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发展之路初探

2017-10-15 10:18袁颖丽
新西部 2017年9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监管客户

袁颖丽

互联网金融近年来蓬勃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模式产生了重大冲击。其实,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各有优势,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领域探索生存发展之道,有助于降低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化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为商业银行这个循规蹈矩的乖孩子寻求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2015年,央行等十部门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及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仍然是金融,不是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参与者本身既可以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用户,也可以是其他互联网平台用户。

互联网金融的特征是公平、公开,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一致公开的信息和平等服务的平台,打破了用户在身份、地域等方面的限制和传统的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等、金融服务不普遍的壁垒。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强大的粘合能力和信息整合作用,实现了资源配置、资金融通和信息中介的一体化服务。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缩短了交易时间、扩大渗透范围、增加消费总量、盘活了消费存量。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劣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属于普惠金融,其面向大众提供廉价的金融服务,目前其已经在传统商业银行经营的多个领域展开攻势,而且切入点越来越多。互联网金融正在与所有的传统型金融企业争抢客户,争夺资源。相对中小银行来说,其威胁更是不容小觑,主要体现在:

一是互联网金融监管宽松,使其在资源争夺上显失公平。互联网金融从诞生起就缺乏监管,即使在相继出台了很多监管法规来规范的今天,仍然像是个被宠坏的孩子,到处惹事生非。政府或许真的想把互联网金融企业作为鲶鱼放进商业银行的传统金融模式中,以期引发金融改革变局。

二是由于经营区域的限制造成资源区域与范围差距巨大。互联网金融,不铺设网点,没有区域限制,他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上网的群体,不像中小城商银行那样只能依托于网点在有限的区域内,通过特定的渠道开展业务,只要有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就有可伸展之处。

三是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性在吸引顾客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互联网金融最初产生于互联网企业,其不仅掌握了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而且对互联网的经营和运作也是驾轻就熟,再加上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创新优势,对中小银行更是造成压倒性态势。

四是互联网金融应对市场变化的决策路径短、应对措施快。如今的互联网金融市场,瞬息万变,任何的应对失措或不及时都可能导致覆灭性的后果,如果没有一个快速决策应变的机制是很难在这个市场上立足。船大难掉头,在应对市场变化上,银行的出拳速度上要明显慢于互联网金融企业。

五是在業务发展上,互联网金融企业不以监管设定的条框为限,不以政策为限。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创立之初直到现在,一直都在触碰和越过各种政策监管红线,力图挟大量用户、舆论的力量改变现有的政策、监管法规,而银行在发展中却始终是一个遵纪守法的乖孩子。

(二)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劣势

一是过度依赖银行实体账户。就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务造成影响最大的是网销渠道、第三方支付和虚拟货币(账户)。但是,不难发现以上三种模式均无向公众吸收存款的能力,其在很大程度是依赖于银行的实体账户,如果失去了银行这个支撑,互联网金融以上三种模式的发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是我国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监管收紧。自2014年以来,监管当局陆续出台了《支付机构备付金存管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建立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信息核对校验机制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已暂停开展某些业务,显然这是政府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监管的前奏,后续可能还会有更加严格的措施出台。

三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尚无法有效地把控金融运营风向,在金融行业的运作方面缺乏丰富的经验。 如在安全风险方面,其业务流程设计不完善、系统风控环境不稳定、设备防御能力不够强;监管风险方面,监管机构和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方便快捷产生了大量的客户需求,商业银行为了迎合客户的需求与趋势,产品创新有可能延伸至无监管的空白地带,构建的部分业态或者环节甚至可能触及法律的红线,产生监管风险;业务风险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开拓的产品服务如果过度创新或者创新不够,都会造成成本增加、业务流程阻塞、用户体验下降,从而造成产品、业务模式创新失败,产生大量损失。

但是目前,互联网金融公司对于金融风险的管理仍然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系统安全、业务管理、风险管理、内控制度等各方面,与监管的要求尚有一段距离。

综上,目前基于互联网金融公司所具有的先天互联网基因优势,在国内对商业银行业务份额的争夺主要集中在支付、小微融资和个人财富管理等方面。我们要正确看待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优势与劣势,认真应对。其优势我们要学习,借鉴,劣势多数是商业银行尤其是部分城商行的优势,我们要保持住。

传统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

(一)银行+第三方支付合作

这种合作方式现在已经较为普遍,其正在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目前除了互联网支付业务外,还有投融资合作、P2P资金监管等,如与招财宝平台和支付宝平台合作的投融资平台,目前已经有许多家银行加入。P2P资金监管的相关管理办法出台后,很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又寻求到一个合作机遇。目前已有建设银行、浙商、徽商等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合作提供P2P资金监管服务。

(二)电子商务+支付结算+融资

现在电子商务火爆市场,各个银行也加入了电子商务的战队。目前,建设银行“善融商务”、工商银行“融E购”、中国银行“中银易购”、交通银行“交博汇”、农业银行“E商管家”五大行电商平台已经全部上线。与此同时,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也纷纷在探索电商战略、加紧推出平台商城,中信银行更是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计划推出跨境电商领域;城商行方面,浙商银行、渤海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大连银行、郑州银行、兰州银行等也都在电商领域有所动作。银行发展电商业务并不会冲击传统的金融业务,而是借助互联网手段对传统金融业务实现互补。现在电子商务火爆市场,各个银行也纷纷加入了电子商务的战队。

(三)银行系P2P/B2P/B2B/P2B

银行系P2P是银行试图切入民间融资市场的尝试,其对客户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于银行信誉。银行系P2P在设立之初就有比较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即使其相较于民间P2P门槛高、收益低,但是仍然在投資者中热度不减。而且银行系P2P平台的资金都来源于投资者,不但不会占用银行贷款额度,反而还能获得管理费收入。

(四)直销银行

直销银行为中小银行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其在互联网时代下依托信息技术实现业务扩张,回避了其由于物理网点少而局限自身业务发展的短板,直销银行不设实体网点、不用发放银行卡,为银行获取新用户提供了新渠道。目前已有民生、平安、招行、宁波银行、兴业银行等至少15家银行在2014年迈入了直销银行的行列。此外,更多的银行正在加紧布局。其中余额理财和存款业务几乎是每家直销银行的必备产品。

现在,各银行直销银行的操作基本类似,用户只需输入姓名、身份证、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后,就能获得一个银行电子账户。绑定任意一家银行的借记卡后,通过这个账号,用户就能办理存款、理财、转账等业务。根据各家直销银行规定,绑定的银行卡必须在本人名下且必须为借记卡,不支持信用卡绑定。

大多数的直销银行均支持三种基本产品,一是智能存款,既拥有活期的便利,又能享受定期的利息。简单理解,就是按照存款期限最大化结转利息,即如果存款期限为4个月则按照3个月的定期利率结算4个月存期的利息;二是类余额宝产品,即将绑定账户的余额自动购买合作货币基金,享受T+0实时支取、转入支取无费用等优惠。三是银行理财产品。

(五)银行系客户互动平台

银行意图打造在金融领域网上的完整生态体系,将其作为获得客户、服务客户、了解客户以及客户之间互动的平台。在微信银行之前,招商银行“一网通”可以看做银行做社交和社区应用的前驱,微信银行出现后,已经成为国内银行社区客户互动的主要平台。但是,使用微信作为银行与客户互动的平台,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风险。主要表现在:客户信息保密的问题,微信银行支付功能受限,微信银行的客户行为分析数据易被腾讯使用,造成客户流失。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平安银行于2013年推出了“天下通”金融社交应用,2015年初工行推出了工行版“微信”名为 “融e联”的即时通信客户端。在移动大数据服务商腾云天下的talkingdata平台的热门社交app中,这些应用均未进入前100名,远远不如手机银行在金融应用中的排名,目前在客户中推广仍很滞后。

(六)银行+外部电商合作

银行出于对小微客户了解甚少,缺乏必要数据支持小微客户融资需求,电商出于本身业务能力所限,以及资本所限,缺少资金去支持平台上小微客户融资需求。双方均有需要合作。

总 结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领域的探索发展正方兴未艾,互联网公司探索金融创新的脚步也在迈进。我们相信将来一定会有某种或多种探索最终在互联网时代取胜,那将会像银行的兴起那样为工业化、资本化助力,为新时代诞生而助力。

参考文献

[1]黄小琳,黄小宝.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颠覆或共生?[J].现代管理科学,2017,(05):43-45.[2017-08-13].

[2]袁晴瑜.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发展浅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01):129-130. [2017-08-14].

[3]刘静潜.互联网金融下中国中小银行创新发展研究——以经营转型为视角[J].中国商论,2017,(08):21-23. (2017-04-17).

[4]鲁文灿.商业银行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竞争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01):104-105.

[5]黄祥娟.试论互联网金融时代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发展策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02):95-96.

[6]谢颖.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7,(03):220-221.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监管客户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五招教会你做好客户转介绍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机会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请问您怎么称呼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