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新形象的文化路径

2017-10-15 09:54李浩
新西部 2017年9期
关键词:陕西乡愁文学

李浩

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五新”战略任务——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顯新形象,是一个系统工程,互相联系,辩证统一。彰显新形象的五个关键词——陕西风采、文化风尚、社会风气、城市风貌、自然风光也是互相关联的,缺一不可的。下面,我从新形象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路径来谈谈如何实现“彰显”。

陕西新形象的文化内涵

陕西文化既有体量巨大、面积广大、人口众多的显性特点,也有作为中华文共同性的一些特点,还表现出一些独特性,比如:起点早,历史悠久;原素多,多元并存;建都长,具有世界意义;影响广,因丝绸之路将陕西带向西域,带向欧洲,带向世界。

所谓的起点早,是指西安作为一个文化聚落或城市由来已久。从半坡聚落算起,从石峁遗址算起有四千多年历史,从丰镐算起也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

所谓的元素多,是指在大西安的范围内,既有经典或原典文化,又有历史遗址文化,还有都城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中既有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又有景教、祆教等的遗址和文物。

所谓建都长是指在西安及周边城市建都的王朝有十多个,杜甫诗中说:“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这样的历史定位,使得西安在追赶超越中,经济、金融的追赶超越目标可以锁定成都、杭州、南京,但文化的追赶超越不能这样锁定,而应该锁定为日本的京都、意大利的罗马、埃及的开罗。

我认为,要实现新形象的彰显,就要特别注意强化陕西文化的这些独特元素。

实现新形象彰显的文化路径

彰显新形象的路径很多,如从文化方面思考,以下几个方面是具有显示度的,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一是着力打造世界“文学之都”。历史时期的陕西,在文学创作、文学评论文学研究和文学翻译方面都成就甚高,很有特色。如何传承并弘扬,如何使其成为彰显新形象的动能呢?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创意城市网络”,在世界范围内评选“文学之都、电影之都、音乐之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设计之都、媒体艺术之都、美食之都”,着力促进全球创意产业发展。

截至2016年,已有116座城市加入“创意城市网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04年起先后评定世界上二十个城市为“文学之都”。评定的标准,除文学传统之外,主要着眼一个城市文学发展的整体情况,包括文学出版物的品种、数量和质量,文学作品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的作用,翻译和出版本国各民族以及外国文学作品的情况,为促进本国和外国文学艺术交流所采取的措施。

获得“文学之都”称号的,包括克拉科夫、爱丁堡、海德堡、墨尔本、爱荷华城、都柏林等。南京则是国内首个申报“文学之都”的城市。

二是重点保护丝绸之路沿线遗址,建设一带一路博物馆。作为丝路的起点,应将辖区内丝路古道与丝路景观凿通互联,整体保护。

三是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理解自然风光。其实,如何保护渭河,如何保护秦岭,如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已经不仅仅是自然风光的问题,是更深远的生态建设问题。

四是用文化管理城市,实现城市管理的国际化、智能化、精致化、人性化。目前只注意到拓宽道路、礼让行人问题。我这里提一下人行道改造、公交站点智能化、火车站、高铁站人性化问题。

五是用历史长时段、文化大视角来思考城镇建设,精心呵护城乡独有的“文化乡愁”。在历史发展中我们的教训很多,走的弯路很多,没有文化记忆、没有历史记忆,我们可能还要再吃二遍苦,再受二茬罪。总书记提及文化乡愁,乡愁也就是文化疼痛感,我们目前多的是文化快感,但缺乏的是文化的沉痛感。

总之,陕西彰显新形象不能没有文化意识,对于陕西来说,有了文化意识和历史意识,陕西的新形象就博大厚重,醒目独特。从文化路径来思考陕西的新形象建设,陕西的新形象就有可能走出潼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陕西乡愁文学
乡愁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乡愁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回头一望是乡愁
文学小说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乡愁
文学
陕西江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