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话剧院成功举办“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主题论坛”

2017-10-16 08:37王雨晨杜子栋
艺术评论 2017年8期
关键词:为题话剧戏剧

王雨晨 杜子栋

中国国家话剧院成功举办“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主题论坛”

王雨晨 杜子栋

2017年6月14日、15日,“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主题论坛”在国家话剧院隆重举行。论坛由国家话剧院主办,中国话剧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协办。两天当中,三十余位全国戏剧界各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话剧学术研究与艺术评论”“剧目建设与原创力提升”“话剧院团管理与戏剧制作”“话剧发展的环境建设与戏剧教育”四个论题展开了深入的剖析与交流。

在6月14日上午的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首先致辞,感谢业界同仁们的莅临,感谢文化部领导和各界的关心支持,并介绍了论坛的研讨安排。中国话剧协会会长蔺永钧感谢本次论坛为话剧界做了一件重要的事,让理论研究与中国话剧艺术焕发出了新的生命与活力。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对此次论坛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高度赞扬,虽有演出任务在身仍连续两天出席。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徐晓钟向中国话剧的奠基人和先驱者们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近九十岁高龄的他精神矍铄地听完了14日所有专家发言。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吕育忠受部领导委托,向广大话剧艺术工作者发出号召,坚定文化自信、坚守艺术理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现实题材创作,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民族、时代、人民的精品力作。开幕式由国家话剧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景小勇主持。

本次论坛按照预先设置的论题划分为四节,由国家话剧院领导景小勇、戈大立、罗大军、白雪峰分别主持。

一、中国话剧学术研究与艺术评论

6月14日上午,来自话剧研究机构、戏剧院校、专业文化媒体的专家学者围绕话剧艺术在当代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各抒己见,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对当代戏剧艺术的观点,探讨了中国话剧的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辩证关系,强调了文艺批评在话剧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宋宝珍以《“新”“旧”之争与中国话剧的民族化进程》为题,回顾了110年中国话剧的历史烟云,强调了话剧不仅有传统,而且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她从理论高度和实践实证两个方面,总结了新世纪以来话剧继承传统精神、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同时,她还倡导话剧艺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郝戎以《话剧艺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题,结合他在教学、创作中的多年实践,畅谈了戏剧、文化和艺术的传统与传承问题,强调了戏剧理论与戏剧创作实践相辅相成。他指出,中国现在的戏剧理论同国外相比还稍显滞后,并提出“能够代表中国现当代演剧艺术形式的,到底是话剧还是戏曲”的新问题。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昌勇以《观察当代中国话剧创作与生产的多重视野》为题,围绕“传统”“体制”“人才”三个关键词探讨了影响中国话剧当下和未来发展的因素,认为中国话剧作为一种西方艺术形式的移植,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和几代话剧人的辛勤耕耘,已经成为根植于中华民族土壤的艺术形式,具有强大的民族性和现代性。他指出,当前中国封闭的人才培养体系存在很大弊端。他热忱呼吁国家艺术基金、艺术院团和艺术院校重视人才的培养。

《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辑赵忱以《离心最近的最有戏,离真最近的最来劲》为题,阐释了她作为一名资深艺术评论者和媒体人的心路。她强调,艺术创作离心最近,艺术评论离真最近。她解读了真正客观、有水准的艺术评论的标准,并讲述了许多精彩生动的故事,折射出许多媒体人、评论者对当下话剧艺术创作、演出、管理等方面的思考。

二、剧目建设与原创力提升

6月14日下午,由编剧、导演组成的话剧主创代表分享了各自创作中的心得体会,并对提升中国话剧原创能力发表真知灼见。

国家话剧院青年编剧刘深以自己创作话剧《红岩魂》《大宅门》为例,阐释了一名原创话剧编剧所需具备的自我修养。他认为新创固然是原创,但在名著改编中也要有创新的意识。

国家话剧院青年导演白皓天结合话剧《共同家园》《谷文昌》的创作经历,分享了他到西藏、福建深入群众、体验生活的点滴经历,这些经历为他的艺术创作带来不少启发,也使他更加坚定了坚持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艺术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周予援院长演讲(曹志钢摄)

河北省文化厅原巡视员、河北省演艺集团艺委会主任、国家一级编剧孙德民指出,提高戏剧的原创力,有写作技巧问题,有作家的艺术积累、文学积累甚至哲学积累的问题,但是更需要的是生活积累。他强调,创作需要紧紧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向生活深深地弯下腰去,在生活中捕捉戏剧的种子。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荣誉编剧、香港话剧团编剧何冀平以《原创力的提升——创作只有心路》为题,总结说写作没有旧路可寻,关键在于作者的心路,心正作品就正,心大格局就大,写作和作者的经历、观念、所处的环境等有着紧密关联,写不写得了是技术问题,写不写得到是心的问题。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话剧团艺术指导、国家一级编剧李宝群认为,在戏剧发展过程中剧本的突破异常关键,原创戏剧编剧要想取得突破,必须解决外困于环境、内困于内心的两大困境。他指出,当下中国话剧繁荣只是表象,我们正在一个困局、僵局甚至乱局之中,问题很多,亟待突破。这种突破,首先要从剧作家开始,要从戏剧的创作开始。

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导演王晓鹰从“原创戏剧的深层困境和经典意识”“中国式舞台意象的现代表达”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国话剧的民族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问题。他认为,中国话剧的民族化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诞生了110年的中国话剧再用“舶来品”来进行自我推脱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他强调,创作队伍从创作思考开始,从创作追求开始,从中国话剧原创力面临的深层困境开始,向世界经典学习,向民族传统学习。

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导演查明哲以《归源拓流——“ ○○后现实主义”的自我解读》为题,通过对“○○后现实主义”起源的回顾,指出话剧艺术应该“还以生命”之后“再论命运”,中国现实主义戏剧的生命能否久远,命运将会如何,就看我们能不能真正继承其生命本质,光大其生命本真。他的发言引发了关于中国当代戏剧如何把握、开掘、深化创作的话题,以及在变化的社会和人生面前如何重整、探索、推进、发展中国现实主义戏剧的思考和实践。

论坛现场(曹志钢摄)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导演李利宏题为《扎根人民,创作精品——关于“剧目建设与原创力提升”的话题》的发言让我们了解到河南话剧艰难的生存状态,感受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艺术创作当中发挥的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也彰显了院团领导者和话剧艺术创作者在院团从国有走向市场的改革过程中扛起的责任大旗。

北京三拓旗剧团导演、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教师赵淼以《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戏剧——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话剧》为题,表示要用丰富的想象力构建未来中国话剧在舞台上的风貌。他指出,戏曲和话剧从美学层面上来说是有根本冲突的,戏曲从根本上排斥的是舞台上的再现真实,无论怎样借鉴和融合话剧与戏曲,我们都要明确其在美学观念上的根本区别。

三、话剧院团管理与戏剧制作

6月15日上午,来自不同地区的院团领导者从院团运营管理的角度,探讨了现阶段所面临的新问题,交流了关于管理与制作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主席杨绍林以《分众时代的剧院营运》为题,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当前观众群体的分布现状。立足于社会多层面分众文化的需求,他提出在剧院营运中需要注意以下六个问题:演艺人员的理想追求要与剧院定位相契合;管理者在现实冲突和矛盾化解中不要迷失自我;剧院管理者、艺术家要为表演艺术工作营造温馨且具有人文情怀,有利于创意内容孵化的工作环境;剧院经营的终极使命是搭建表演艺术通向观众的桥梁;创造文化需求是剧院推广与营销工作的归宿;剧院经营者、管理者不要成为资本的奴隶,而要成为驾驭资本的人。

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国家一级演员王文龙从改制的背景、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初步成效等方面分享了浙江话剧团在改制浪潮中走过的道路。他表示,不仅要结合自身院团特点,找到适合的管理模式,同时要找到艺术与市场的平衡点。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辽宁儿童艺术剧院院长佟春光以《演时代大戏,与人民同心——谈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艺术实践》为题,指出话剧发展要符合、响应时代要求,协调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值得注意的是,受邀参加本节主题发言的还有两位来自民营院团的管理者,他们的参与体现了我国话剧发展未来的格局多极化和体制多元化。北京至乐汇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孙恒海以《为中国家庭制造戏剧,这就是至乐汇》为题,讲述了至乐汇的发展历程和体系建构。北京开心麻花娱乐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洪涛以《坚持艺术为大众服务的态度》为题,表示自己对艺术、对观众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他指出,艺术作品首先不应该是艺术家的孤芳自赏,而应该深刻反映时代、揭示人性、讴歌真善美,这样才能得到大众的喜欢。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激昂慷慨地总结了本节的讨论交流。他指出,国家话剧院举办此次主题论坛,将全中国各地戏剧精英集合在一起,可谓重新吹响了中国话剧的集结号。他呼唤从事戏剧行业的青年人们去激发自身的创作潜力,承担起一名戏剧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

四、话剧发展的环境建设与戏剧教育

6月15日下午,来自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代表探讨了如何更好地营造中国话剧的外部环境问题,戏剧教育工作者们探讨了培养戏剧观众等问题,并分享了在话剧普及工作中的成功经验。

江苏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教授徐耀新对江苏省如何创造良好的戏剧创作环境谈了自己的工作体会。他概括为,坚持“三驾马车、双轮驱动”的工作思路,坚持“七个坚持、七个反对”的工作理念,坚持政府主导为核心理念,反对将文艺院团和话剧创作简单粗暴地推向市场。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国家一级编剧王勇以《书写人民群众心底最真挚情感的中国故事》为题,表示话剧既是舞台艺术,也是一种文学形式,用叙事的方式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类最隐秘的情感,激发观众共鸣。

北京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然以《话剧创作的投入产出比与演出的可持续性》为题,指出话剧自诞生之日起,其创作和演出的市场化程度,和其担负的特殊历史使命、职能,长期以来没有同处一个维度。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同时,应当注意戏剧创作的投入产出比。

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朝慧通过对市场语境下IP戏剧的回顾与展望,指出2017年是中国戏剧全新的历史节点,在宏观经济整体变革的背景下,戏剧产业也面临着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今年是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小剧场话剧运动35周年。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小剧场戏剧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傅维伯以《小剧场戏剧的蓬勃发展是奠定戏剧未来的基石》为题,从精神品格上,阐述了小剧场戏剧对推动戏剧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小剧场戏剧是培养戏剧人才的摇篮。

观众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戏剧工作者应当在戏剧教育层面建构新的培育体系。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兼艺术普及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副院长崔宁对话剧普及教育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我们的戏剧教育已经具有了广泛性的需求和基础。话剧是最适宜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普及教育的艺术品种,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格教育,而目前话剧艺术普及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用教材,让学校的老师拿起来就能用。

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教育部部长王大羽介绍了国家大剧院的艺术普及教育工作。他提及了从国家大剧院建院之初便坚持开展的“滴灌工程”,强调了活动的公益性、普及性和演讲结合、赏析并重的特点,同时介绍了国家大剧院的几个品牌活动,并指出艺术普及教育应该同社会各方面加强合作,才能做得更深入、更生机勃勃。

中国国家话剧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景小勇以《话剧院团公共教育功能的依据和实现途径》为题,对艺术院团的公共教育进行了概念和性质上的解读,并从宏观的文化管理视角对发挥戏剧公共教育职能的意义、依据以及实现途径进行了深入阐释。

为期两天的主题论坛,专家学者们发表了独到观点并提出不少建设性意见,体现了中国话剧人的文化自信与责任担当。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广播电台、新浪网、搜狐网等几十家媒体受邀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报道,并对与会领导和嘉宾进行了深度采访。本次论坛还邀请了百余名院团创作人员、高校师生和社会艺术机构及社会戏剧爱好者现场参与,他们在聆听了专家们的发言后,加深了对话剧艺术的了解,更感动于中国话剧人对舞台的执着坚守。国家话剧院将把专家文章集结成册、正式出版,将此次论坛的研究成果分享给更多致力于话剧创作、演出和教育普及的戏剧工作者们和广大戏剧爱好者们,向中国话剧110周年致敬。

王雨晨:中国国家话剧院

杜子栋:中国国家话剧院

责任编辑:蔡郁婉

猜你喜欢
为题话剧戏剧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传统戏剧——木偶戏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21年精准点中75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2020年点中70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话剧《二月》海报
再见啦,秋天!
本刊2017年点中65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话剧《惊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