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卫职校语文诵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2017-10-15 20:10徐丽云
神州·上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有效途径

摘要:语文离不开诵读。诵读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诵读教学是提高职校生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浅谈了卫职校诵读教学现状及成因、卫职校诵读教学的意义,并提出了卫职校诵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卫职校;语文诵读教学;有效途径

诵读的含义为熟读,背诵。诵读不仅要声音响亮,还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语文离不开诵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教学的功利性早已使其逐渐退出了教学舞台中心,在职校也是如此。

职校贯彻“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职校生毕业后一般都将走上工作岗位,因此职校生必须具备足够的语言能力,以尽快适应社会需求。而诵读教学就是提高职校生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卫职校诵读教学现状及成因

目前,职校诵读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在校园里已经很难听到琅琅读书声了。

教师方面:职校语文等文化基础课被边缘化,课时量被削减,教材内容较陈旧、统一化。教师对诵读教学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在教学中较多关注对课文的分析、讲解,以便完成教学任務。要诵读时,一般也是播放一遍朗读视音频,然后学生齐读一遍。这种生硬的教学方式让诵读变成了一种应付形式,更谈不上对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了。

学生方面:笔者曾做过调查,一个班级能经常阅读名篇佳作的同学少,能把一篇课文流畅读完的同学也少,如果课文篇幅较长或内容难些,更是读得结结巴巴。读错音,漏读,回读等都是普遍现象。因为职校的特点,学生一般都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在语文课上,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诵读的兴趣就更缺失了,不愿开口读或不敢读,诵读水平也参差不齐。有些干脆就做“低头族”,埋头玩手机,自娱自乐。一旦要朗读时,往往开始声音最响亮,然后声音逐渐减少,最后就剩少部分人在那读了。

二、卫职校语文诵读教学的意义

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以诵读为凭借,可以训练说话者表情达意的能力。在诵读的时候,多种感知器官综合运动,促使诵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意境,体会情感。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声琅琅,文中的意境与情感才能内化为学生的记忆和想象,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以适应工作岗位需求。

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诵读教材中的名句、名段、名篇,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词汇,领略语言美,还能让学生经受文化的审美熏陶,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一首好诗,一篇好文,诵读使其更富魅力。作品传达的理想、美好人格,更能给人以情感的陶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三、卫职校语文诵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诵读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开展诵读活动时,教师一定要摆正位置,要以学生为主体,做好主导工作,以诵读带动讲解,讲解促进诵读。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反复诵读,让他们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语言的表现力,理解文章内容,体味情感。教师要适时范读。教师的范读比单纯播放视音频朗读更生动灵活,更富有亲和力。教师字正腔圆、感情得当的范读,容易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必然能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投入作品。

(二)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提高诵读质量。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使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诵读技巧。要让学生敢读,还要读得准,读得好。要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扫除学生“惧读”心理。教会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掌握语速语调。先做到读通顺了,边读边悟,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揣摩,读出感情。不同的文体,诵读要求不同。特别是散文和诗歌,只有通过诵读,平面的文字才能瞬间变得美妙神奇,给人以立体感、画面感,让人身临其境,才能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感,鉴赏文本的艺术魅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同样体裁的文章,风格不同,诵读自然不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这两篇都是散文,都描写了优美的景色,因为文章的写作背景不同,感情基调不同,诵读的要求就不同。《荷塘月色》诵读时节奏要舒缓,语速要沉稳,这样才能表达出作者内心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而《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作者表达了对独立安静的理想生活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诵读时语气就轻松明快。

(三)开展多种诵读形式,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推动语文教学。诵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领读、齐读、自由读、分组读、配乐读、竞赛读、接力读、模仿读、表演读等。实际教学中,要根据文本内容经常变换形式,常读常新。卫职校的学生可以适当读些医古文,如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感受文中职业道德精神的熏陶,还可以诵读专业课内容,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记忆。另外,可以将诵读与其它活动结合起来。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课余经常会去社区、敬老院等地方进行志愿者活动。可以成立诵读服务小组,在节假日,进行诵读经典活动,宣传医学科学常识,宣讲医德医风,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诵读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

(四)创设情境,营造诵读氛围。

诵读需要氛围。情境的创设,可以是几幅图画,也可以是一段应景的音乐。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来展示各种素材,如图片、音乐、视频等,将学生带入文章的情景当中,引导学生在经典美文中漫步。在教学老舍《我的母亲》时,文中有许多段落语句感人至深,在学生诵读之前,笔者播放了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悦耳深情的音乐,很快将大家带入情境,感受到了文中深沉的母爱,也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意识。这种熏陶感染就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达到触景生情的目的,并带着这种情感融入自己的理解去诵读,这样的诵读效果就会很好。

参考文献:

[1]赵大鹏主编.语文(基础模块)[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年第2版。

作者简介:徐丽云,女,江西赣州人,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教师,高级讲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途径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效益
高中有机化学高效性课堂教学的策略实践研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