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2017-10-15 10:33姚雨箫
新西部 2017年9期
关键词:离校信息系统毕业生

姚雨箫

与在校大学生相比,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组织化程度低、居住分散、流动性强、就业相对困难,更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获取就业服务。构建专门针对离校毕业生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对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效率和水平,促进离校毕业生就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受政府职能分工和管理体制影响,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表现为离校前和离校后两个层面,具有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离校后主要依托人社部门所属公共就业人才机构开展服务。

与在校大学生相比,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以下简称离校毕业生)组织化程度低、居住分散、流动性强、就业相对困难,更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获取就业服务。

离校毕业生公共就业信息服务管理现状

以西部某省為例,据调查,离校毕业生公共就业信息服务目前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

顶层设计不足,信息化程度不一

目前,全国公共就业人才系统尚未建立统一的离校毕业生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公共就业信息系统)。由于历史原因,各省公共就业人才机构功能不一,管理形态差异较大。基于自有功能和管理现状有关机构开发建立了信息系统,但带有过渡性、临时性特点,相对低端、粗放,存在技术稳定性不足和信息安全漏洞等问题。服务层面仍以“点对点”为主要形式,尚未形成网状服务格局,信息化、精准化服务优势未能发挥出来,尤其与高校就业服务信息化程度相比,离校毕业生公共就业信息化服务水平偏低,难以满足离校毕业生跨区域流动求职的需要。

信息分割,资源共享程度较低

由于技术平台不统一,多头开发且相互不兼容,导致信息分割。在基层,为满足上级不同系统之间数据监测需要,存在手工多次重复录入数据的现象,人为增加了工作量,失去信息系统应有的作用。系统内信息资源缺乏活性,学生登记信息仅为内部管理监测所用,不与外部对接,无法与相关部门比对,学校、招聘单位、社会有关部门之间缺乏互联互通。存在招聘信息不足,时效性差,质量难以保障问题,体系内缺乏动态更新信息保障机制,整体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功能单一,管理与服务脱节,毕业生参与度不足

现有的信息平台多为各机构自建门户网站,主要用于自身宣传和信息发布。管理类信息系统一般不对社会开放,仅止于毕业生信息登记,偏重静态数字的掌握,不能实现网上业务受理;缺乏供需匹配对接基础上的精准推送服务,学生登记依赖行政约束,学生认可度尚待提高。

指标设计不科学,就业监测功能有待完善

现有信息系统主要监测反映登记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包括专业、学历、院校等内容,一般仅反映静态数据特征,就业监测不够全面。大多不反映学生就业质量性和动态性数据特征,不反映服务机构结果性特征,缺乏主观满意度、就业稳定性、待遇和保险等结果性数据分析,缺乏市场预判性数据分析。

构建专门针对离校毕业生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对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效率和水平,促进离校毕业生就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公共就业信息系统分析

用户需求分析

公共就业信息系统用户包括离校毕业生、学校、招聘单位、公共就业人才机构、政府监管部门等。

1、满足离校毕业生需求。实现远程登录报名,满足信息填报、修改和添加需要;满足就业岗位和考试信息定向推送需要;满足申报参加见习、培训和就业指导需要;满足申办就失业登记证、落户、存档需要;满足申请困难帮扶、创业贷款和就业资金补贴需要;满足政策咨询、服务网点选择、投诉和评价服务需要;履行就业结果反馈和服务终止告知义务。

2、满足学校需求。实现离校毕业生数据自动导入功能。满足查阅、检索、监测本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状况需要;实现招聘信息与校园网双向交换和共享功能,分析统计本校毕业生数据,掌握学生享受公共服务情况。

3、满足招聘单位需求。实现招聘与求职信息的自动筛选匹配和定向推送功能。满足招聘信息发布、修改、注销功能需要;了解国家政策,掌握招聘市场动态。

4、满足公共就业人才机构服务管理需要。实现对个人和单位信息审核、删除、导录功能;实现网上业务受理功能,初审见习、落户、存档、办理就失业登记证、创业贷款等业务资料;发布政策和业务办理程序,开展自身宣传展示;实现毕业生就业和单位招聘信息检索、统计、下载等管理功能;满足对下级服务机构考核监管和网上咨询投诉处理的需要;根据学生意愿和就业制度规定,划转、指派下级机构完成相关服务;设计开发信息系统,建立系统操作规范,审核登录用户和经办操作机构人员。

5、满足政府监管部门要求。实现域内就业监测功能,满足查阅、分析、统计、下载、打印功能需求;满足投诉处理和批转功能要求;满足对服务机构监管要求。

系统功能分析

系统功能分门户展示、毕业生服务和后台管理三个子系统。根据服务管理现状和用户需求分析,门户子系统主要实现通知公告、政策发布、业务指南、就业调查、招聘信息发布、宣传展示、政策咨询等功能。

毕业生服务子系统主要实现网上业务受理和经办功能。包括求职推荐、人才测评、就业指导、就业见习、就业培训、创业贷款、项目孵化、户口迁移、档案管理、办理就失业登记证、资金申请、困难帮扶和服务机构选择、评价与投诉等。职业推荐拟实现学生信息与招聘信息的初步匹配筛选,在此基础上通过短信或微信提供定向推送服务。网上经办业务主要实现资料初审和有关信息的远程自动打印功能,避免毕业生多处奔波办理。在实施毕业生就业服务过程中,毕业生可以自主选择服务机构,并逐项对服务情况进行评价。系统对各服务机构服务情况进行动态记录,建立离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数据档案,以便就业服务情况监管和就业状况监测。

后台管理主要实现毕业生信息管理、就业监测、服务监管、统计分析和消息发送等功能。其中毕业生信息管理主要实现毕业生信息分类查询、审核、导入导出功能;就业监测主要依据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专业、学校、意向、去向、薪酬、社保等数据分析;服务监管实行分级权限设定,依据服务留痕记录,对本区域内各机构服务情况进行对比和跟踪,包括就业率、满意度调查,包括指派服务、投诉处理情况跟踪,包括困难毕业生安置情况核实,向毕业生发送相关消息等。

业务流程分析

公共就业信息系统设计

目标设定

系统建构着眼于离校毕业生精准化就业服务,应适应离校毕业生组织化程度低的特点,建立区域全覆盖的服务网络,弥补“点对点”服务的局限;应着眼于公共就业服务之改革,倒推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的完善,提升公共就业人才行业服务能力;应着眼于政府宏观决策和政策制定,为其提供有效的就业监测和服务监管数据支撑。系统建构应集监测、管理与服务于一体,满足多用户需求。

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分展示层、业务层、数据层三部分,结构上由门户、毕业生服务、后台管理三个子系统构成。门户子系统设公开信息1个功能模塊,毕业生服务子系统设账户管理、学校管理、招聘管理、机构服务管理、评价管理、在线咨询和业务处理7个功能模块,后台管理子系统设用户管理、信息处理、消息管理、投诉管理、公开信息管理5个功能模块(图2)。

技术方案选择

根据系统多用户使用的实际,综合考虑到用户使用方便程度、信息安全性、数据实时性和可溯源性等要素,特别是方便政府部门和公共就业人才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保障上级机构直接追溯到下级服务机构操作的原始数据。系统宜采取B/S结构部署系统架构,运用数据加密、强制存取检测控制、日志审计和数据备份恢复等方法保障数据安全,实行用户权限责任制度,实行服务器隔离管理,优化数据库以提高性能,减轻负载,保障数据安全和系统运行稳定。

系统开发主要使用HTML、ASP.NET和Javascript编写。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8中性数据库。运行环境上,服务器运行于Windows server 2008平台,客户端运行于WindowsXP或Windows7以上版本,并可以向下兼容Windows10操作系统通用的浏览器,同时适于移动端使用。

系统数据

系统数据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毕业生基本信息,渠道来源为毕业生自主登记、教育部门(学校)数据导入、公共就业人才机构采集、有关政府部门数据比对四方面,内容包括学校、专业、学历、性别、生源地、政治面貌、学习成绩、奖惩和就业意愿等;第二部分为招聘信息,渠道来源为单位自主注册发布、校园网交换导入、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机构征集发布等,内容涉及单位介绍、岗位描述、能力素质要求等;第三部分为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机构服务数据,渠道来源为机构人工服务数据记录、网上办理业务留痕提取,内容包括服务项目、次数、时间、资金和就业单位等;第四部分为基础信息数据,包括用户信息、业务操作人员信息等(图3)。

外部数据交换涉及人社部门就失业登记系统、教育部门离校毕业生信息系统、校园网招聘信息系统和民政、扶贫部门困难人员信息系统等。就失业登记系统要共享就失业登记个人及其享受服务情况数据,以便对接办理就失业登记证;离校毕业生信息系统要实施毕业生信息的数据导入;校园网系统要实现招聘单位信息数据交互与共享;困难人员信息系统要实施困难毕业生身份比对认证,以便开展困难毕业生托底帮扶(图4 )。

用户与权限

系统用户主要包括离校毕业生、公共就业人才机构(省、市、县三级)、招聘单位、学校、政府监管部门(人社、教育行政部门)、社会机构(民政、扶贫部门)和普通浏览用户,共7种角色。所有用户可以浏览门户子系统相关内容,无需注册。离校毕业生实施实名登记注册制,由门户前台认证登录,权限设置为毕业生服务子系统所有内容;公共就业人才机构统一由省级机构负责用户、角色、权限、日志管理,省、市、县依据规定和学生居住地负责本区域相应就业管理和监测;招聘单位实行注册审核制,门户前台登录,权限为发布、注销招聘信息,获取学生信息匹配推送;学校实行后台认证登录,权限设定为本校学生就业情况监测,实施校园网与系统招聘信息的交互管理;监管机构和社会机构后台进入,监管机构权限设定为本区域就业监测、服务监管和投诉处理,社会机构权限设定为困难毕业生数据交互和监测管理。

系统应用与实践

系统可行性分析

系统基于省域内离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设计,适用于省、市、县三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为保障系统设计开发到实践应用的可行性、实操性,系统设计之前,笔者曾到西部某省公共就业人才机构调研。该省2016年有高校毕业生35.6万人,省、市、县三级公共就业人才机构当年实名登记离校未就业毕业生8.85万人,有服务记载15万人次。全省建立起相对成熟的实名登记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毕业生报到登记和有关部门的数据监测,实名登记系统已经运行四年并升级一次。本系统是在调研分析基础上提出的有针对性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具有可行性与实操性。

系统开发使用效果预估

从使用功能角度,预期系统开发使用可以实现离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全过程、全覆盖管理,满足毕业生域内异地就业和网上业务受理需求,解决离校毕业生游离组织服务体系之外的问题。特别是提供就业信息个人订制服务,实现信息定向推送功能,极大方便学生求职就业。此外,通过大数据的分析,系统将实现毕业生就业状况和机构服务状况的实时动态监测,解决离校毕业生底数不清,服务不实,结果无法测量一系列问题,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效率;系统将实时掌握人力资源市场动态,开展数据挖掘分析。

从技术的角度,系统采用了SQL Server 2008中性数据库,方便管理和扩展数量庞大的用户和数据,契合离校毕业生流动性强、就业服务多样、就业更为复杂的特点;考虑到政府部门和公共就业人才机构监督和管理的刚性需求,在运行环境上,适配了Windows server 2008平台,客户端直接运行在操作系统的浏览器上,保证了适应性与兼容性。与此同时,针对信息推送和就业动态监测功能,采取了B/S结构部署框架,通过数据加密、强制存取监测控制、日志审计和数据备份恢复等方法,可以保障数据安全和系统运行稳定,减少后期维护。

预期系统启用初期会遇到管理维护不到位、工作人员操作不熟练、招聘信息不足等问题,应建立意见反馈和运行管理保障机制,逐步改进与完善。

系统开发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现系统设计、开发到实践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好责任主体、业务标准、监测指标和信息安全相关问题,并建立保障机制。

1、明确责任主体。综合考虑发展现状和顶层设计需要,确定省级公共就业人才机构为系统设计开发和运行维护责任主体,由省、市、县三级公共就业人才机构共同维护使用。系统建成运行后,应建立系统运行管理保障制度,明确各方权利和管理责任,实行定期反馈通报制度。

2、统一业务标准。系统设计要实现有关业务的网上受理和经办功能,实现这一功能的前提是省、市、县三级机构职能明晰和业务流程、标准一致。为此,系统开发使用前,应厘定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机构职能划分,统一服务标准,完成业务流程定型。

3、明确就业监测指标体系。就业监测的内容与指标设定是系统开发的重要考量要素,统计指标按照目前人社部统计报表要求,包括登记人数、实现就业比例、就业形式、就业流向、服务人次、资金补贴相关内容。除此以外,应建立综合质量评价性指标体系,包括就业比例、就业分布、市场需求、满意度、创业比例、服务效果多个维度。

4、实行信息安全监测。公共就业信息系统基于离校毕业生就业的全过程服务设计,覆盖面广、受众多、业务链长、社会影响面大,系统设计开发应保障数据安全和系统运行稳定,应将系统纳入政府信息系统安全监测范畴,动态监测系统运行状况,及时堵塞安全漏洞。

参考文献

[1]李田,王东成,唐善武,姚亚锋.陕西靖边、高陵、镇安三县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03):38-41.

[2]于鹏,周振宝,李晶才.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0,(08):51-53.

[3]高海軍.基于网络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医学教育探索,2009,(12):1581-1584.

[4]彭宇.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总体设计[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S1):201-203+206.

[5]刘伟,葛新权.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02):93-96.

[6]史淑桃.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测算[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01):139-141.

猜你喜欢
离校信息系统毕业生
基于信息系统的计量标准管理
基于项目化+翻转的物流信息系统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澳大利亚:发布离校生工具包助青年就业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信息系统管理在社会中的应用
“弹性离校”应成义务教育“标配”
小学“弹性离校”值得借鉴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估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