反抗社会,他们只能在消极的玩世不恭中发泄自己对这个社会的不满,成为那个社会“多余的人”。“局外人”的概念得自二十世纪法国小说家加谬的同名作品,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叶西方青年的精神状态:荒诞、冷漠、麻木、痛苦。“局外人”是存在主义哲学通过存在主義文学对二十世纪西方社会的本质性认识的产物。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粉碎了青年一代对资产阶级文明和理性的信仰,西方人的价值观念被颠覆,展现在现代人面前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痛苦世界。“荒诞感”,究其实质,正是人的觉醒的标志。“局外人”默尔索正是这样一个觉醒者。默尔索看透了人生的荒谬性,认识到了人与世界的分裂,但他既无力改变它,更无法适应它,于是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局外感”,使自己成为脱离社会的“局外人”。他冷漠地对待那些在世人看来十分重要的东西:职务、大城市生活、道德讲究、等级观念等等,只是凭着基本的感觉去做,尊重肉体的需要,过着一种自然人的生活。

作为畸形社会的产物,“多余人”和“局外人”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他们都具有“聪明”或“伟大”的一面,因为他们是清醒者、觉悟者,他们比周围的人先意识到社会的不合理和荒谬,并自觉与之对立;他们都没有高度的觉悟、明晰的目标,更没有以积极的行动去反抗社会,只是游离于社会集体之外,与现存秩序格格不入,最终都只能成为社会的牺牲品,“废物”和“可怜虫”正是他们本质的描画,也是他们的悲剧所在。

二、世纪病患者的幸福观

多余人奥涅金和局外人默尔索作为一个世纪病患者的典型,他们身上共同体现荒诞反抗与幸福。荒诞是什么?加缪说“一个能用种种歪理来解释的世界还毕竟是我们熟悉的世界,但是,在一个突然被剥夺了幻觉和光的宇宙里,人会感到身处局外。这放逐无可救药,因为人被剥夺了关于失去的故土的记忆,失去了对于曾被期许的乐园的憧憬人与生活的这种分离,演员和背景的这种分离,这就是荒诞的感觉”。普希金生活在一个世纪交替的转型时期。当时的贵族知识分子处在一个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可以说不满现实又忧虑前途,寻求出路而又找不到出路。这种情绪反映到文学创作上,便产生了“多余人”,作品中的奥涅金出身在俄国典型的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明有修养,因此他总是自认为比别人优越。起先他终日出入于各种宴会、剧场。在寻欢作乐中消耗青春。然而,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惊醒了这位贵族青年的酣梦。他开始以怀疑和批判的眼光审视着周围的一切。他从事文学创作,在自己的农庄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却都以失败告终。他不满现实,认为社会腐化堕落,他认知到那些花花公子根本就是只会吃喝与繁殖的废物,他渴望有意义的生活,而结果却也只能在自己的书房里郁郁寡欢,无所事事。希望的精神与失望的世界的分裂及矛盾正是其荒诞旅程的第一个阶段,在一切努力无果后,奥涅金开始感到与世界的格格不入,开始以冷漠的态度对待世界。他不需要亲人、朋友,也不需要爱人。完全沉浸在他自己隐士般的生活中。他逃避客人的拜访,他对达吉亚娜真诚炽热的表白不屑一顾,冷冷地给以拒绝。就连他唯一的朋友连斯基也死在他冷漠的刀刃下。心灰意冷的奥涅金开始浪迹天涯,自我放逐,就像一根浮萍。人与世界的分离,精神上的无所依傍,内心强烈的虚无感正是奥涅金一生的荒诞体验。到了20世纪,人类的荒诞感更加强烈。《局外人》开篇主人公默尔索的冷漠就足以让人不寒而栗。“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母亲死了,他没有掉泪,面对别人的哀悼他感到厌烦。门房问他是否要打开棺材见母亲最后一面,他回答说“不想”在母亲的灵堂他喝着咖啡抽着烟,在出殡的路上,他所期盼的是去郊外散步!还不停抱怨天气炎热。葬礼的第二天他就同女友调情说爱,看喜剧电影。此外,他与朋友在海滨游玩时,稀里糊涂地开枪打死了一个阿拉伯人,原因只是因为强烈阳光的刺激。这一系列事件都否定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种种逻辑,这是默尔索荒诞体验。

奥涅金和默尔索对于社会都有反抗,但反抗的同时也会带来灵魂的充实,奥涅金是忧郁的,但同时他也是幸福的。他的幸福来自于他先于世界的觉醒与其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他意识到生活的冷漠,自决于落后的旧制度,渴望找寻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连诗人自己都不禁感叹"空虚的社会”可想而知在这世界里机械地生活的人们如同一群行尸走肉,根本无幸福可言。而奥涅金不同,他有思想有抱负有不满,他不甘于无意义的生活,不沉溺于浮华的物质世界,去追求精神世界的饱满。他读书、写作、搞农事改革,虽然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却是奥涅金精神上的一次幸福体验。加缪在写《西西弗的神话》时认为西西弗斯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人在感受到命运荒诞的同时,加以蔑视,这不仅是荒诞体验的唯一出路,也是可能带来幸福的唯一出路。从这点来看,默尔索又何尝不幸福呢。正如默尔索自己所说“我上大学的时候,有过不少这一类的雄心大志。但是当我不得不辍学的时候,我很快就明白了,这一切实际上并不重要”。从一开始他就意识到生活的无意义。他从不把现实世界的条条框框当成自己的一部分,他不会为了迎合别人带上面具来增加生活的复杂性,也不愿为了简化生活而说慌。默尔索追求一种真理,这真理就是真实的生活。从这点看,默尔索甚至可以算作是一位智者,他要用不屑与沉默嘲笑众人、演戏的辛苦与悲哀,要用主动接受死亡来蔑视社会的荒诞与不公。因此,在死亡来临前夜,他面对着充满信息和星斗的夜,第一次向这个世界的动人的冷漠敞开了心扉。“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我觉得我过去曾经是幸福的,我现在仍然是幸福的。为了把一切都做得完善,为了使我感到不那么孤独,我还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他们对我报以仇恨的喊叫声”。这是小说的最后结局。默尔索毫不畏惧地迎来了这一切,因为他掌握着自己的命运。

三、结语

不论是世纪之交的奥涅金还是产生在文化价值重建时的默尔索,他们寻找失落的自我的心路历程是相似的,而这个过程也都闪烁着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类进步的光辉。

参考文献

[1]桑淑君;论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J];济南大学学报;2002.

[2]于春波;浅析多余人奥涅金的形象特征[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加缪.西西弗神话[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

[4]加缪.加缪读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猜你喜欢
局外人人生观
儿童保护没有局外人
局外人:细节与象征的关系
琴(外一首)
石头记(外一首)
旁观者
人生观(一)
浅析隐性课程对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
从一分钱到一元钱的思考
心理学视阈下的高职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