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主体作用 培养创新意识

2017-10-15 18:50邓桂红
神州·上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新知应用题动手

邓桂红

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是时代的呼唤,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前教师的首要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不是发现前人未发现的、未创造出的东西,而是在学习和探索新知的過程中,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做法。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呢?

一、师生关系要“亲”,提供创新的保证

“情感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翅膀”,人在心情愉快的时候智力水平可以发挥到最佳状态。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学好数学的。要多运用表扬和鼓励性的语言,给每个学生以自信心。如:“你真聪明”、“你叙述得非常流利”、“你的声音真宏亮”、“你站得真直,就像解放军叔叔一样”、“没关系,你再想想,等会儿再说”……运用这些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无限关爱,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为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供保证。

二、导课要“巧”,打好创新基础

导入新课是新授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导课能稳定学生情绪,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巧妙导课,为学生自主探索新知作好铺垫。如学习“三位数的数法”时,教师可先出示‘100以内的数表,复习两位数的数法,再从表中任选一个数来“变”,如42—142,问学生由几位数变成了几位数?三位数又怎么数?大家试试看。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既自然,又突破了难点,为学生自主探索新知打下基础。

三、新课要“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放”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包括“想”的自由、“说”的自由、“操作”的自由等等,不要总担心学生学不会。要转变教育观念,大胆地“放”,放心、放权、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要放心,给学生“想”的自由。

有了巧妙导课这一重要环节,再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教师大可放心,大胆让学生尝试自学,给他们思维一个自由的空间。要让学生充分地想、独立地思考,教师不作任何提示、暗示。如教学“口算除法”42÷3时,教师可打破常规,都有他自己的理由,请他们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种办法是不是最好的办法。让学生充分地想、充分地说,在“想”和“说”中明理,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2、要放权,给学生“说”的自由。

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做法,变“满堂灌”为“合作讨论式”,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让学生全体参与学习。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都有“说”的机会。汇报讨论结果时,也可打破惯例,不一定要老师点名发言,学生可自由站起来发言。当意见不同时,大家可自由争论,各抒己见,争得越激烈越好,才能撞击出智慧的火花,萌发创新的灵感。

对学生的尝试自学和发言进行评价时,教师也可把权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评价学生。对尝试自学的列式或计算,可由学生当“小老师”给做题的学生打分或进行星级评定,对讨论后发言的学生,答得较好的大家自动报以热烈的掌声进行肯定和鼓励,说得不完整的其他学生自动起来修改或补充。

对于例题和新内容的出现,也不一定要老师去出一个固定的题来给大家解答,可以让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解答。如应用题的教学,可由老师出一个画面、线段图、几个一步应用题等,让学生看画面、线段图编应用题或由几个一步应用题组合成两、三步的应用题,再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解答,体现学生对知识的再创造。

3、要放手,给学生“操作”的自由。

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舍得放手,多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决不能包办代替。如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就可以让学生多动手,在具体操作中理解“倍”的概念。先让学生摆一摆,由老师说要求学生摆,学生说要求让学桌摆等。会实际动手操作“一个数是另一个灵长的几倍”的后,再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画○、△或小棒等,来抽象地表示“倍”的概念,最后再灵活运用“倍”的概念,如学生拍两下掌,教师拍六下,(××;×× ×× ××)问学生:教师拍的掌声是你们的几倍?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应用,都是在灵活动手的过程中完成,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操作中培养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练习要“活”,培养创新的能力

练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形成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练习的设计上,要讲求一个“活”字,不单练基本题,还要注意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供肥沃的“土壤”。

1、选条件组合应用题。

教学了“相遇问题”后,可设计这样的练习:

①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

②甲车行50千米/小时;

③乙车行40千米/小时;

④甲车比乙车多行10千米/小时;

⑤乙车比甲车少行10千米/小时;

⑥甲、乙两车共行90千米/小时;

问: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条件解答这个问题,这类型的练习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2、一题多问的练习。

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后,可设计这样的练习:某班有男生30人,女生20人……?让学生补充问题。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为这道题提了6个问题:(1)女生人数是男生的百分之几?(2)男生人数是女生的百分之几?(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4)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5)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百分之几?(6)女生人数比男生多百分之几?

通过这种练习,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3、一题多解。

“口算除法”中42÷3一题,除了书上讲的方法,学生又想出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教师对这些做法要大加肯定,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再找出最佳办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大胆动口、灵活动手、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逐步培养创新的意识,具备创新的精神和创新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知应用题动手
应用题
我也来动手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