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2017-10-16 09:11
党员干部之友 2017年10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总书记特色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7月26日至2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刻阐述了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阶段中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聚起强大信心与力量,为十九大胜利召开吹响了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的“集结号”。

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政治宣示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总结,亦是宣示。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回首“很不平凡”的5年,新增就业连续5年超1000万,全面实现9年免费义务教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基本医疗保障网和养老保障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在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重大方针政策的指引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当中国登上联合国安理会讲台,代表全球140多个国家就共同努力消除贫困发表联合声明;当中国克服自身经济下行的压力,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超所有发达国家之和;当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亚投行设立,带动更多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搭上“全球化”的“快车”“便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和强大定力,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共同团结奋斗的前进方向。

5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力度和速度显著增强,进度和成效前所未有。以“中国梦”开篇,从作风建设和重拳反腐突破,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统领,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两翼,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担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治国理政着力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放眼党的长期执政、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实践基础上推出新的理论创新,把此前多次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梦想联为一体,使其成为一个具有紧密内在联系的重要理论概括,使其具有了覆盖全局、指导全局、引领全局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严书翰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5年前,这庄严的承诺曾令13亿多人心潮澎湃。而今,它所标注的时空坐标既催人奋进,又发人警醒。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仅剩3年多时间,在从“体量优势”转向“质量优势”的过程中,如何既保证发展的速度让人民满意,又保证发展的成果为人民共享?身处“千年未有之变局”,一个人口比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数还多的国家,怎样加速推进现代化新征程?对标第二个百年目标,一种已被实践反复验证的科学理论,怎样指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一个曾以古老文明傲立世界的民族,怎样向人类全体有所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百字重千金:“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庄严宣告,在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也具有极其深远的国际影响。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够做到像中国共产党一样,承担如此艰巨的责任、拥有如此雄厚的实力。”德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沃夫拉姆•阿多菲博士说,“更为可贵的是,中国共产党仍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增强执政能力,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在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如何续写奇迹新篇章?世界瞩目,万众期待。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在“7•26”重要讲话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和行动指南。回首过往,辉煌成就令人倍加自信。展望未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必将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走向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7•26”重要讲话的五个关键词

党在新时期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鲜明主题”

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召开的每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贯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选出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将承担收官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重任。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他强调,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他还指出,我们要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高举“一面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提出“三个新”、推进“两大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都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个鲜明主题”的明确宣示,表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未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鲜明政治态度。

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三个牢牢把握”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三个牢牢把握”是习近平同志在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基础上提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特别是通过“两个加强”“七个坚定不移”共9个方面的开拓性、创造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5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使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三个牢牢把握”,核心要义是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内在逻辑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按照新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

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两个新”

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始终坚持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我们党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的同时,也把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新的境界。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提出这“两个新”表明,在当今的时代变化和我国的发展广度、深度都远远超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想象的新形势下,在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时候,我们党将踏着勇于和善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步伐,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推向前进,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上的“四个伟大”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把原先提出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这“三个伟大”同实现伟大梦想联为一体,形成新的理论概括。从“三个伟大”到“四个伟大”,不仅把我们党正在做的事情更加完整地凸显出来了,而且体现了手段、路径与目标高度统一的内在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的系列重要讲话包括“7•26”重要讲话都是紧扣“四个伟大”展开的。他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刻阐述,对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政方针、行动纲领的深刻阐述,也都是紧紧围绕“四个伟大”来展开的。可见,“四个伟大”是一个需要贯通起来理解、结合起来把握、协同起来贯彻的整体。习近平同志在论述“四个伟大”时,突出强调了建设伟大工程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坚决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这“三大攻坚战”作过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强调,今后5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他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党中央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农村绝对贫困人口逐年减少,贫困地区面貌不断改善。他还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治理生态环境恶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要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毫无疑问,坚决打好打赢这“三大攻坚战”,必将极大提高全国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极大增强人们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同感。经过5年来的砥砺奋进,人民群众对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期待和信心,也对在此基础上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充满期待和信心。

始终以人民为中心

“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深刻揭示了党同人民的关系,蕴含着浓浓的为民情怀。

坚持人民立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顶层设计,无处不蕴含着大写的“人民”两字:

脱贫攻坚,“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深化改革,“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推进法治,“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城市发展,“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文艺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坚持人民立场,不仅要看民生改善的目标是否“更高”,也要丈量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否“更近”。从中央八项规定到反“四风”,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雷霆反腐到扎紧制度的笼子,一系列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行动,锤炼了党性,净化了风气,赢得了民心。

践行人民共享

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亿万百姓奔向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作出的动员令和庄严承诺,书写着人民共享这一宏大主题。

共享,意味着守住民生底线,在全面小康路上不能让一个人掉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脱贫攻坚,财政投入不断增加,产业扶贫方兴未艾,精准扶贫持续发力。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4335万人,比2012年减少5564万人。

共享,重在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防止“择校热”损害教育公平、让“拉杆箱一代”农民工享受同城待遇、养老并轨改革等逐渐填平“身份”鸿沟……党和政府一边努力做大发展的“蛋糕”,一边举起公平的改革“餐刀”,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获得应有成果,也让更多人拥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共享,不仅要共享物质财富,还要共享文化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启动“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项目”,加大对原创精品扶持力度,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共建共享,开展文化精准扶贫,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把人民的“小事”放在心上,把人民的“福祉”作为担当,这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时光荏苒,初心不忘。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协商民主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民主政治的高频词。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讲话中的着重论述,“协商民主”蔚为大观。无论是议事殿堂里的参政议政,还是基层议事会、圆桌问政会里的讨论争论,都通过协商民主寻求最大的共识度,以民意的广度提高决策的准度。

基层群众自治生机勃勃,“我的家园我做主”。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用群众习惯的方式来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极大地增强了居民参与的信心和热情。

司法改革举措频出,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洒满每个角落。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力推进依法治国,打出一系列着眼于保障审判权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维护法律公正实施的司法改革“组合拳”,让司法公正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具体而又真实的感受。

回应人民期盼

“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生动诠释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强调并践行“人民立场”这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了关键,夯实了基础,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底气。

民生期许殷殷,奋斗未有穷期。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众志成城、接力奋斗,以“钉钉子”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定能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提高政治能力没有完成时

9月1日,中央党校2017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出席并讲话,围绕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谈领导干部如何提高政治能力。他指出,政治标准是衡量领导干部的首要标准,讲干部素质,最重要的是政治素质;讲领导能力,第一位的是政治能力。这对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搞清楚什么是政治能力、为什么提高政治能力、怎么提高政治能力的问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和更深刻的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政治能力。究竟什么是政治能力?总书记明确指出,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由此可见,政治能力是领导干部的终身课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需要随着党的事业的发展,在长期的读书学习和政治历练中不断提高。

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解决能力不足、本领恐慌问题的重要途径。对领导干部来说,学习不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履行领导职责的内在要求。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尤其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学习贯彻党章党规党纪,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读书学习基础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锤炼道德操守、强化政治担当。

实践是锤炼能力的大熔炉、检验能力的大考场。提高政治能力,必须经历政治实践,特别是矛盾问题集中的政治实践的千锤百炼。从古今中外的历史看,伟人们叱咤风云的雄才伟略,都是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经历无数风吹浪打锤炼出来的。领导干部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中实现能力素质的跃升。攻克难题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有缺点克服缺点,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错误承认并纠正错误。有了这种自我革命精神,就能更好更快地提高政治能力。

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加强政治历练、提高政治能力的熔炉。政治能力不可能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增强,也不可能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动提升。提高政治能力既需要党组织的培养教育管理监督,也需要领导干部勇于在严格的组织生活中以自我革命精神锻造自己。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组织生活制度。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捍卫原则,敢于刀刃向内,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检视自己、反省自己。通过不断进行自我再认识、自我再教育、自我再改造,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政治才干,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十九大召开在即,这既是对过去5年中历史性变革、历史性成就的总结,也是为决胜全面小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瞩望,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在这一关键时期,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真正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砥砺奋进。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总书记特色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特色种植促增收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